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一日献俘

作者:沈位 朝代:明代

十二月二十一日献俘原文

睿德通中夏,天威震北隅。

遐方归正朔,款塞献新俘。

清庙陈弘业,彤庭显秘图。

五兵原不战,巨寇已行诛。

将相多酬赏,寰区尽大酺。

小臣叨侍从,率武咏神谟。

诗词问答

问:十二月二十一日献俘的作者是谁?答:沈位
问:十二月二十一日献俘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十二月二十一日献俘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沈位的名句有哪些?答:沈位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九十四

参考注释

睿德

皇帝的恩德。 唐 白居易 《中和节颂》序:“由是文武百辟僉拜手稽首而颺言曰:‘大哉睿德!合於玄造。’” 明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睿德隆 虞 秩,崇僚肃 楚 征。”

通中

即通中枕。 宋 王禹偁 《七夕》诗:“兀然何所营,横枕通中卧。” 宋 王禹偁 《阁下暮春》诗:“詔书稀少日何长,闲枕通中睡一塲。”参见“ 通中枕 ”。

威震

亦作“ 威振 ”。1.使人震惊的威力或声势。《逸周书·时训》:“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不始电,君无威震。”

(2).以威力或声势使之震动。《史记·魏公子列传》:“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 楚庄 有 叔孙 、 子反 ,定 江 淮 ,威震诸夏。” 晋 左思 《魏都赋》:“搦 秦 起 赵 ,威振八蕃。”《三国演义》第七四回:“ 操 ( 曹操 )大喜曰:‘ 关 某威震华夏,未逢对手;今遇 令明 ,真劲敌也。’” 毛 * 《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我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中,……歼灭大部敌人,迭克名城,威震全国。”

遐方

犹远方。 汉 扬雄 《长杨赋》:“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絶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 唐 白居易 《题郡中荔枝诗》:“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 清 曹寅 《粤中丞送孔雀》诗:“絶嶠龙閒能致远,遐方珍贡自乘时。”

正朔

(1) 一年中的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初一

(2) 帝王新颁的历法

定正朔

款塞

叩塞门。谓外族前来通好。《史记·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译款塞。”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也。” 唐 卢群 《淮西席上醉歌》:“ 江河 潜注息浪,蛮貊款塞无尘。” 明 徐渭 《赠梁尚书公序》:“近时筹边者,谓西虏既已款塞称臣,曳驹牧以仰乞於中国。”

献新

(1).以新收获的谷物、果品等先祭神灵,后自享用的一种风俗。 唐 卢纶 《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诗:“从赏野邮静,献新秋果鲜。”《清史稿·礼志四》:“依 明 洪武 三年例,朝夕焚香,朔望瞻拜,时节献新。”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阴历的十月初一, 黄二官 家里,正忙着‘献新’。所谓献新--献新谷斋祭了天神,自己才敢享用--倒是一个旧风俗,不但 江 南,就是别处地方都有。”

(2).指劳动者将新鲜的收获物献给统治者。 明 无名氏 《草庐记》第四五折:“我是江下渔翁献新。”

清庙

(1).《诗·周颂》篇名。《诗·周颂·清庙序》:“《清庙》,祀 文王 也。”

(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 郑玄 注:“清庙谓作乐歌;《清庙》也。”《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 郑玄 注:“《清庙》,乐章名。”《后汉书·逸民传·法真》:“臣愿圣朝就加袞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

(3).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清庙茅屋……昭具俭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登明堂,坐清庙。” 郭璞 注:“清庙,太庙也。”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章炳麟 《訄书·订文》:“清庙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于赋颂者,四千名而足。”

弘业

大业。《汉书·叙传下》:“受命之初,赞功剖符,奕世弘业,爵土乃昭。” 唐 杨炯 《唐赠荆州刺史成公神道碑》:“在朝济济,在家雍雍;祗服弘业,克丕堂构。”《清史稿·礼志十一》:“我皇考盛德弘业,侯服爱戴。”

彤庭

亦作“ 彤廷 ”。1. 汉 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 汉 班固 《西都赋》:“於是玄墀釦砌,玉阶彤庭。”

(2).泛指皇宫。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宋 苏轼 《次韵答满思复》:“自甘茅屋老三间,岂意彤廷缀两班。” 清 赵翼 《木兰较猎》诗:“行闕嵯峨倚翠屏,名王俱入宴彤廷。”

秘图

神秘的图谶。《南齐书·祥瑞志序》:“天符瑞命,遐哉邈矣。灵篇祕图,因以藴金匱而充石室。”

五兵

(1).五种兵器。所指不一。《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见《司兵》 郑玄 注。《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范宁 注:“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 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

(2).泛指各种兵器。《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 唐 独孤及 《庆鸿名颂》:“ 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天下,铸五兵为农器,栖万姓於寿域。”

(3).泛指军队。《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旧唐书·太宗纪上》:“若 轩辕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 。”

(4).指战争。 南朝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 左元放 称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穀有年,五兵永息。”

(5).“五兵尚书”的省称。详“ 五兵尚书 ”。

行诛

(1).讨伐。 汉 张衡 《东京赋》:“ 高祖 膺籙受图,顺天行诛。”

(2).杀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令人缚置地上,暴之,使请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当原赦;不尔,行诛。”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之二:“狡虏既縻,输于国都。示之市人,即社行诛。”

将相

将帅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史记·高祖本纪》:“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 汉王 为皇帝。” 唐 李涉 《与梧州刘中丞》诗:“三代 卢龙 将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

酬赏

亦作“醻赏”。酬劳赏赐。《后汉书·刘瑜传》:“贫困之民,或有卖其首级,以要酬赏,父兄相代残身,妻拏相见分裂。”《后汉书·桓谭传》:“是时帝方信讖,多以决定嫌疑。又醻赏少薄,天下不时安定。”《宋书·武帝纪下》:“其酬赏復除之科,以时论举。”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臣观此法,止是官吏以聚敛为功,欲因增羡覬幸酬赏而已。”

寰区

天下;人世间。《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硜硜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八:“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絶风流相国能。”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四折:“ 玄德公 声播寰区,名传海宇,德胜英杰,才超俊士。” 清 戴名世 《<巢青阁集>序》:“ 永嘉 山水,秀絶寰区。”

大酺

(1).大宴饮。《史记·秦始皇本纪》:“五月,天下大酺。” 张守节 正义:“天下欢乐大饮酒也。”《后汉书·明帝纪》:“令天下大酺五日。” 李贤 注:“《前书音义》曰:‘《汉律》:三人已上无故羣饮,罚金四两。’今恩詔横赐,得令聚会饮食五日。” 唐 张祜 《大酺乐》诗之一:“车驾东来值太平,大酺三日 洛阳 城。”

(2).词牌名。 唐 教坊曲有《大酺乐》, 宋 人借旧曲以制新调,为双调一百三十三字,仄韵。见 宋 周邦彦 《片玉词》。

小臣

(1). 春秋 以后指卑微的小吏。《礼记·礼运》:“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 孔颖达 疏:“大臣谓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闭城门大搜扬雄待诏二事芟正文留考异》:“始知荐 雄 者,不特非 王音 ,且亦非 王根 也。然 庄 ( 杨庄 )乃小臣,但能诵之帝前; 根 则执政,既已奇而召为门下史,遂荐之於帝,同时并行,固无不可。”

(2).宫中执役的宦官。《国语·晋语二》:“ 驪姬 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 韦昭 注:“小臣,官名,掌阴事阴命,阉士也。”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称。《书·召诰》:“﹝ 召公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汉书·石显传》:“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小臣。”

侍从

指在帝王或官吏身边侍候卫护的人

陛下在他的侍从簇拥下走向祭坛

神谟

犹神谋。《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朝廷神謨,欲必致 休 於步度之中。” 南朝 齐 谢朓 《祭大雷何周二神文》:“ 周生 电断,神謨英冠。” 章炳麟 《魏武帝颂》:“夫其经纬万端,神謨天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