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诗吟

作者:邵雍 朝代:宋代

观诗吟原文

爱君难得似当时,曲尽人情莫若诗。
无雅岂明王教化,有风方识国兴衰。
知音未若吴公子,润色曾经鲁仲尼。
三百五篇天下事,后人谁敢更讥非。

诗词问答

问:观诗吟的作者是谁?答:邵雍
问:观诗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邵雍的名句有哪些?答:邵雍名句大全

邵雍观诗吟书法欣赏

邵雍观诗吟书法作品欣赏
观诗吟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得似

怎似;何如。 五代 齐己 《寄湘幕王重书记》诗:“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 宋 陈亮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自笑堂堂 汉 使,得似洋洋 河 水,依旧只流东?” 明 刘基 《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诗:“吾儕幸味苦,得似道傍李?”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曲尽人情

委婉周到地把人之常情或世态充分体现出来。【出处】:宋·邹雍《观诗吟》:“爱君难得似当时,曲尽人情莫若诗。” 【示例】:

前往松江打一条五彩大绒单,铺在他楼上,实为~。 明·无名氏《鸣凤记·严嵩庆寿》

明王

(1).圣明的君主。《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 隋 王通 《中说·天地》:“愿执明王之法,使天下无寃人。” 宋 范仲淹 《君以民为体赋》:“先哲格言,明王佩服。”《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果能自信,则明王復作。”

(2).旧时社神封号。《魏书·地形志中》载, 东彭城郡 勃海县 有 东海 明王神 。佛教也有明王之称,如 不动明王 、 大威德明王 等。明,光明。以有智力摧垮一切魔障之威德,故云明王。

教化

(1) 使能从事,习于或适应家内生活

给受教化的女囚犯以家政教育

(2) 从中指导传教或做传教工作

兴衰

兴旺和衰败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未若

不如,比不上。《后汉书·荀彧传》:“ 彧 报曰:‘今穀食虽少,未若 楚 汉 在 滎阳 、 成皋 閒也。’”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风起。’”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庙,则存其礼诚善矣。然而存其礼之为劝乎农也,则未若时使而不夺其力。” 宋 苏轼 《贺坤成节表》:“放亿万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饭无数之緇褐,岂如散廩以活饥民。”

吴公

(1). 汉 上蔡 人。 文帝 时,为 河南 守,曾荐 贾谊 为博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徵为廷尉。” 司马贞 索隐:“ 吴 ,姓也。史失名,故称公。”后因以指政绩突出者。 唐 刘禹锡 《郡斋书怀寄河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诗:“ 綺季 衣冠称鬢面, 吴公 政事副词华。”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 吴公 汉 庭右, 贾生 世用疎。”

(2).即蜈蚣。《广雅·释虫》:“蝍蛆,吴公也。” 王念孙 疏证:“吴公,一作蜈蚣。”《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沉怀远 《南越志》:“ 绥定县 多吴公,其大者能以气吸蜥蜴。”《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晋 刘欣期 《交州记》:“大吴公出 徐闻县 界,取其皮可以冠皷。”

润色

修饰文字,使有文采

乃增损而润色之。——蔡元培《图画》

曾经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我曾经到过北京

仲尼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鲁国 人。《庄子·人间世》:“ 颜回 见 仲尼 ,请行。”《史记·孔子世家》:“ 紇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祷於 尼丘 得 孔子 。 鲁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字 仲尼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周公 慎言于金人, 仲尼 革容于欹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 仲尼 叙帝王之书。” 明 顾绛 《述古》诗:“ 仲尼 贵多闻, 汉 人犹近古。”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掉了一顶帽子,又有何妨呢,却看得这么严重,实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当了。”

三百五篇

指《诗经》。《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餘篇,及至 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三百五篇, 孔子 皆弦歌之。”《汉书·儒林传·王式》:“臣以三百五篇諫,是以无諫书。”参见“ 三百篇 ”。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后人

(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