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喜雨原文

夺官分所甘,年来禄又绝。
天公尚怜人,岁赍禾与麦。
经冬雪屡下,根须连地脉。
庖厨望饼饵,瓮盎思曲糵。
一春百日旱,田作龟板拆。
老农泪欲堕,无麦真无食。
朱明候才兆,风雷起通夕。
田中有人至,膏润已逾尺。
继来不违愿,饱食真可必。
民生亦何幸,天意每相恤。
我幸又已多,锄耒坐不执。
同尔乐丰穰,异尔苦税役。
时闻吏号呼,手把县符赤。
岁赋行自办,横敛何时毕。

诗词问答

问:喜雨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喜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夺官

削去官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司农署铨》:“至次年, 梁 遂夺官归。”《明史·唐龙传》:“后坐 嵩 党,夺官。”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同入试闱》:“事闻, 文端 夺官, 熊 黜举人, 文忠 以失察,鎸 * 。”

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根须

犹须根。亦泛指植物的根。《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甖中稍有根鬚,当世称其孝感。” 清 谭嗣同 《以太说》:“而微生物、微植物,又莫不各有筋骨、肠胃、枝叶、根鬚。” 闻一多 《也许--葬歌》:“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连地

(1).犹接壤。 宋 赵蕃 《蕃近有鄙句简诸公而广文先生专以见贶盛意自不可不答》诗:“ 章 贡 昔连地, 沅 湘 今一乡。”

(2).地方连片。《明史·张元勋传》:“贼首 蓝一清 …… 曾仕龙 等各据险结砦,连地八百餘里,党数万人。”

(3).遍地。 唐 包何 《同舍弟佶班韦二员外秋苔对之成咏》:“雨痕连地緑,日色出林斑。” 唐 杜荀鹤 《和友人见题山居》:“开户晓云连地白,访人秋月满山明。”

庖厨

厨房,也指厨师

是以君子远疱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饼饵

饼类食品的总称。语本《急就篇》卷十:“饼饵麦饭甘豆羹。” 颜师古 注:“溲麪而蒸熟之则为饼,饼之言并也,相合并也;溲米而蒸之则为饵,饵之言而也,相黏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齎梨枣饼饵,人人赠别。”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朝晡颁饼饵,寒暑赐衣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妇﹞阴市砒製饼饵,待其夫妇。”

瓮盎

(1).陶制容器。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餘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 宋 苏轼 《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诗:“扶桑大蠒如瓮盎,天女织綃云汉上。” 宋 黄庭坚 《送吴彦归番阳》诗:“黄花满篱落,白蚁闹瓮盎。”

(2).比喻才能平凡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吴郡僧智书》:“哀駘不弃,瓮盎无遗。”

(3).谓卑视。 明 方孝孺 《李太白赞》:“粃糠万物,瓮盎乾坤。”

百日

又叫百岁,为初生婴儿一百天举行的庆祝仪式

作龟

古代有大事,用火灼龟甲,视其裂纹,以卜吉凶,称“作龟”。《周礼·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龟之八命。” 郑玄 注:“国之大事,待蓍龟而决者有八,定作其辞,於将卜以命龟也。”《周礼·春官·大卜》:“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眂高作龟。” 郑玄 注:“作龟,谓以火灼之,以作其兆也,春灼后左,夏灼前左,秋灼前右,冬灼后右。”

老农

年老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长久而经验丰富的农民

真无

佛教语,即空无。指事物的虚幻不实。 唐 王昌龄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诗:“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明候

加强警戒。候,斥候。《后汉书·南匈奴传》:“伏念先父归 汉 以来,被蒙覆载,严塞明候,大兵拥护,积四十年。”

雷起

亦作“靁起”。形容兴起迅速。声威巨大。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车骑靁起,殷天动地。” 汉 班固 《东都赋》:“千乘雷起,万骑纷紜。”《汉书·叙传下》:“王师雷起,霆击朔野。”

通夕

整夜。《淮南子·精神训》:“病疵瘕者,捧心抑腹,膝上叩头,踡跼而諦,通夕不寐。”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若有秽恶及其所止者,则有虎通夕来守,人不去,便伤害人。” 宋 韩琦 《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时雪方洽》诗:“万方蒙泽人人贺,通夕无风阵阵乾。” 周善培 《辛亥四川事变之我·王豹君侍郎六十寿叙》:“ 采帅 豪饮,平生未尝醉,独辛亥六月初二日大醉而哭通夕。”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膏润

(1).指使草木滋润生长的雨露和养料。亦借喻对人的恩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政无膏润,形于篇章矣。” 宋 苏辙 《寒食赠游压沙诸君》诗:“微风细雨膏润足,枝头万万排明珠。” 元 王祯 《农书》卷三:“夫埽除之猥,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忽,田得之为膏润。”

(2).含水分多,不干燥。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栽竹﹞暑月尤宜,盖土膏润而雨泽多也。” 郑振铎 《劫中得书记·读书志》:“饭后微雨,地膏润若暮春时节。”

(1).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施以恩惠。《诗·小雅·黍苗序》:“黍苗,刺 幽王 也,不能膏润天下。” 郑玄 笺:“膏润者,以君之恩惠及下,似雨泽之润於物。然水之润物,又似脂膏,故言膏润也。”《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膏润并爱,跂行毕逮。”《隋书·音乐志上》:“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礼意风猷,乐情膏润。” 唐 柳宗元 《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太阳既昇,煦育资始,霈泽斯降,膏润无遗。”

(2).使润泽。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復问须油安用?曰:‘吾遍体创裂,藉此膏润,则痛少差耳。’”

不违

(1).依从。《论语·为政》:“子曰:‘吾与 回 言终日,不违,如愚。’”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不违者,无所怪问,於 孔子 之言,默而识之,如愚。”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曲:“恰才説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2).不远。《国语·齐语》:“天威不违颜咫尺。” 韦昭 注:“违,远也。”

(3).不休止。《左传·昭公二十年》:“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 杜预 注:“违,去也。”

(4).符合。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饱食

吃得饱,充分满足了需要量

可必

谓可以预料其必然如此。 汉 马融 《围棋赋》:“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宋书·蔡兴宗传》:“四方云合,而人情更安,以此卜之,清荡可必。” 清 任安上 《与吴拜经书》:“ 姗姗 有知,啣环可必。”

民生

民众的生计

国计民生

何幸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幸运。 郭沫若 《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诗:“何幸驱车来 文水 ?虔诚扫墓更升堂。”

天意

(1) 上天的意旨

(2) 帝王的心意

丰穰

1.犹丰熟。

2.犹丰满;肥沃。

号呼

哀号哭喊;大声叫唤。语出《诗·大雅·荡》:“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楚辞·九章·惜诵》:“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汉书·王商传》:“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号呼, 长安 中大乱。”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飢渴而顿踣。”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记》:“忽有一隶溺死,众号呼,相顾皆惨沮无人色。” 茅盾 《子夜》十四:“咬紧了牙齿的嘶叫,裂人心肝的号呼。”

县符

指县衙发出的文书。多为拘捕传讯等事。 宋 陆游 《秋词》之二:“常年县符闹如雨,道上即今无吏行。” 清 戴名世 《王学箕传》:“县符未下,而 学箕 已怀刃将入学宫 * 。”

横敛

亦作“横歛”。谓滥征捐税。《新唐书·刘晏传》:“ 琇 后以尚书右丞判度支,国无横敛而军旅济。”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徐氏父子俊伟》:“时 蔡京 当国,方引用小人,布列要近,赋外横歛,以供花石之费,天下之民,殆不聊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方正》:“ 将司空 公 瑶 为 扬州 太守,会 武庙 南巡,诸省骚动。凡乘舆供御,及宦寺宫妾亲军赂遗,莫可貲算。公曰:‘备亦罪,不备亦罪。备则患及于民,不备则患止于身。’乃仅鳩供应之具,不復横敛以为媚悦。”

见“ 横敛 ”。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