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伯宜南昌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寄刘伯宜南昌原文

西浙东江昔袂分,洪都湓浦忽相闻。
才看陶令门前柳,却忆滕王阁上云。
何处鱼蛮能避役,无边鲸海尚行军。
诗书胸次堪筹国,定不专凭柱后文。

诗词问答

问:寄刘伯宜南昌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寄刘伯宜南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东江

珠江的支流,发源于江西,在虎门入海,干流全长523公里,流域面积3.2万平方公里

洪都

江西省 南昌市 的别称。 隋 、 唐 、 宋 时 南昌 为 洪州 治所, 唐 初曾在此设都督府,因以得名。 唐 王勃 《滕王阁序》:“ 南昌 故郡, 洪都 新府。”《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洪都 风景最繁华,彷彿参差十万家。” 郭沫若 《访南昌》诗:“ 洪都 三十八年前,革命风雷震九天。”

湓浦

即 湓水 。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 卢峰 莲刻削, 湓浦 带縈紆。”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 湓浦 从君已十年, 京江 仍许借归舡。” 清 陈维崧 《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依稀 长乐 夜乌啼,分明 湓浦 邻船话。”

相闻

(1).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宋 苏轼 《表忠观碑》:“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 毛 *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互通信息;互相通报。《后汉书·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有十餘年不相闻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诸王传三·贝子彰泰》:“将军 蔡毓荣 调遣 汉 兵,今进取 贵州 ,若不相闻,恐碍军机。”

陶令

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頫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 *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滕王阁

唐高祖 子 元婴 为 洪州 刺史时所建。后 元婴 封 滕王 ,故名。故址在今 江西省 南昌市 赣江 滨。其后 阎伯屿 为 洪州 牧,宴群僚于阁上, 王勃 省父过此,即席作《滕王阁序》。阁历经修建,后焚毁。亦省作“ 滕阁 ”。 唐 杜牧 《怀锺陵旧游》诗:“ 滕阁 仲春綺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 唐 罗隐 《锺陵见杨秀才》诗:“ 孺亭 滕阁 少踟蹰,三度南游一事无。”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鱼蛮

亦作“ 鱼蛮子 ”。渔夫,渔民。 宋 苏轼 《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 金 刘迎 《别后有怀元济》诗:“世事君方厌蜗角,生涯我欲赋鱼蛮。” 明 袁宏道 《钓竿行》:“朝随鸥保歌,夜引鱼蛮醉。” 清 唐孙华 《瓜洲屯船坞泊舟》诗:“草市千帆停估舶,茅庐三尺卧鱼蛮。” 清 曹寅 《江口网鱼夜归》诗:“酒旗旧识鱼蛮子,水槛新移沙漫洲。”

避役

(1).谓逃避徭役。《三国志·魏志·刘馥传》:“自 黄初 以来,崇立太学二十餘年,而寡有成者,盖由博士选轻,诸生避役,高门子弟,耻非其伦,故无学者。”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赵三翁》:“﹝ 赵三翁 ﹞本 黄河 扫兵,避役亡命,遇 孙思邈 於枣林,授以道要。” 清 张云璈 《人夫谣》:“避役先避重,取值必取盈。”

(2).爬行类动物之一种。体长约25厘米。真皮内有多种色素细胞,能随时伸缩,变化体色。头上有钝三角形突起。捕食昆虫。四肢较长,善握树枝。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南中有虫名避役,一曰十二辰虫。状似蛇医,脚长,色青赤,肉鬣。暑月时见於篱壁间,俗云见者多称意事。其首倏忽更变,为十二辰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十二时虫》:“十二时虫,一名避役,出 容州 、 交州 诸处,生人家篱壁、树木间,守宫之类也。大小如指,状同守宫,而脑上连背有肉鬣如冠幘,长颈长足,身青色,大者长尺许,尾与身等,嚙人不可疗。”

无边

没有边际

无边界框

鲸海

大海。 唐 马戴 《赠别北客》诗:“ 雁关 飞霰雪,鲸海落云涛。” 宋 杨亿 《到郡满岁自遣》诗:“地将鲸海接,路与凤城赊。” 元 姚燧 《真定新军万户张公神道碑》:“矧是万夫,一戍 燉煌 ,一残 闍波 ,鲸海是航。”

行军

军队徒步或乘车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的移动。古代泛指用兵

行军用兵之道。——汉· 贾谊《过秦论》

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胸次

胸间。亦指胸怀。《庄子·田子方》:“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於胸次。” 宋 黄庭坚 《题高君正适轩》诗:“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头折:“人説他胸次高傲,果然如此!” 郑振铎 《桂公塘》十四:“ 天祥 觉得胸次很光明,很舒畅,前之未有的放怀无虑。”

筹国

计谋国家的大事。 明 文徵明 《五言绝句》之三:“筹国诸公在,吾何耻圣明。” 清 恽敬 《上座主戴莲士先生书》:“为侍郎之日,有渊然筹国之言。”

柱后

(1).执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种帽子。也称惠文冠、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

(2).借指执法官、御史等。《文选·左思<魏都赋>》:“詰朝陪幄,纳言有章。亚以柱后,执法内侍。” 李周翰 注:“柱后,御史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