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和阗玉仿文王鼎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咏和阗玉仿文王鼎原文

商书曾重事师古,苏制每因俗斥今。

足四耳双中绳墨,底铭身象效深沉。

礼型既已传周鲁,图论何须泥旦禽。

睹器设当思作者,如伤敢异视民心。

诗词问答

问:咏和阗玉仿文王鼎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咏和阗玉仿文王鼎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咏和阗玉仿文王鼎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

2. 向来苏州玉工每得玉材相其形质竞出新样而不知其益入于俗近颇斥之此器命玉工一依西清古鉴内文王鼎式琢成形方而双耳四足通体饕餮象在雷纹中及底镌铭词云鲁公作文王尊彝庶几不违师古

参考注释

重事

重大的事。《礼记·冠义》:“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於庙;行之於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韩非子·用人》:“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汉书·刑法志》:“狱,重事也。”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三折:“今日升厅,当该司吏有甚么合僉押的文书,决断的重事,带上厅来。”

师古

效法古代。《书·说命下》:“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 説 攸闻。”《宋书·礼志一》:“师古而不适用, 王莽 所以身灭。”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清 钱谦益 《河南归德府知府高锵授中宪大夫制》:“学多师古,志在济时。”

中绳

(1).符合墨线。《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韩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

(2).喻符合标准。《吕氏春秋·离俗》:“故布衣人臣之行,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

(3).谓适度。 明 何景明 《进舟赋》:“量左右以中绳兮,察缓急之所宜。”

象效

犹仿效。《荀子·解蔽》:“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以圣王之制为法;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

深沉

(1)

(2) 指声音低沉

大提琴深沉的音调

(3) 形容程度深

暮色深沉

(4) 沉稳;不外露

深沉的微笑

(5) 幽深

闺阁深沉

既已

(1).已经。《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晋 陆机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2).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 ,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 、 蓟 、 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3).既然已经。 宋 苏轼 《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

图论

用数学方法研究“图”的一门新兴数学分支。所谓“图”,是指由一些点及连接其中某些点的线段构成的图形,用来表示具有某种二元关系的集合,因此它是处理离散数学模型的一种有力工具。图论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关于七桥问题的研究。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迅速发展。与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等有密切联系,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学等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作者

(1) 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

(2) 创始之人

民心

人民的思想、感情、意愿等

民心所向

民心稍安。——《广东军务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