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县作

作者:孔武仲 朝代:宋代

故县作原文

促促远行役,劳劳群仆夫。
上漂以霖雨,下溅以泥途寒入骨胫裂,润兼巾裳污。
行路何其难,我马亦已瘏。
逢人问前舍,指点山墙孤。
投得数间屋,惨寂日已晡。
横流正浩荡,惊飚尚号呼。
篝火就空室,排入如燕雏。
投醪不及均,自酌以为娱。
箕踞不尔责,但愿僵者苏。
亦有蕲春酒,汩汩倾浅壶。

诗词问答

问:故县作的作者是谁?答:孔武仲
问:故县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孔武仲的名句有哪些?答:孔武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促促

(1).犹短短的。指时间。 三国 魏 曹操 《苍舒诔》:“促促百年,亹亹行暮。”

(2).犹短短的。指空间。 唐 张籍 《山头鹿》诗:“山头鹿,双角芟芟,尾促促。”

(3).匆匆。 晋 陆机 《豫章行》:“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 唐 刘禹锡 《途中早发》诗:“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 宋 苏轼 《仙都山鹿》诗:“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冯至 《北游》诗:“匆匆地来,促促地去,匆促的人生!”

(4).拘谨小心貌。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诸曹白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歠。”

(5).劳苦不安貌。 唐 李益 《促促曲》:“促促何促促, 黄河 九回曲。嫁与棹船郎,空牀将影宿。” 唐 王建 《促促词》:“促促復刺刺,水中无鱼山无石。少年虽嫁不将归,白头犹著父母衣。”《全唐诗》卷二九八作《促剌词》,首句作“促剌復促剌”。剌,“刺”的误字。 清 方苞 《顾友训墓志铭》:“相视饮泣,意绪促促。”

(6).象声词。虫鸣声。 唐 王建 《当窗织》诗:“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唐 李咸用 《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诗:“虫声促促催乡梦,桂影高高挂旅情。” 明 高启 《秋怀》诗之二:“促促草下虫,催我索故衣。”

(7).象声词。机杼声。 宋 梅尧臣 《促织》诗:“札札草间鸣,促促机上声。”

(8).象声词。沙上急走声。 唐 李贺 《黄家洞》诗:“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

远行

行走远路,前往某地

劳劳

怅惘若失的样子。一说惆怅忧伤的样子

举手长劳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群仆

众臣仆。《书·冏命》:“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羣僕侍御之臣。” 孔颖达 疏:“案《周礼》,太驭中大夫而下,有戎僕、齐僕、道僕、田僕。” 蔡沉 集传:“羣僕,谓祭僕、隶僕、戎僕、齐僕之类。”《孔子家语·入官》:“邇臣便辟者,羣僕之伦也。”

霖雨

(1) 连绵大雨

(2) 比喻恩泽

泥途

见“ 泥涂 ”。

入骨

刻骨铭心,感受上达到极点

切肤之痛,入骨之恨

行路

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骨肉为行路。——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何其

多么(多带有不以为然的口气)

何其壮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何其衰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何其糊涂

指点

指示;点明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指点两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山墙

支承人字形屋顶两头的墙

离村老远,她就望见了她那座被烟熏黑了的山墙。——《党员登记表》

得数

数学名词。即答数。

横流

(1).形容涕泪交流。《楚辞·九歌·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惻。” 王逸 注:“内自悲伤,涕泣横流。” 晋 潘岳 《寡妇赋》:“哀鬱结兮交集,泪横流兮滂沱。” 徐迟 《牡丹》:“ 老牡丹花 和 小牡丹花 的重逢极为动人。不仅师徒两人涕泪横流,就是他们旁边的人也噙着泪珠。”

(2).充盈,遍布。《文选·司马迁<封禅文>》:“协气横流,武节猋逝。” 李善 注:“横流,多也。”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效,自分削黜,以彰众诫。不意天恩滂霈,润泽横流,猥蒙加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訞学已为今日患,后三十年横流,其患有不可胜言者。”

(1).大水不循道而泛滥。《孟子·滕文公上》:“当 尧 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 汉 孔融 《荐祢衡表》:“洪水横流,帝思俾乂。” 宋 苏轼 《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但遇 淮水 涨溢, 潁河 下口壅遏不行,则皆横流为害。” 清 曾灿 《舟次》诗:“一叶信如此,横流何处安。”

(2).比喻动乱,灾祸。《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二》:“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 李善 注引 谢灵运 《山居赋》自注:“余祖车骑,建大功, 淮 肥 左右,得免横流之祸。” 唐 王维 《谢除太子中允表》:“孝德动天,圣功冠古。復宗社於坠地,救涂炭於横流。”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甫一再传,天下横流,至於父子兄弟不能相保。” 闻一多 《给梁实秋》:“因为我们若要抵抗横流,非同别人协力不可。”

(3).放纵恣肆。 宋 朱熹 《答林择之》:“人欲横流,天理几灭。今而思之,怛然震悚。”

浩荡

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青冥浩荡。——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浩荡的长江

号呼

哀号哭喊;大声叫唤。语出《诗·大雅·荡》:“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楚辞·九章·惜诵》:“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汉书·王商传》:“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号呼, 长安 中大乱。”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飢渴而顿踣。”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记》:“忽有一隶溺死,众号呼,相顾皆惨沮无人色。” 茅盾 《子夜》十四:“咬紧了牙齿的嘶叫,裂人心肝的号呼。”

篝火

(1)

(2) 古指用竹笼罩的火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 楚兴, 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3) 今指在野外燃起的一堆一堆的火焰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周总理,你在哪里》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七根火柴》

空室

(1).陋室。《史记·游侠列传》:“ 季次 、 原宪 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古经废而不修,旧学暗而不明;儒者寂於空室,文吏哗於朝堂。”

(2).净室。《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长房 ﹞卧於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於心上,众蛇竞来啮索且断, 长房 亦不移。”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燕雏

幼小的燕子。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 元 无名氏 《符金锭》第一折:“你看那緑柳低垂,燕雏成对。” 清 陈维崧 《倦寻芳·早春偶过农部伯父废园感赋》词:“蘸水燕雏晴故掠,荫街丝柳风偏弄。”

投醪

《吕氏春秋·顺民》:“ 越王 苦 会稽 之耻……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后因以“投醪”指与军民同甘苦。《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唐 李德裕 《刘公神道碑铭》:“士怀挟纊之恩,人感投醪之醉。” 唐 唐顺之 《牌》:“本司於钱粮毫髮原不经手,理合转发……作军前给赏支销,则军士皆荷诸上司投醪之惠。”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自酌

斟酒自饮。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引壶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唐 韩愈 《幽怀》诗:“岂无一尊酒,自酌还自吟。” 明 刘基 《招隐》诗之二:“浊酒晚自酌,柴扉昼桓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佟客》:“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箕踞

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箕,名词作状语

箕踞而骂。——《战国策·燕策》

箕踞乾明佛殿。——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不尔

不如此;不然。《管子·海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胥 曰:‘报汝 平王 ,欲国不灭,释吾父兄;若不尔者, 楚 为墟矣。’”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雨来亟下种,不尔生不蕃。”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所求一一务如约,不尔便欲来 天津 。”

但愿

只希望;只愿

但愿我重新变得年轻

春酒

春季酿制的或春季酿成的酒;也指民间习俗,春节时宴请亲友叫吃春酒

汩汩

(1).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文选·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 李善 注:“浤浤汩汩,波浪之声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那老儿拿起瓢来,揭开蒲墩,舀一瓢冷酒来,汩汩的嚥了。”《老残游记》第三回:“池中流水,汩汩有声。” 丁玲 《阿毛姑娘》:“柔嫩的声音,夹在鸟语中,夹在溪山的汩汩中,响彻了这山坳。”

(2).盛貌。 唐 寒山 《诗》之八八:“不肯信受 寒山 语,转转倍加业汩汩。直待斩首作两段,方知自身奴贱物。” 唐 元结 《咸池》诗:“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新唐书·刘子玄吴兢等传赞》:“故圣主贤臣,叛人佞子,善恶汩汩,有所未尽,可为永愾者矣。”

(3).沉没;沦落。 晋 王羲之 《用笔赋》:“没没汩汩,若 濛 汜之落银鉤;耀耀晞晞,状扶桑之掛朝日。”《新唐书·萧嵩传》:“始,娶 会稽 贺晦 女,僚婿 陆象先 ,宰相子,时为 洛阳 尉,已有名,士争往交,而 嵩 汩汩未仕,人不之异。” 宋 林逋 《杂兴》诗之二:“一壑等闲甘汩汩,五门平昔避炎炎。”

(1).水急流貌。《文选·枚乘<七发>》:“怳兮忽兮,聊兮慄兮,混汩汩兮。” 吕延济 注:“混汩汩,相合疾流貌。” 唐 韩愈 《流水》诗:“汩汩几时休,从春復到秋。”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九章:“ 晓燕 闭着眼睛没有说话,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汩汩而下。”

(2).比喻文思源源不断或说话滔滔不绝。 唐 韩愈 《答李翊书》:“当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来矣。”《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才把 张金凤 的一段始末因由……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不,他还有奇谈汩汩而出。”

(3).动荡不安貌。 唐 杜甫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诗之一:“汩汩避羣盗,悠悠经十年。” 宋 王安石 《答王逢原书》:“不见已两月,虽尘劳汩汩,企望盛德,何日忘之?” 清 方文 《宝筏禅堂赠大愚越尘二上人》诗之一:“汩汩风尘客,今宵借一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