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代吴共叔师礼

作者:赵蕃 朝代:宋代

送交代吴共叔师礼原文

往君在太学,有类如何蕃。
仁义积诸身,诸生知所尊。
今君为主簿,又类习凿齿。
不仁荆州士,四海名未已。
谁云斗水浑,可养横海鱣。
涧壑虽阻深,松桧能参天。
群公顷争荐,亦既升初秩。
似君许人物,岂计一阶级。
圣朝开文馆,政为时育才。
似君此风骨,咫尺斯蓬莱。
而我独何者,瓦砾偶居后。
纵加刻画工,未救无盐丑。
古人重交契,今人顾不然。
愿君保金石,勿为燥湿迁。
饮君一卮酒,属君千万寿。
更欲拘君船,江头已无柳。

诗词问答

问:送交代吴共叔师礼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送交代吴共叔师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太学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即国学

观太学。——《后汉书·张衡传》

诸生学于太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君则在太学。

类如

犹比如。《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那班大些儿的女孩子合年轻的小媳妇子们,类如拾掇拾掇屋子,以至拿拿放放,出来进去的,可不觉得怪不方便的么?”

仁义

(1) 宽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仁义之举

(2) 〈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

生知

谓不待学而知之。语本《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人理之旷,道德之远,阴阳之变,鬼神之情,缅邈玄奥,诚难生知。” 宋 王禹偁 《神童刘少逸与时贤联句》诗序:“生性如生知,辞如老成,一联一咏,令人振惊。” 明 宋濂 《新刻<楞伽经>序》:“经凡一百五十一品,兹所存者,特其一尔,其言幽眇精深……钦惟皇上以生知之圣,一观輒悟。”

主簿

官名。 汉 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 魏 晋 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但任职渐轻。 唐 宋 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 明 清 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为佐官之一。后省并。《南史·儒林传·伏曼容》:“﹝ 伏曼容 ﹞父 胤之 , 宋 司空主簿。”

凿齿

(1).古代传说中的野人。《山海经·海外南经》:“ 羿 与凿齿战于 寿华 之野。 羿 射杀之,在 昆仑虚 东。 羿 持弓矢,凿齿持盾。” 郭璞 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一说谓兽名。《淮南子·本经训》:“ 尧 乃使 羿 诛凿齿於 畴华 之野。” 高诱 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梁书·文学传下·刘峻》:“虽大风立於青丘,凿齿奋於 华 野,比其狼戾,曾何足踰。”

(2).比喻 * 作乱之徒。 汉 扬雄 《长杨赋》:“昔有彊 秦 ,封豕其土,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 唐 李白 《北上行》:“奔鲸夹 黄河 ,凿齿屯 洛阳 。” 王琦 注:“其曰‘凿齿屯 洛阳 ’者,谓 禄山 据 东京 僭号也。” 清 顾炎武 《拟唐人五言八韵·申包胥乞师》:“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3).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 唐 张说 《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髮、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

不仁

(1)

不讲仁德

不仁不义

(2)

活动不灵,感觉丧失

肢体不仁

老的不行了,脑子都不仁了

荆州

(1).古“九州”之一。在 荆山 、 衡山 之间。 汉 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粤 的一部分; 汉 末以后辖境渐小。 东晋 定治 江陵 (现属 湖北 ),为当时及 南朝 长江 中游重镇。 明 清 置府,后废。《书·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参阅《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八、《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2). 唐 韩朝宗 曾任 荆州 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 韩荆州 。见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与张都运吉》书:“愿识荆州,为日久矣!”参见“ 识荆 ”。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未已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斗水

少量之水,亦喻指少量的资助。语出《庄子·外物》:“﹝鮒鱼﹞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北魏 李骞 《赠亲友》诗:“ 监河 爱斗水, 苏子 惜餘明。” 唐 孟郊 《赠主人》诗:“斗水泻大海,不如泻枯池。”《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飧而救翳桑之饿。”

横海

(1). 汉 将军名号。谓能横行海上。《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将军 韩説 …… 元鼎 六年,以待詔为横海将军,击 东越 有功,为 按道侯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江夏 、 襄阳 诸军,横截 湘 沅 ,以临 豫章 ;楼船横海之师,直指 吴会 。” 刘良 注:“楼船、横海皆将军号也。” 唐 刘长卿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诗:“盛府依横海,荒祠拜 伏波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蕆勛。”

(2).横行海上。 晋 木华 《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扤孤游。” 宋 朱敦儒 《水龙吟》词:“玉凤凌霄,素虯横海。”

涧壑

(1).溪涧山谷。 南朝 梁 孔焘 《往虎窟山寺》诗:“苹荇缘涧壑,萝葛蔓松楠。” 宋 苏轼 《虎丘寺》诗:“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作诗多有佳句,其《过潁亭》云:‘九山西络烟霞去,一水南吞涧壑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贼皆溃散,坠涧壑死者无算。”

(2).指隐居处。 明 陈济生 《怀友》诗:“烟霞共照鬚眉色,著述堪娱涧壑心。”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诗:“忽下弓旌召,难为涧壑留。”

阻深

险阻幽深。《尚书大传》卷四:“道路悠远,山川阻深。”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山川阻深兮魂魄流行,祀祭则及兮勿谓不通。” 清 钱谦益 《江西南安府上犹县知县张国栋授文林郎制》:“阻深僻壤,越在数千里外,犹吾堦户也。”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察其本都,奥区阻深,以丽王公,西方之人歟?”

参天

高耸到空中

参天古树

公顷

百公亩。公制地积单位,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合十五市亩

许人

(1).应允与人;许诺于人。《战国策·韩策二》:“老母在, 政 身未敢以许人也。” 汉 贾谊 《新书·匈奴》:“梦中许人,觉且不背其信;陛下已诺,若日出之灼灼。” 唐 陈子昂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诗:“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2).指女子许配人家。 唐 于濆 《宫怨》诗:“父兄未许人,畏妾事姑舅。”《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眼见得 丹桂 命硬,做了望门寡妇,一时未好许人。” 清 李渔 《蜃中楼·婚诺》:“两个舍姪女,都不曾许人。”

(3).称许他人。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颖 自负文学,少许人,谈论多所折难。”

阶级

(1) 人们在社会上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不同而分成的集团

(2) 等级

有两个主要的阶级——天生的贵族和平民

(3) 台阶

圣朝

封建时代称本朝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时育

谓按季节而育养。《文选·张衡<东京赋>》:“於是阴阳交和,庶物时育。” 薛综 注:“众物育养也。” 晋 潘岳 《秋兴赋》:“览花蒔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託。”

风骨

(1) 顽强的风度、气质

风骨奇伟。——《南史· 宋武帝纪》

风骨可鉴

(2) 写字、作画或作文的风格有个性、有力量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魏书·祖莹传》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何者

(1).为什么。用于设问。《公羊传·桓公二年》:“然则为取可以为其有乎?曰:否。何者?若 楚王 之妻媦,无时焉可也。” 何休 注:“何者,将设事类之辞。”《史记·儒林列传》:“ 黄生 曰:‘冠虽敝,必加於首;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新唐书·突厥传上》:“ 班固 谓‘其来慕义,则接之以礼让。’何者?礼让以交君子,非所以接禽兽夷狄也。”

(2).哪一个。用于疑问。《后汉书·鲜卑传》:“夫万民之飢与远蛮之不讨,何者为大?” 唐 顾况 《送行歌》:“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 宋 曹豳 《西河》词:“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3).哪一个。用于陈述。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人之於事也,能辨识其何者为主,何者为客,而不失其权度,则亦庶几乎寡悔矣夫。”

瓦砾

破碎的砖瓦

这一带屡遭轰炸,成了一片瓦砾

画工

画师;画匠

无盐

(1).缺盐。《管子·地数》:“恶食无盐则肿,守圉之本,其用盐独重。” 宋 苏轼 《山村五绝》之三:“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2).亦称“ 无盐女 ”。即 战国 时 齐宣王 后 钟离春 。因是 无盐 人,故名。为人有德而貌丑。后常用为丑女的代称。 汉 刘向 《列女传·齐锺离春》:“ 钟离春 者, 齐 无盐 邑之女, 宣王 之正后也。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髮。”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钟离春 者, 齐 妇人也,极丑无双,号曰 无盐女 。”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不可以 无盐 宿瘤 之丑,而谓在昔无 南威 西施 之美。” 唐 李白 《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 翻在深宫里。”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只因 王待诏 没有贿赂给我父亲,所以他便故意把她画成了 无盐 一样。”

(3).亦称“ 无盐女 ”。指貌丑而有贤德的妇女。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八出:“把 西子 比 无盐 ,那里有佳人将四德兼?”

(4).古地名。 战国 时为 齐 邑, 汉 置县,治所在今 山东 东平 。 北齐 时废。《史记·项羽本纪》:“﹝ 宋义 ﹞乃遣其子相 齐 ,身送之至 无盐 ,饮酒高会。”《后汉书·郡国志三》:“ 东平国 …… 无盐 ,本 宿国 , 任 姓,有 章城 。”

(5).复姓。《史记·货殖列传》有 无盐氏 。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交契

情谊;交情

人生交契无老少

今人

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端肃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不然

(1)

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其实不然

(2)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不然,事情没有那样简单

(3)

否则,表转折,不这样做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情况

我得早点去,不然就赶不上大车了

(4)

否则

要去就别迟到,不然,就甭去了

金石

金属和石头,比喻坚固的东西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燥湿

(1).干燥和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吕氏春秋·重己》:“昔先圣王……其为宫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 高诱 注:“燥谓阳炎,溼谓雨露。”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 清 谭嗣同 《与沉小沂书》之二:“凡物春夏则涨,秋冬则缩,寒暑燥湿使然也。”

(2).指日常生活起居。《汉书·丙吉传》:“ 吉 即时病,輒使臣 尊 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常劝 权 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饗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溼,加以密意,诱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人之居处,避湿就燥。问其燥湿者,问其居处何如也。”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铭》:“吾妇幼失母,专其事母者事父,及后母遗腹弟。调燥湿,御侵侮,皆与其劳。”

(3).指世态炎凉。 汉 蔡邕 《辞郡辟让申屠蟠书》:“﹝ 申屠蟠 ﹞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溼轻重,不为穷达易节。” 唐 陆龟蒙 《幽居赋》:“颂厥土之三壤,託高风之四邻,纔祛燥湿,稍远嚣尘。” 宋 司马光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皎如百鍊精,不为燥湿易。”

(4).中医指燥热或寒湿的症侯。《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医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与他分个燥湿。”

卮酒

犹言杯酒。《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曰:‘壮士,赐之卮酒。’”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大蒙古包宴》:“上亲赐卮酒,以及新降诸王、贝勒、伯克等,示无外也,俗谓之大蒙古包宴。”

千万寿

犹言万岁,祝颂帝王长寿的套语。 汉 蔡邕 《上元加服与群臣上寿》:“谨奉生头酒九钟,稽首再拜,上千万寿。”《魏书·任城王澄传》:“车驾还 洛 ,引见王公侍臣于 清徽堂 …… 李冲 再拜,上千万岁寿。”

江头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