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傅侍郎鹿鸣宴韵二首

作者:刘宰 朝代:宋代

和傅侍郎鹿鸣宴韵二首原文

先生谠论在延英,早岁金瓯已覆名。
自古正人羞枉尺,祗今公论有持衡。
九重闻道将飞韶,一水何妨缓作程。
莫笑由家去天远,春来野草亦敷荣。

诗词问答

问:和傅侍郎鹿鸣宴韵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宰
问:和傅侍郎鹿鸣宴韵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宰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谠论

正直之言,直言。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忠言讜论,皆沮屈而去。” 明 张居正 《答铨部李石塘书》:“惟公往在西臺,屡闻讜论。比奉翰札,率多溢美之词。” 续范亭 《延安五老》诗:“讜论一发四座惊,各党各派齐拥护。”

延英

见“ 延英殿 ”。

早岁

早年

金瓯

(1).金的盆、盂之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甌、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明史·钱龙锡传》:“帝倣古枚卜典,贮名金甌,焚香肃拜,以次探之。” 清 黄遵宪 《感事》诗:“金甌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2).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南史·朱异传》:“﹝ 武帝 ﹞尝夙兴至 武德閤 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甌,无一伤缺。’” 唐 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 梁 殿金甌破,火发 陈 宫玉树摧。” 清 秋瑾 《鹧鸪天》词:“金甌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毛 *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3).酒杯的美称。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 明 沉采 《千金记·夜宴》:“碧月照金甌,银河灿珠斗。”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正人

(1).正直的人;正派的人。《书·冏命》:“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僕从罔匪正人。” 孔颖达 疏:“其左右侍御僕从无非中正之人。”《后汉书·桓谭传》:“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唐 司空图 《争名》诗:“穷辱未甘英气阻,乖疏还有正人知。”《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是个败类,纵然势焰薰天,他看见也同泥猪瓦狗;遇见正人,任是贫寒求乞,他爱的也同威凤祥麟。” 谢觉哉 《从纪念杜甫想起的》:“统治阶级仇视正人,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2).指嫡系亲属。《红楼梦》第五五回:“﹝三姑娘﹞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如今他既有这主意,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

(3).做官长的人。《书·康诰》:“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 孙星衍 疏:“正人者……即上文政人。”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正,长也,为长之人。”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诗:“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

枉尺

见“ 枉尺直寻 ”。

祗今

祗,同“ 祇2 ”。如今。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一:“天子预开 麟阁 待,祗今谁数 贰师 功!”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居玉鉉,拥金蝉,祗今门户庆蝉联。”

公论

(1) 公正或公众的评论

是非自有公论,不是某一个人说了就算

(2) 公理;定理

持衡

(1).见“ 持衡拥璇 ”。

(2).持秤称物。比喻公允地品评人才。 唐 綦毋潜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诗:“持衡出帝畿,星指 夜郎 飞。”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然自后北闈试事,不復令新殿撰持衡,遂改三百餘年之旧制矣。”

九重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作程

(1).作楷模、典范。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含光醇德,为士作程。”

(2).立法度,做准则。《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配皇等极,为世作程。”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后世以为法程。’ 高诱 曰:‘程,度也。’”

野草

地面生长的掺进植物,耕作中通常伤害作物或损害地方的外貌、经济方面无用的植物

敷荣

开花。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南朝 梁 王筠 《蜀葵花赋》:“仰椒屋而敷荣,植兰房而舒藻。” 唐 许敬宗 《掖庭山赋》:“百卉敷荣,六合清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