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武后崇先庙乐章(载《本集》)

作者:武则天 朝代:唐代

原文

先德谦撝冠昔,严规节素超今。
奉国忠诚每竭,承家至孝纯深。
追崇惧乖尊意,显号恐玷徽音。
既迫王公屡请,方乃俯遂群心。
有限无由展敬,奠醑每阙亲斟。
大礼虔申典册,蘋藻敬荐翘襟。

诗词问答

问:《郊庙歌辞。武后崇先庙乐章(载《本集》)》的作者是谁?答:武则天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武则天的名句有哪些?答:武则天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5_41

参考注释

先德

(1).谓治民之道,以德为先。《管子·小问》:“ 桓公 曰:‘善哉!牧民何先?’ 管子 对曰:‘有时先事,有时先政,有时先德,有时先恕。’”

(2).祖先的德行。《战国策·赵策二》:“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况世哲继轨,先德在民。” 李周翰 注:“言况 高祖 之家,代有圣哲,有遗德。”

(3).称别人的父亲为先德。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唐 刘舍人 蜕 , 桐庐 人,早以文学应进士举,其先德戒之曰:‘……吾若没后,慎勿祭祀。’”

(4).有德行的前辈。 唐 慧立 彦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罢讲后復北游,询求先德。” 唐 张九龄 《酬周判官兼呈耿广州》诗:“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宋延寿 《宗镜录》卷七八:“先德云: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瞩元无对。”

谦撝

谦逊;谦抑。《陈书·高祖纪上》:“寔由公谦撝自牧,降损为怀,嘉数迟回,永言增叹。” 明 张煌言 《祭延平王文》:“蛊思干父,谦撝让王。”参见“撝谦。”

奉国

献身为国。《北史·裴佗传》:“ 裴矩 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 矩 輒以闻,自非奉国,孰能若是。”

忠诚

尽心竭力

忠诚无私

承家

承继家业。《易·师》:“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未有膺龙图以建国,御凤邸以承家。” 清 杨昭 《<闲止书堂集钞>跋》:“惟我主人,清白承家,慷愾赋性,四海交游,共识心胸。”

至孝

谓极尽孝道。《礼记·祭义》:“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楷 ( 李楷 )字 公超 , 河 南人,以至孝称,栖迟山泽,学无不贯,徵聘皆不就。”《北齐书·元孝友传》:“崇壮丘陇,盛饰祭仪,邻里相荣,称为至孝。”

追崇

对死者追加封号。《梁书·侯景传》:“ 景 又矫 萧栋 詔,追崇其祖为大将军,考为丞相。”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至如 元 氏起于边朔,其君乃一部之酋长耳, 道武 追崇所及,凡二十八君。”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锡望 守城而死已有追崇。”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本朝祧庙之制》:“本朝 太祖 肇基东土,抚有寰区,追崇 原皇帝 四圣神主,即安奉於大庙后殿。”

尊意

阁下的意思

一切就照尊意裁处

显号

显贵的名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终则遗显号於后世,传土地於子孙。”《隋书·经籍志一》:“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

徽音

(1).犹德音。指令闻美誉。《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郑玄 笺:“徽,美也。” 汉 蔡邕 《太傅胡公夫人灵表》:“至德修於几微,徽音畅于神明。”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爰定厥祥,徽音允穆。” 宋 苏轼 《永安永昌永熙陵忌辰奏告昭宪等皇后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七:“侯王宗庙求元妃,徽音岂在纤厥趾。”

(2).佳音,嘉讯。《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吕良 注:“徽,美也。言我儻遇此仙公,长絶子美音信。” 明 王世贞 《过维扬有怀子相》诗:“奈何各分离,徽音邈以修。”

(3).优美的乐声。多指琴声。 汉 王粲 《公宴》诗:“管絃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荐琴石》诗:“从此他山千古重,殷勤曾是奉徽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听縹緲徽音清俏,似求凰声韵好。”

王公

(1) 王爵和公爵

(2) 泛指显贵的爵位

王公贵人。——宋· 苏轼《教战守》

今王公贵人。

王公大臣

有限

(1) 对范围、数量或时间长短有限制的

(2) 数量不多;程度不高

为数有限

诸侯之地有限。——宋· 苏洵《六国论》

无由

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展敬

祭拜;省候致敬。《后汉书·郑玄传》:“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得及第》:“ 广明 初, 崔厚 侍郎榜,贵主力取鼎甲。榜除之夕,为设庭燎,仍为宴具,以候同年展敬。”《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既蒙尊神下降,请到房中,容氏儿展敬。”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公使以护商为名,彼此可长驻京师,眷属僕从,任其随带,朝贺结交,随时展敬。”

大礼

大关节目,与琐屑末务相对

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典册

亦作“ 典策 ”。1.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 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 * 。”

(2).帝王的册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 宋 叶适 《宏词》:“朝廷詔告典册之文,当使曲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