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文达除夔漕作此贺之三首

作者:李流谦 朝代:宋代

费文达除夔漕作此贺之三首原文

吉音一纸疾邮传,白帝城头劝着鞭。
楚树已沾新雨露,蜀江行换好风烟。
政须急拯沟中瘠,不用多流地上钱。
一节故应关象纬,向来两使动星躔。

诗词问答

问:费文达除夔漕作此贺之三首的作者是谁?答:李流谦
问:费文达除夔漕作此贺之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流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流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一纸

一张纸。多用于书信或文件等。《三国志·蜀志·吕凯传》:“都护 李严 与 闓 书六纸,解喻利害, 闓 但答一纸。”《宣和遗事》前集:“天子倚着懒架儿暂歇坐间,忽见粧盒中一纸文书,用手取来看时,却是小词一首。”《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那时一纸呈儿,掛冠林下,倒是一桩乐事。” 巴金 《探索集·怀念烈文》:“这以后又过了两个月,在 上海 出版的十三种期刊,被 * 政府一纸禁令同时查封了。”

邮传

驿传,传递文书的驿站

邮传冗费。——《明史》

白帝

(1).古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 唐 贾公彦 疏:“五帝者,东方 青帝 灵威仰 ,南方 赤帝 赤熛怒 ,中央 黄帝 含枢纽 ,西方 白帝 白招拒 ,北方 黑帝 汁光纪 。”《史记·封禅书》:“ 文公 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 鄜衍 ……於是作 鄜畤 ,用三牲郊祭 白帝 焉。”《晋书·天文志上》:“西方 白帝 , 白招矩 之神也。” 清 曹寅 《巫峡石歌》:“或疑 白帝 前, 黄帝 后, 灕堆 倒决 玉垒 倾;风喣日暴几千载,旋涡聚沫之所成。”

(2).“白帝子”的略语。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赤精 斩 白帝 ,叱咤入 关中 。”参见“ 白帝子 ”。

(3).古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瞿塘峡 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 水又东逕 鱼復县 故城南,故 鱼国 也…… 公孙述 名之为 白帝 ,取其王色。”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朝辞 白帝 彩云间,千里 江陵 一日还。” 清 《蟂矶孙夫人庙》诗:“悲衔 白帝 生睽隔,恨切 苍梧 死别离。”

(4). 东汉 公孙述 曾改 鱼复县 为 白帝 ,后因以为 述 的代称。 清 顾炎武 《大汉行》:“ 隗王 白帝 何为平, 扶风 马生 真丈夫。”

城头

城墙的顶头;城楼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鲁迅《七律》

着鞭

(1).鞭打;用鞭子赶。《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乘骏马越 津桥 得去”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乘骏马上 津桥 …… 谷利 在马后,使 权 持鞍缓控, 利 於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 清 曹寅 《九月七日蒙阴晓发》诗:“天色微沾雨,林香缓著鞭。”

(2).《晋书·刘琨传》:“与 范阳 祖逖 为友,闻 逖 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后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时辈已争先,吾兄未著鞭。” 宋 陆游 《书事》诗之三:“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著鞭。”

(1).鞭打;用鞭子赶。 金 元好问 《榆社硖口村早发》诗:“瘦马长途懒着鞭,客怀牢落五更天。”

(2).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鸣道集说>序》:“昔予尝见《鸣道集》,甚不平之,欲为书纠其芜谬而未暇,岂意 屏山 先我着鞭,遂为序。”

(3).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这是条 * ,早着鞭,不似那纳粟求官的资格浅。”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泽

蜀江

蜀郡 境内的江河。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一:“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 江春水拍山流。” 宋 黄庭坚 《定风波》词:“及至重阳天也霽,催醉, 鬼门关 外 蜀 江前。” 清 唐甄 《潜书·利才》:“天下之险,莫如 蜀 江,莫如沧海。”

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沟中瘠

指因贫穷而困厄或死于沟壑的人。语本《荀子·荣辱》:“是其所以不免於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瘠者也。”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一朝濛雾露,分作沟中瘠。”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他本是沟中瘠,难为席上珍。”亦省作“ 沟瘠 ”。 明 李东阳 《习隐》诗之九:“边兵与沟瘠,焉能免寒飢。” 清 傅鼎铨 《忆谢迭山》诗:“一朝絶粒甘沟瘠,名在千秋第一班。” 严复 《有如三保》:“快饿死者,罗雀掘鼠,粮食罄尽,转为沟瘠是也。”

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地上

(1).陆地上。《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亦指地面上。 唐 李白 《静夜思》诗:“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小鸭也诚然可爱,遍身松花黄,放在地上,便蹒跚的走,互相招呼,总是在一处。”

(2).指人间,阳世。《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駟驰而过隙也。”《汉书·周亚夫传》:“廷尉责问曰:‘君侯欲反何?’ 亚夫 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宋 苏舜钦 《吴江亭上对月》诗:“不疑身世在地上,祗恐槎去触斗牛。”

象纬

象数谶纬。亦指星象经纬,谓日月五星。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 师延 者, 殷 之乐人也。设乐以来,世遵此职。至 师延 ,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 齐治平 注:“象纬,象数讖纬。象数谓龟筮之类;讖纬谓讖録图纬、占验术数之书。” 唐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诗:“天闕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仇兆鳌 注:“象纬,星象经纬也。” 明 唐顺之 《答周约庵中丞》:“ 淮阴 、 南阳 之事,固万不敢一冀焉,至如象纬、地形诸家之学,如来书所称 管 邓 所长,亦何敢不自量而揽焉。” 清 顾炎武 《题李先生矩亭序》:“ 天启 中,权阉柄国,闻君通阴阳象纬之学,遣使徵之,辞疾不就,洁志以终。”

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星躔

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 南朝 梁武帝 《阊阖篇》:“长旗扫月窟,凤迹辗星躔。”《旧唐书·文宗纪下》:“德有所未至,信有所未孚,灾气上腾,天文謫见,再周期月,重扰星躔。” 宋 辛弃疾 《归朝欢》词:“有时光彩射星躔,何人汗简讎 天禄 ?” 明 唐顺之 《送蒋尉赴金华》诗:“分野应星躔, 金华 婺女边。” 清 高其倬 《望雪山》诗:“竖指数峰插霄汉,如坐井底窥星躔。”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