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齐斋先生尚书文节倪公

作者:程公许 朝代:宋代

吊齐斋先生尚书文节倪公原文

万顷湖浪碧,一点浮玉青。
先生此有盘,有道甘沉冥。
植柳荫水槛,栽莲绕风亭。
感恨手遗奏,精神超列星。
鸿鹄既层举,鸮鸩争刷翎。
克家类季子,隧碑刻铭。

诗词问答

问:吊齐斋先生尚书文节倪公的作者是谁?答:程公许
问:吊齐斋先生尚书文节倪公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程公许的名句有哪些?答:程公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万顷

(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

(2).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宋 杨万里 《过金沙洋望小海》诗:“须臾满眼贾胡舩,万顷一碧波黏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但愿父作公卿,子作状元,给我挣下万顷庄田。” 艾青 《在浪尖上》诗:“你在万里晴空下,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浮玉

见“ 浮玉山 ”。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达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刘开《问说》

有道之士。——《吕氏春秋·察今》

植柳

插柳。源于古代鲜卑族秋祭。 辽 金 时祈雨有射柳之俗。射柳活动前,插柳场上,并予以祭祝。《辽史·礼志一》:“若旱,择吉日行瑟瑟仪以祈雨……又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参见“ 射柳 ”。

水槛

临水的栏杆。 唐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唐 白居易 《题元十八溪居》诗:“溪嵐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牕次第逢。”

风亭

亭子。 唐 朱庆馀 《秋宵宴别卢侍御》诗:“风亭弦管絶,玉漏一声新。”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之一:“风亭把盏酬孤艷,雪径回舆认暗香。” 清 黄景仁 《感旧杂诗》:“风亭月榭记绸繆,梦里听歌醉里愁。”

感恨

怨恨,不满。感,通“ 憾 ”。《汉书·杜邺传》:“﹝ 周公 、 召公 ﹞分职於 陕 ,并无弼疑,故内无感恨之隙,外无侵侮之羞。”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琨 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感恨空兴嘆,悲吟乃赋诗。”

遗奏

犹遗表。《新唐书·令狐楚传》:“﹝ 郑儋 ﹞暴死,不及占后事,军大讙,将为乱。夜十数骑挺刃邀取 楚 ,使草遗奏,诸将圜视, 楚 色不变,秉笔輒就,以徧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 宋 陈傅良 《挽尤延之尚书》诗:“遗奏定留封禪藳,凭谁吹送九重天。” 清 朱琦 《感事》诗:“哀哀老尚书,遗奏殊嘘唏。” 王皓沅 《清宫十三朝》第八一回:“﹝ 吴可读 ﹞便立意拚了死,殉义于 惠陵 附近 马神桥 ,写了一折遗奏。”

神超

精神飞逸。 唐 陆龟蒙 《和伤开元观顾道士》:“何事神超入杳冥,不骑孤鹤上三清。”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裂青天叫云玉笛,散瑶臺泣露琼簫,蜕尽炎嚣,颯尔神超。”

列星

罗布天空定时出现的恒星。《公羊传·庄公七年》:“恒星者何?列星也。” 何休 注:“恒,常也,常以时列见。”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观其鈲,烂如列星之行。” 明 何大复 《织女赋》:“步列星之文履兮,纚素霞以为裳。” 清 顾大申 《饮太白酒楼醉后走笔成篇》诗:“摘取列星当酒钱,斟酌海水常不乾。”

鸿鹄

即天鹅。因飞得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

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克家

(1).本谓能承担家事。《易·蒙》:“纳妇吉,子克家。” 孔颖达 疏:“子孙能克荷家事,故云子克家也。”

(2).指能继承家业。 唐 杜甫 《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诗:“食德见从事,克家何妙年。” 清 钱谦益 《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必谦授文林郎制》之三:“有子克家,聿著堂皇之美。” 朱自清 《“歧路灯”》:“但这个败子,本来并非败子,他父亲竭尽心力,原想他成为一个克家的令子;而他自己也时时在理欲交战中。”

季子

〈方〉∶约两三月的一段时间

他家里有病人,花了不少钱,这季子难买牛了

刻铭

(1).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汉书·郊祀志下》:“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之于宫庙也。” 唐 杜甫 《赠司空王公思礼》诗:“洗剑 青海 水,刻铭 天山 石。”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斛铭》:“家中量衡无二致,刻铭於斛之四面:出以是,入以是,子孙永如是。”

(2).刻于金石等器物上的文字。《宋书·宋白传》:“ 泰山 有 唐玄宗 刻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