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金山得句·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初登金山得句·其二原文

亭台俯瞰真无地,星斗平临别有天。

万古豪吟谁造极,一时胜览若登仙。

方壶圆峤逢今日,伊阙轘辕忘去年。

而我先忧饶后乐,何能福地久留连。

诗词问答

问:初登金山得句·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初登金山得句·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初登金山得句·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三

参考注释

俯瞰

(1) 从高处往下看

俯瞰这座城市的高塔

(2) 在较高的高度上俯视下方

俯瞰着广场的会议大厦

真无

佛教语,即空无。指事物的虚幻不实。 唐 王昌龄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诗:“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星斗

星的总称

满天星斗

临别

即将离别

临别留念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豪吟

亦作“ 豪唫 ”。1.代称气势豪放的诗歌。 明 杨慎 《奇景行毕节早行作》诗:“穷岫瘁乡那有此,天教奇景换豪吟。” 陈蜕 《<残宵梵诵卷>跋》:“今夫水流花谢,嗟綺语之难删;即至矢尽拳张,岂豪吟之随輟。”

(2).谓满怀激情地吟诗。 清 萧芷厓 《秋江》诗:“豪吟对樽酒,波影动危楼。” 清 吴廷华 《题<杜文贞公小像>》诗:“况闻下笔如有神,豪唫安得身如削?”

造极

(1).到达最高点。 晋 庐山诸道人 《游石门诗》序:“既至,则援木寻葛,歷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於是拥胜倚巖,详观其下。” 清 唐甄 《潜书·虚受》:“其心如是,是以受摄广大,造极无上,而与天地準也。”

(2).喻达到完美之境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 陆侃如 等注:“达到理想的境地。” 唐 皎然 《诗式·文章宗旨》:“ 康乐公 早岁能文,性颖神澈,及通内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诗,发皆造极。”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大概 李 ( 李白 )写景入神, 王 ( 王昌龄 )言情造极。”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胜览

畅快的观赏。 宋 谢绛 《游嵩山寄梅殿丞书》:“自 长夏门 入,绕菘轘一匝四百里,可谓穷极胜览。”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上房山》:“东瞻沧海,渺在天际;西望三关, 太行 出没云气间,真胜览也。” 清 赵翼 《和立崖游虎丘》:“游山得胜览,不復躡峻岭。”

登仙

见“ 登仙 ”。

亦作“ 登僊 ”。1.成仙。《楚辞·远游》:“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王逸 注:“仙,一作僊。”《汉书·王莽传下》:“或言 黄帝 时建华盖以登僊, 莽 乃造华盖九重……车上人击鼓,輓者皆呼‘登僊’。”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 可文 一见了信,直把他喜得赛如登仙一般。”

(2).喻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陆大夫 宴喜西都, 郭有道 人伦东国,公卿贵其籍甚,縉绅羡其登仙。”《新唐书·倪若水传》:“ 班景倩 自 扬州 採访使入为大理少卿,过州, 若水 饯於郊,顾左右曰:‘ 班公 是行若登仙,吾恨不得为騶僕。’”

(3).称人死亡的婉辞。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復有 怀嬴 失节,目为贞女; 刘安 覆族,定以登仙。”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不数日 宣仁 登仙,上始亲政焉。”《宋史·乐志十六》:“缀衣将出,神凝玉几,一夜登僊,弓堕隔苍烟。”

方壶

(1).腹圆口方的壶。古代礼器的一种。《仪礼·燕礼》:“司宫尊于东楹之西,两方壶。” 郑玄 注:“尊方壶,为卿大夫士也。” 贾公彦 疏:“以其燕总有卿大夫士,又别有公尊瓦大两,故知方尊为此人也。”《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 汉 何休 注:“壶,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

(2).传说中神山名。一名 方丈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殷敬顺 释文:“一曰 方丈 。” 汉 班固 《西都赋》:“滥 瀛洲 与 方壶 , 蓬莱 起乎中央。”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是当年、玉斧削 方壶 ,无人识。” 清 金农 《龙涎香二首寄吴秀才焯厉孝廉鹗》诗之二:“ 方壶 岛客渺难逢,一饼凄凉话故宫。”

圆峤

传说中的仙山。常指隐士、神仙所居之地。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几路通 圆嶠 ,何山是 沃焦 ?” 唐 陆龟蒙 《四明山诗·石窗》:“山应列圆嶠,宫便接方诸。” 明 袁宗道 《封知县刘公墓志铭》:“不得于武,去而神仙。三变入道, 蓬莱 圆嶠 ,下视簪组,不满一笑。”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伊阙

(1).地名。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即 春秋 周 阙塞 。因两山相对如阙门, 伊水 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 晋 士鞅 会 成桓公 ,侵 郑 ,围 虫牢 ,报 伊闕 也,遂侵 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 伊水 又北入 伊闕 。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 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 春秋 之 闕塞 也。” 唐 张说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 邙山 ,丘陵对于 伊闕 。”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 贾让 言 禹 凿 龙门 ,辟 伊闕 ,析 底柱 ,破 碣石 。” 清 姚鼐 有《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有“西登 闕塞 眺 黄河 ”之句。 郭沫若 《我是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 秦 将 白起 战败 韩国 ,斩首二十四万于 伊阙 。”

(2).古关名。在 伊阙 山上。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军,设置的八关之一。《后汉书·灵帝纪》“置八关都尉官” 唐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

轘辕

(1) 形势险要的道路

凡兵主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管子》

(2) 即轘辕山,在河南省偃师县东南,巩县西南,登封县西北,山路环曲夺险,古称轘辕道

使司徒禁掠栾氏者,归所取焉,使候出诸 轘辕。——《左传》

(3) 关名,在河南轘辕山

轘辕之险,滥车之水。——《集韵》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福地

(1)

(2) 幸福安乐的处所

(3) 指神仙的住地

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