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日大雨连宵

作者:虞俦 朝代:宋代

七月三十日大雨连宵原文

乘槎有客泛仙潢,咋指泥涂悔我狂。
此去不烦推谢令,向来宁是尼臧仓。
愁惊过雁乡心碎,喜溢浮蛆甕面香。
金井老梧秋色重,时翻危叶堕银床。

诗词问答

问:七月三十日大雨连宵的作者是谁?答:虞俦
问:七月三十日大雨连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虞俦的名句有哪些?答:虞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 郡访 严君平 则知之。”后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时。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艺文类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也载有类似的传说: 汉 张骞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经月,到一城市,见有一女在室内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牛饮河,后带回织女送给他的支机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况復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飇道阻, 蓬莱 无可到之期。”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清 孔尚任 《岸桴记》:“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后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诗之一:“乘槎断消息,无处觅 张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只琉球使还消息》诗之一:“闻道乘槎客,安流实快哉。” 清 黄遵宪 《远归》诗:“且图傍岸牵舟住,竞説乘槎犯斗还。”参见“ 星槎 ”、“ 浮槎 ”。

咋指

谓咬指出血以自誓。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鐫铭。”

泥涂

亦作“ 泥涂 ”。亦作“ 泥途 ”。1.污泥;淤泥。《庄子·田子方》:“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於隶也。”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每岁农隙当僦人濬湖,积其泥涂,以为丘阜。”

(2).泥泞的道路。《六韬·励军》:“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清 南潜 《听雨》诗:“前宵松月疑尘梦,明日泥涂听屐声。” 应修人 《梅雨后第一回晓游的路上要荷、舜、彦们 * 》诗:“朝霞虽淡了晓星虽沉,露草瀼瀼的泥涂浑浑。”

(3).比喻卑下的地位。《左传·襄公三十年》:“ 武 不才,任君之大事,以 晋国 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武 之罪也。”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泥途敛翮,空自望丹霄。”《红楼梦》第九十回:“同在泥涂多受苦,不知何日向清虚!” 郭沫若 《恢复集·我看见那资本 * 》:“但一回念到我的妻儿五口,我只好还是曳尾于泥涂。”

(4).污浊。亦指视为污浊;轻贱。 宋 范仲淹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自谓‘银艾非吾事’,可见其泥涂轩冕之意。”

(5).比喻灾难、困苦的境地。亦指陷入灾难、困苦之中。 南朝 梁 何逊 《与建安王谢秀才笺》:“州民泥涂, 何逊 死罪。”《水浒后传》第三八回:“凡人遭逢横祸,便当申救,使出泥涂。”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而公亦慨然欲以慈仁怛惻之怀,拯吾数百兆困离庶民於泥涂;而登之袵席。”

见“ 泥涂 ”。

不烦

(1).无须烦劳。《荀子·彊国》:“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南史·宋武帝纪》:“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任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公慨然曰:‘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断不烦诸君曲笔。’后果殉难。”

(2).不急躁。《文选·宋玉<高唐赋>》:“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 李善 注:“不烦,不躁也。”

(3).不烦冗。《淮南子·主术训》:“法省而不烦。” 高诱 注:“烦,多也。” 宋 龚鼎臣 《东原录》:“然 秩 ( 刘秩 )书太略, 白 ( 宋白 )书太烦。不烦不略,最为适中者, 佑 ( 杜佑 )书也。”

推谢

(1).推许揄扬。《南史·王彧传》:“幼为从叔 球 所知怜。美风姿,为一时推谢。”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今以九例该此众贤,犹如 玄圃 积玉, 炎洲 聚桂,其中实相推谢,故有兹多品。”《隋书·虞世基传》:“秘书监 河东 柳顾言 博学有才,罕所推谢,至是与 世基 相见,叹曰:‘海内当共推此一人,非吾儕所及也。’”

(2).推辞退让;辞谢。《北史·恩幸传·韩凤》:“ 珽 语 凤 云:‘强弓长矟,容相推谢;军国谋算,何由得争?’”《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安公子 连连推谢,説:‘本该奉扰,只是现同着家眷不便。’”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四:“但我们在接事时,考虑到无法应付,便只好推谢了这项责任。”

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臧仓

战国 时 鲁平公 将见 孟子 ,为其宠臣 臧仓 所阻。见《孟子·梁惠王下》。后因以 臧仓 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 子西 逐大圣之 仲尼 , 臧仓 毁命世之 孟軻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到了下处,除下头巾,见里面有一个蝎子。 庄徵君 笑道:‘ 臧仓 小人,原来就是此物!看来我道不行了!’”

乡心

思念家乡的心情。 唐 刘长卿 《新年作》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明 袁宏道 《高唐道中》诗:“乡心随日暮,望眼尽天低。” 潘漠华 《乡心》:“呵! * 的乡心。”

浮蛆

浮在酒面上的泡沫或膏状物。 宋 陶穀 《清异录·酒浆》:“旧闻 李太白 好饮玉浮梁,不知其果何物。余得 吴 婢,使酿酒,因促其功。答曰:‘尚未熟,但浮梁耳。’试取一盏至,则浮蛆酒脂也。乃悟 太白 所饮盖此耳。”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冰盘荐文鮪,玉斝倾浮蛆。” 宋 陆游 《邻饷》诗:“炊玉 吴 粳美,浮蛆社酒酿。”参见“ 浮蚁 ”。

金井

(1).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南朝 梁 费昶 《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轆轤。”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双猊蟠础龙缠栋,金井轆轤鸣晓瓮。” 清 陈维崧 《品令·夏夜》词:“夜色凉千顷,携笛簟,依金井,轆轤清冷。”一说即石井。金,谓其坚固。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九月》:“鸡人罢唱晓瓏璁,鸦啼金井下疎桐。” 叶葱奇 注:“金井,即石井。古人凡説坚固,多用金,如金塘、金堤等。”

(2).借指墓穴或骨瓮。《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生死交》:“因此扶柩到此,众人拽棺入金井,并不能动,因此停住坟前,众都惊怪。”《广西僮族文学》第四章:“这个‘地理先生’给 侬智高 看好了一块风水地,叫 侬智高 把自己父亲的骨骸装在‘金井’(即骨瓮)里,埋在好风水的地方。”

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危叶

将落的枯叶。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危叶畏风,惊禽易落。” 唐 雍陶 《长安客感》诗:“客泪如危叶,长悬零落心。”

银床

(1).井栏。一说辘轳架。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玉醴吹巖菊,银牀落井桐。”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牀。” 仇兆鳌 注:“ 朱 注:旧以银牀为井栏。《名义考》:银牀乃轆轤架,非井栏也。” 清 周宸藻 《浪淘沙》词:“眼底青春今去也,花落银牀。” 黄人 《长相思和太白韵》:“银缸影淡秋满堂,井梧一叶飘银牀。”

(2).银饰之床。 隋 江总 《东飞伯劳歌》:“银牀金屋掛流苏,寳镜玉釵横珊瑚。” 唐 温庭筠 《瑶瑟怨》诗:“冰簟银牀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