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寄赵南仲端明)

作者:吴潜 朝代:宋代

贺新郎(寄赵南仲端明)原文

烟树瓜洲岸。
望旌旗、猎猎摇空,故人天远。
不似沙鸥飞得渡,直到雕鞍侧畔。
但徙倚、危阑目断。
自古锺情须我辈,况人间、万事思量遍。
涛似雪,风如箭。
扬州十里朱帘卷。
想桃根桃叶,依稀旧家庭院。
谁把青红吹到眼,知有醉翁局段。
便回首、舟移帆转。
渺渺江波愁未了,正淮山、日暮云撩乱。
阁酒盏,倚歌扇。

诗词问答

问:贺新郎(寄赵南仲端明)的作者是谁?答:吴潜
问:贺新郎(寄赵南仲端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贺新郎(寄赵南仲端明)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吴潜的名句有哪些?答:吴潜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烟树

亦作“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唐 孟浩然 《闲园怀苏子》诗:“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元 周孚先 《蝶恋花》词:“舟艤津亭何处?晓起瓏璁,回首 * 树。”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我记住远地烟树,就系君去处。”

瓜洲

亦作“ 瓜州 ”。镇名。在 江苏省 邗江县 南部、 大运河 分支入 长江 处。与 镇江市 隔 江 斜对,向为 长江 南北水运交通要冲。又称 瓜埠洲 。 唐 张祜 《题金陵渡》诗:“潮落夜 江 斜月里,两三星火是 瓜州 。” 宋 陆游 《书愤》诗:“楼船夜雪 瓜洲渡 ,铁马秋风 大散关 。” 清 陈维崧 《点绛唇·江楼醉后与程千一》词:“笛声夜起,灯火 瓜洲 市。”

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猎猎

形容风声或风吹动旗帜等的声音

北风猎猎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沙鸥

指栖息沙洲的鸥一类的水鸟

直到

(1) 径直抵达

直到北京来学艺

(2) 一直到(多指时间)

直到半夜

他一直往梯子上爬,直到喘不过气来

这一事故直到早晨才被发现

雕鞍

雕饰有精美图案的马鞍

玉砌雕鞍

侧畔

旁边。 唐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元典章·户部九·道路栽植榆柳槐树》:“自 大都 随路州县城郭周围,并河渠两岸急递舖道店侧畔,各随地宜,官民栽植榆柳槐树。” 明 刘基 《玉烛新梦归》词:“楼臺侧畔,记向日新栽花柳。”

徙倚

徘徊;流连不去

独徒倚以仿徉。——《楚辞·哀时命》

徙倚久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目断

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 丘为 《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 广陵 西。”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王季思 校注:“目断,犹云望断。” 清 陈维崧 《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枉目断瑶堦,难递 飞琼 音信。”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我辈

我等,我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作《天台赋》成,以示 范荣期 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范 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輒云:‘应是我辈语。’”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若内翰不讳,我辈岂忍独生?”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四》:“这许多事物挤在一处,正如我辈约了 燧人氏 以前的古人,拼开饭店一般,即使竭力调和,也只能煮个半熟。”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思量

(1) 思索

你思量思量这事儿该怎么办

(2) 放在心上;惦记

方才我是怕说话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量。——《红楼梦》

几个月不见了,思量你哩

朱帘

红色帘子。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綺疏蔽而停日,朱帘开而留风。” 唐 王勃 《滕王阁》诗:“画栋朝飞 南浦 云,朱帘暮捲 西山 雨。” 宋 秦观 《望海潮·金陵怀古》词:“花发路香,鶯啼人起,朱帘十里春风。”

桃根桃叶

泛指美女。 清 周亮工 《丽人行冰上同薗次赋》:“桃根桃叶莫相催,艷极轻波不敢洄。”参见“ 桃叶 ”、“ 桃根 ”。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旧家

(1).犹世家。指上代有勋劳和社会地位的家族。 唐 李商隐 《为同州侍御上崔相国启》:“此皆相国推 孔 李 之素分,念 国 高 之旧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 俞慎 ,字 谨庵 , 顺天 旧家子。” 鲁迅 《花边文学·正是时候》:“虽然成家立业之后,他也许修家谱,造祠堂,俨然以旧家子弟自居,但这究竟是后话。”

(2).犹从前。 宋 元 人诗词中常用。 宋 杨万里 《答章汉直》诗:“老里睡多吟里少,旧家句熟近来生。”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惟有旧家 秋娘 ,声价如故。” 金 元好问 《石州慢》词:“旧家年少,也曾东抹西涂,鬢毛争信星星却。”

庭院

正房前面的宽阔地带;也泛指院子

庭院纳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青红

青色和红色。常用以指代颜料、胭脂粉黛、彩霞、灯彩等。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宋史·奸臣传二·蔡攸》:“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袴,涂抹青红。” 宋 王安石 《梁王吹台》诗:“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久慙衰病承貂珥,乍眩青红列只孙。”

到眼

见到,看见。 唐 曹邺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诗:“池塘静於寺,俗事不到眼。”《宣和书谱·谢万》:“独‘鯁恨’一帖尤著见於世。其亦 魏 晋 已来流传到眼者,类多哀悼语,此其然也。”《老残游记》第七回:“这过往的人,凡是江湖上朋友,他到眼便知。”

醉翁

(1).嗜酒的老人。 唐 郑谷 《倦客》诗:“閒烹芦笋炊菰米,会向源乡作醉翁。” 前蜀 韦庄 《对雨独酌》诗:“荷鍤醉翁真达者,卧云浦客竟悠哉。” 宋 刘光祖 《长相思·别意》词:“画桥西,画桥东,有泪分明清涨同。如何留醉翁?”

(2). 欧阳修 的别号。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 也。”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寿菊士招同棕亭再可立堂诸公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到山欲问 醉翁 蹟,数间古寺支斜阳。”

局段

(1).手段;计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説尽虚脾,使尽局段,把人赢勾廝欺谩。”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饶你有拿雾艺冲天计,诛龙局段打凤机。”

(2).指文章的谋篇布局。 清 袁枚 《古文摹仿》:“《日知録》亦有《古文摹倣》一篇,与此不同。彼言摹倣体裁、局段,此言摹倣句调、词语,二者互相发明。”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渺渺

形容悠远;久远

云海渺渺无际

江波

江水;江中波浪。《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 注引 谯周 《益州志》:“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 宋 朱熹 《次敬夫登定王台韵》:“山色愁无尽,江波去不回。”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虎战龙争二十秋,江波日夜自东流。” 王统照 《遗音》:“江边的风,受了水气的调和,虽是秋末冬初,尚不十分冷冽,有时吹了些树叶子落到江波上,便随着微细的波花,无踪影的流去。”

未了

(1) 没有了却、结束

未了的心事

(2) 漫漫,没有终点

未了的欠债

日暮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日暮时分,炊烟袅袅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撩乱

(1).纷乱;杂乱。 唐 韦应物 《答重阳》诗:“坐使惊霜鬢,撩乱已如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仔细把 鶯鶯 偷看,早教措大心撩乱。”《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听了,只乐得眼花儿撩乱,心花儿怒发。”

(2).缤纷。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之一:“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3).搅乱,扰乱。 冰心 《寄小读者》六:“我今日心厌凄恋的言词,再不说什么话来撩乱你们简单的意绪。” 叶紫 《电网外》四:“亲热的呼声,撩乱了 王伯伯 的视听。”

酒盏

亦作“ 酒琖 ”。亦作“ 酒醆 ”。小酒杯。 唐 杜甫 《酬孟云卿》诗:“但恐银河落,寧辞酒盏空。” 宋 柳永 《看花回》词:“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琖花枝。” 宋 苏轼 《题子明诗后》:“吾少年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矣。” 宋 苏轼 《次韵送徐大正》:“别时酒醆照灯花,知我归期渐有涯。” 金 元好问 《又解嘲》诗之二:“诗卷亲来酒醆疎,朝吟竹隐暮 南湖 。” 清 陈沂震 《云安》诗:“ 云安 麴米今何有,寂寞谁怜酒盏空。”

倚歌

(1).谓倚靠物体而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 玄夷 苍水 使者,闻帝使 文命 於斯,故来候之。非厥岁月,将告以期,无为戏吟,故倚歌 覆釜 之山。”按,“倚歌 覆釜 之山”,犹言倚 覆釜 之山而歌。

(2).谓以乐器为歌声伴奏。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清溪庙神》:“﹝女﹞乃令婢子歌《繁霜》,自解裙带,繫箜篌腰,叩之以倚歌。”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玉奴 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宋 苏轼 《赤壁赋》:“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乃更为 吴 声,生每擫笛倚歌,以迟声媚之。”

(3).古代乐歌的一种。其伴奏有鼓吹而无弦乐。《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青阳度》解题引《古今乐录》:“凡倚歌悉用铃鼓,无弦有吹。”按,《清商曲辞·西曲歌》中的《青阳度》、《女儿子》、《来罗》、《夜黄》等篇均为倚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