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挚忠肃集六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刘挚忠肃集六韵原文

散编裒集还全璧,世久湮沦传始今。

必有□神为呵护,自然天地佑忠忱。

未尝释卷于经邃,却匪空言见理深。

出处一身守直亮,是非两字辨佥壬。

明陈十害邪辞辟,分析二章正气森。

六百载馀惜悃笃,裕陵见摈独何心。

诗词问答

问:题刘挚忠肃集六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刘挚忠肃集六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刘挚忠肃集六韵是什么体裁?答:七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排律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一

2. 刘挚文集四十卷见于宋史艺文志及马端临经籍考世久无传本今从永乐大典各韵中裒集编缀各体具备共得文二百八十五首诗四百四十三首以原书卷目相校尚可存十之六七云

参考注释

裒集

(1).辑集。《新唐书·文艺传中·王维》:“ 宝应 中, 代宗 语 縉 曰:‘朕尝於诸王座闻 维 乐章,今传几何?’遣中人 王承华 往取, 縉 裒集数十百篇上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 唐 科目至繁,《唐书》志多不载,或略见於列传,今裒集於此。” 郭沫若 《批评--欣赏--检察》:“这些文字我们在报章上虽然多早已见过,但是这么裒集起来,便成了个整饬的花园。”

(2).召集。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苏叔党论田布》:“《斜川集》责 田布 ‘死时何不裒集士卒,申明大义,誓之以死,或可感悟其心’云云。殊不知 魏博 杰驁之习,已成痼疾,岂 布 一二语所能化?”

全璧

比喻完整而无缺损的东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余常言,自刻本《説郛》出,而《説郛》亡矣,然其中全帙有另鐫行者,后人缘其书目,广求之,始为全璧,未可为此刻误也。”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然拜读原诗,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为‘两半个都那里去了’,即成全璧矣。”

湮沦

沦落;埋没。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顾余晚脱略,怀抱日湮沦。” 唐 李德裕 《清冷池怀古》诗:“兴废由所感,湮沦斯可哀。” 宋 苏洵 《上张侍郎第一书》:“一门之中,惟此二子不忍使之復为湮沦弃置之人。”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到 嬴秦 儒风已灭,从此后圣学湮沦。”《红楼梦》第七八回:“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

呵护

(1).呵禁卫护,使侵凌者不得近。 唐 李商隐 《骊山有感》诗:“驪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宋 范成大 《小峨眉》诗:“降 商 讫 周 谨呵护,磬氏无敢加鐫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薛慰娘》:“女在墓,为羣鬼所凌, 李翁 时呵护之。”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诗,它一面对主流尽着传统的呵护的职责,一方面仍给那些新花样忠心的服务。”

(2).指(神灵)庇护,保佑。 宋 侯寘 《水调歌头·题法华台》词:“山鬼善呵护,千载照层峦。”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羣感佛力呵护,香火日盛。”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第四章:“以是而予知祷告之诚……以是而予知上帝固默加呵护者也。”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忠忱

忠诚。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七·繇余氏》:“ 尧帝 而来,汔於 开寳 ,数百千载而精爽犹在,足信定分之不可逾,而直谅忠忱之不泯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七:“又赐 文端 祠联云:风度犹存,典礼焕千秋俎豆;师模如在,忠忱垂奕叶箕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臣院内激忠忱,外观时变,不得不痛切质陈於圣主之前。” 徐特立 《学习朱总司令》:“尤其是他对于国家民族,对于人民的忠忱,应该作为我们党员、干部前进的旗帜。”

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释卷

把书本放下

他读书如痴如醉,甚至吃饭时也手不释卷

空言

(1).谓不切实际的话。《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説。” 晋 卢谌 《览古》诗:“ 秦 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2).谓只起褒贬作用而不见用于当世的言论主张。《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司马贞 索隐:“空言,谓褒贬是非也。空立此文,而乱臣贼子惧也。”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孟子 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 明 梅之熉 《<古今谭概>叙》:“士君子得志则见诸行事,不得志则託诸空言。”

一身

(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直亮

正直信实。《后汉书·郑太传》:“ 北海 邴原 清高直亮。”《北史·于栗磾传》:“ 烈 弟 果 ,严毅直亮,有父兄风。” 明 归有光 《上王都御史书》:“閤下清明直亮,少所许可,而独於 有光 而加顾。”参见“ 直谅多闻 ”。

是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佥壬

小人;奸人。僉,通“ 憸 ”。 明 宋濂 《送部使者张君之官山西宪府序》:“人不务德则已,苟有德焉,又何僉壬之不革行哉!” 清 魏源 《书明史稿二》:“从古僉壬不可修史, 王司徒 言未可非也。” 罗正伟 《清廷预备立宪》:“政地多用亲贵,则显戾宪章;路事矇於僉壬,则动违舆论。”

邪辞

亦作“ 邪词 ”。不合正道的言论。《孟子·公孙丑上》:“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七国以前皆良史乎?而史墨之邪词,纪於《左氏》焉。”

分析

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

正气

(1)

(2) 同真气。生命机能的总称,但通常与病邪相对来说,指人体的抗病能力

(3) 四季正常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

正气者,正风也。——《灵枢·刺节真邪》

(4) 正常气色

(5) 光明正大的风气

正气上升、邪气下降

(6) 刚正的气节

正气凛然

百载

百年。谓时间长久。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故 尧 秀眉高彩,享国百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七:“别离多苦怀,三年当百载。”《红楼梦》第十三回:“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

裕陵

(1).古代帝王陵墓名。(1) 金显宗 陵。在 北京市 房山县 西北 大房山 。(2) 明英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县 石门山 东,即 十三陵 的第四陵。(3) 清高宗 陵,在 河北省 遵化县 西北 昌瑞山 。

(2). 宋 人对 神宗 的习惯称呼。 神宗 陵本名 永裕陵 ,在 河南省 巩县 西南。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 裕陵 固天纵,笔有云汉姿。” 宋 楼钥 《跋汪季路书画·蔡京自书窜谪元符党人诏草》:“ 裕陵 裁决庶政,动出亲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裕陵 稽古制作,詔置礼制局,讨论古今沿革,画一来上,以袪千古之陋,成一代之典。”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