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泳泽书院初成

作者:赵友直 朝代:宋代

创泳泽书院初成原文

万古湖山一望央,紫阳道脉壮宫墙。
佳朋鳞集互联榻,多士云从相共堂。
地有金罍非福瑞,天将玉汝任纲常。
要知学问无他术,只在工夫不怠荒。

诗词问答

问:创泳泽书院初成的作者是谁?答:赵友直
问:创泳泽书院初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友直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友直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湖山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紫阳

(1). 宋 代理学家 朱熹 的别称。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阳山 (在 安徽省 歙县 )读书。 朱熹 后居 福建 崇安 ,题厅事曰 紫阳书室 ,以示不忘。后人因以“紫阳”为 朱熹 的别称。

(2).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如 周穆王 时 李八百 号 紫阳真君 , 汉 周义山 、 宋 张伯端 俱号 紫阳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五:“招携紫阳友,合宴玉清臺。” 唐 钱起 《省中春暮酬嵩阳焦道士见招》诗:“多惭紫阳客,相忆白云深。”

道脉

犹道统。 元 戴良 《哭汪遯斋二十四韵》:“儒言存道脉,野趣任天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颜元 《存学编·上太仓陆桴亭先生书》:“庶几衍道脉於不坠,续真宗於不差。”

宫墙

(1).住宅的围墙。《管子·八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外内交通,则男女之别毋自正矣。”

(2).《论语·子张》:“ 叔孙武叔 语大夫於朝曰:‘ 子贡 贤於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贡 。 子贡 曰:‘譬之宫墙, 赐 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称师门为“宫墙”。 汉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宫墙重仞,允得其门。” 元 刘詵 《咏归亭赋》:“屹宫墙之数仞,接道义之通衢。” 孔尚任 《出山异数记》卷五引 清圣祖 ( 康熙 )《过阙里》诗:“鑾輅来 东鲁 ,先登夫子堂。两楹陈俎豆,万仞见宫墙。” 陈去病 《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宫墙高万仞,循走傴吾躬。”

(3).指宫廷的围墙。 唐 岑参 《送郑少府赴滏阳》诗:“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墙。” 唐 杜牧 《阿房宫赋》:“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恣劫》:“ 咸阳 王气都沦丧,离离满宫墙。”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宫墙,隔断了春天,隔断了人世。”

(4).借指朝廷。《晋书·段灼传》:“﹝古之明王﹞仁孝著乎宫墙,弘化洽乎兆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起烟尘, 金陵 气暗,怎救宫墙!”

鳞集

群集

五台山上庙宇鳞集

多士

古指众多的贤士。也指百官。《书·多方》:“猷告尔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 文王 以寧。”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多士成大业,羣贤济弘绩。”《北齐书·慕容绍宗传》:“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当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羣英。”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诗:“广厦千万间,多士宅尔宅。”

云从

(1).语出《诗·齐风·敝笱》:“ 齐子 归止,其从如云。”后用“云从”比喻随从之盛。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连国云从,宏论风行。” 宋 刘过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词:“拥貂蝉争出,千官鳞集,貔貅不断,万骑云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嫁女》:“粉黛云从,酒胾雾霈,玉椀金甌,光映几案。”

(2).借指随从者。 唐 黄滔 《周以龙兴赋》:“遂使 盟津 契会,此时莫愧於云从; 羑里 栖迟,昔日何伤於鱼服。”

相共

共同,一道。 南唐 冯延巳 《抛球乐》词:“且上高楼望,相共凭栏看月生。”

金罍

(1).饰金的大型酒器。《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朱熹 集传:“罍,酒器。刻为云雷之象,以黄金饰之。”

(2).泛指酒盏。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 花草丽,玉斝屡举倾金罍。” 许地山 《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我哀伤的金罍里只剩些残冰底融液,既不能醉人,又足以冻我齿牙。”

天将

(1).谓天上神将。《西游记》第四回:“ 悟空 大喜,恳留饮宴不肯,遂与 金星 纵着祥云,到 南天门 外。那些天丁天将,都拱手相迎。” 鲁迅 《伪自由书·王化》:“这种‘宽仁政策’是……派了三架飞机到瑶洞里去‘下蛋’,使他们‘惊诧为天神天将而不战自降’。”

(2).大将的美称。 唐 王维 《燕支行》:“ 汉 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謁帝 明光宫 。”

(3). 太平天囯 官名,低于王一级。

纲常

三纲五常的简称

那一个欺心失礼仪,这一个变脸没纲常。——《西游记》

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宋史·叶味道传》

要知

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范公 人之云亡,天下叹息。昨其家以铭见责。虽在哀苦,义所难辞,然极难为文也。伏恐要知。”

学问

(1)

(2) 系统知识

(3) 泛指知识

无他

亦作“ 无它 ”。亦作“ 无佗 ”。1.没有别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则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无也,与民同乐也。”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圣人之道无它,至诚而已。”

(2).犹无恙;无害。《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后汉书·马援传》:“ 援 閒至 河内 ,过存 伯春 ,见其奴 吉 从西方还,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见 吉 ,欲问 伯春 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儻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

(3).无二心,专一。《国语·晋语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无他。’” 三国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贫贱,可以无他。” 宋 苏轼 《徐州谢表》:“察孤危之易毁,谅拙直之无他。”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非悯其才,非悯其德,悯其方寸之无他也。”

只在

(1).总在;仍在。 宋 苏轼 《殢人娇·赠朝云》词:“朱脣筯点,更髻鬟生彩。这些箇,千生万生只在。” 宋 李莱老 《谒金门》词:“旧恨新愁都只在,东风吹柳带。”《三国志平话》卷中:“见二嫂灵前烧香奠酒啼哭, 关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水浒传》第八回:“那人问道:‘ 薛端公 在何处住?’ 董超 道:‘只在前边巷内。’”《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这酸子。’”

工夫

(1)

(2) 时间

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红楼梦》

那有工夫讲话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曹禺《雷雨》

(3) 作事所费的人力

艺文不贵,徒消工夫。——·葛洪《抱朴子·遐览》

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鲁迅《书信集》

(4) 经过训练学到的胜任工作的能力;培养的或学到的才能

始知名画有工夫

这些演员真有工夫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术的上品。——《苏州园林》

(5) 工作

白天下田做工夫

(6) 同“功夫”

他有一身好工夫

怠荒

懒惰放荡。《礼记·曲礼上》:“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 郑玄 注:“怠荒,放散身体也。” 孔颖达 疏:“谓身体放纵,不自拘敛也。”《周书·明帝纪》:“作民父母,弗敢怠荒。” 宋 苏舜钦 《符瑞》:“苟授而怠荒,又下变异,丁寧戒告以率之,皆可名之符。”《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思想二弟在家,力学多年,不见州郡荐举,诚恐怠荒失业,意欲还家省视。”《清史稿·礼志七》:“自古帝王内禪,非其时怠荒,即其时多故,仓猝授受,礼无可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