引胜轩五叠前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引胜轩五叠前韵原文

老松如君子,其德乃显允。

落落峙轩前,间閒露峰笋。

弥纶含动静,万物天地准。

春色昭有为,泉声示无尽。

于其有无际,忘机孰能引。

诗词问答

问:引胜轩五叠前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引胜轩五叠前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轸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六

2. 去声

参考注释

如君

妾的别称

显允

(1).英明信诚。《诗·小雅·采芑》:“显允 方叔 ,伐鼓渊渊。” 孔颖达 疏:“显,明;允,信。”《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显允 陆生 ,於今尠儔。” 张铣 注:“言 机 有明信之德,於今少匹也。”

(2).显扬。允,语气助词。 汉 蔡邕 《朱公叔鼎铭》:“悉心臣事,用媚天子,显允其勋绩。”

落落

(1) 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 <落落寡合>

(3) 堆积的样子

落落大满。——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弥纶

(1).统摄;笼盖。《易·繫辞上》:“《易》与天地準,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高亨 注:“《释文》引 京 云:‘準,等也。弥,遍也。’《集解》引 虞翻 曰:‘纶,络也。’弥纶即普遍包络。此二句言《易经》所讲之道与天地齐等,普遍包络天地之道。”《周书·尉迟运等传论》:“斯固弥纶三极,囊括百代。”《朱子语类》卷九八:“弥纶天地,该括古今。” 明 李东阳 《重进<大明会典>表》:“肆天心之厌乱,属圣主之开基。俊德神功,弥纶宇宙;宏纲 * ,敷賁臣民。”《清史稿·礼志五》:“大行皇帝於皇上为禰庙,非七庙亲尽比,而功德弥纶,又当与列祖、列宗同为百世不祧之室。” 李群 《 * 篇》:“是故新旧之交,杀气弥纶;文运将开,劫运先至。”

(2).经纬,治理。《文选·李康<运命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於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於俗。” 吕延济 注:“言时君不能用之使广理於俗也。” 宋 陈亮 《谢郑侍郎启》:“弥纶妙手,经济长才。” 明 宋濂 《<郭考功文集>序》:“文学侍从之臣,亦皆传习经艺,彰露文采,足以备顾问,资政化,所以竭其弥纶辅翼之责,作其发扬蹈厉之勇。”

(3).综括、贯通。 汉 蔡邕 《太傅胡公碑》:“谭其旧章,弥纶古训。”《梁书·刘勰传》:“夫銓叙一文为易,弥纶羣言为难。”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向之数子所撰者,盖不过偏记杂説小卷短书而已,犹且乖滥踳駮,一至於斯,而况责之以刊勒一家,弥纶一代,使其始末圆备,表里无咎,盖亦难矣!”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论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

动静

(1) 指动作或说话发出的声音

(2) 消息;情况

牢城营里都没有动静。——《水浒传》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有为

做出成绩

奋发有为

大有为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无尽

无穷尽的

无尽的水源

有无

亦作“ 有亡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忘机

指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

陶然忘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