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东窗一首

作者:苏籀 朝代:宋代

饮东窗一首原文

丈夫蕴挟胸怀奇,浩然幅郁干虹霓。
俚蜺婉娈习和雅,窃笑胡为瓶井湄。
奈何平世事蹇蹇,奇士矫荦矜云为。
伏波不屑儿女暱,马革自诡排羌夷。
叔子逢时经庙略,入则造膝出诡辞。
燕公异礼集贤殿,笔削金泥玉检仪。
贾生前席觐宣室,立谈痛哭才几时。
敬通杜门老著述,言溢千纸罔设施。
肮脏黄冠遁丘壑,一旦端委偕龙夔。
愚生尚友千载后,读书探道无津涯。
猖狂置章留黼座,腐尘潦倒曾何裨。
世承朝恩万钧重,省思此去酬毫厘。

诗词问答

问:饮东窗一首的作者是谁?答:苏籀
问:饮东窗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籀的名句有哪些?答:苏籀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韩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国语·越语》

(3) 成年男子

丈夫气

丈夫亦爱怜。——《战国策·赵策》

胸怀

胸襟

隐中胸怀。——《聊斋志异·促织》

浩然

(1).水盛大貌。《法苑珠林》卷八二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时积雨大水, 懿 前望浩然,不知何处为浅,可得揭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崖头之南,江流浩然自放。”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洪波浩然,精神亦以振,国民风气,因而一新。”

(2).广大壮阔貌。《管子·内业》:“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淮南子·要略》:“诚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观矣。” 唐 李白 《日出入行》:“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明 方孝孺 《题<郑叔致字辞>后》:“发之为文章,则浩然而无涯。”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吾尝登 帕米尔 之原,天风浩然,梅花开矣,白云飞矣。”

(3).正大豪迈貌。 晋 陶潜 《扇上画赞》:“至於 於陵 ,养气浩然。” 元 张可久 《金字经·偕王公实寻梅》曲:“浩然英雄气,塞乎天地间。”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 赵忠节 ﹞有侠丈夫风,呼卢纵饮,意气浩然。”参见“ 浩然之气 ”。

(4).不可阻遏、无所留恋貌。《孟子·公孙丑下》:“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朱熹 集注:“浩然,如水之流不可止也。” 唐 温庭筠 《送人东游》诗:“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清 徐士鸾 《宋艳·丛杂》:“ 杨蟠 宅在 钱塘湖 上,晚罢 永嘉郡 浩然挂冠。”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再到 南美洲 去看那茫茫的大沙漠……到 南沙群岛 去看那郁郁的大森林--于是浩然归国。”

虹霓

见“ 虹蜺 ”。

婉娈

(1) 年少美貌

婉娈的舞姿

(2) 眷恋

婉娈徘徊

(3) 深挚

恩情婉娈

和雅

(1).温和文雅。《宋书·殷琰传》:“ 琰 性和雅静素,寡嗜欲。”《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贺知章 ,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先生(指 邹泰和 )戊戌翰林,和雅谦谨。” 郭沫若 《卷耳集·<召南·野有死麕>》:“你规矩些,你和雅些,不要拉我的手巾呀!”

(2).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 北齐 卢思道 《辽阳山寺愿文》:“洞穴条风,生和雅之曲;圆珠积水,流清妙之音。”《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及奏《黄钟》之调,帝曰:‘滔滔和雅,甚与我心会。’”

(3).指诗词的风格和平雅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丁飞涛 亦工为艷词,较 周冰持 为和雅。” 采畴 《<谢亦嚣诗集>序》:“ 亦嚣 性情閒雅……故其为诗,冲淡和雅。”

窃笑

(1) 暗中讥笑

(2) 轻轻地或压抑地笑

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井湄

亦作“ 井眉 ”。井口的边沿。语本 汉 杨雄 《酒箴》:“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湄,处高临深,动常近危。”《汉书·游侠传·陈遵》引作“眉”。 颜师古 注:“眉,井边地,若人目上之有眉。” 宋 晁补之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散篆縈帘额,留云暗井眉。” 金 李俊民 《醉黎赋》:“井眉之瓶,不以近危而不居。”

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蹇蹇

(1).忠直貌。蹇,通“ 謇 ”。《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高亨 注:“謇謇,直諫不已也。”《汉书·循吏传·龚遂》:“ 遂 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諫争於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於涕泣,蹇蹇亡已。” 颜师古 注:“蹇蹇,不阿顺之意也。”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一:“起民之病,治国之疵,蹇蹇一心,如对策时。”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三:“良臣蹇蹇,良友偲偲,全是一腔浩气。”

(2).平直貌。蹇,通“ 謇 ”。 汉 扬雄 《太玄·勤》:“往蹇蹇,祸邇福远。” 范望 注:“蹇蹇,平直也。”

(3).迟缓貌。《三国志·魏志·苏则传》“侍中 傅巽 掐 则 曰”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则 笑曰‘我诚不能效汝蹇蹇驱鹿车驰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十四》:“驻筯不能食,蹇蹇步闈里。”

奇士

奇异的人

云为

(1).言论行为。《易·繫辞下》:“变化云为,吉事有祥。” 孔颖达 疏:“或口之所云,或身之所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口习丑言,身行弊事,凡所云为,使人不忍论也。” 宋 司马光 《上皇帝疏》:“举措云为,不可不慎。” 清 李颙 《四书反身录·中庸》:“能慎其所习,而先立乎其大,不移不夺,动静云为,惟依良知良能,自无不善,即此便是率性。”

(2).所为。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实 秦 人,矜夸馆室,保界 河 山 ,信识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乌睹大 汉 之云为乎!”《汉书·李寻传》:“君不修道,则日失其度,晻昧无光,各有云为。” 王先谦 补注:“云犹所也。” 明 宋濂 《傅幼学字说》:“三代,圣人之所学者,大参乎天地,而小不遗乎事物;妙可以赞化机,而近不离乎云为。”

(3).变化。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顾於冥冥内,为问秉者谁?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

伏波

(1). 汉 将军名号。 西汉 路博德 、 东汉 马援 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 戈船 荣既薄, 伏波 赏亦微。” 唐 刘长卿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诗:“盛府依 横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横海 、 伏波 , 戈船 、 下瀨 。”

(2).谓平息变乱。 王闿运 《丁文诚诔》:“抗急疏而请使,举偏师以伏波。”

不屑

(1)

认为不值得

轻之而不屑问焉。——清·刘开《问说》

(2)

形容轻视

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儿女

(1) 儿子和女儿,子女

儿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马革

见“ 马革裹尸 ”。

自诡

(1).责成自己。《汉书·赵充国传》:“ 羌 靡忘 等自诡必得,请罢屯兵。” 颜师古 注:“诡,责也。”《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 宋 苏辙 《西掖告词·杨杰知润州》:“尔以冬官属,绩用有闻,而欲自诡以治民,朕不汝违,其究乃心,以底成效,可。”

(2).自己不同于。 宋 陈亮 《钱叔因墓碣铭》:“余以极论兵事,为一时明公巨卿之所许,而反授以《中庸》、《大学》之旨,余不能识也。而復以古文自诡於时,道德性命之学亦渐开矣。”

(3).自己诡称。 清 谭嗣同 《治言》:“异端之惑人心,何尝不自记於圣贤;私口之覆邦家,何尝不自诡於忠言。”

叔子

亦称“小叔子”,丈夫的弟弟

逢时

谓遇上好时运。 唐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逢时自是山出云,献可还同石投水。” 明 唐顺之 《丹阳别王道思》诗之三:“书生多落魄,羡子最逢时。”

庙略

朝廷的谋略。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式扬庙略,克清天步。”《旧唐书·李晟传》:“寇贼窃据京邑,天子出居近甸,兵柄庙略,属在明公。” 宋 司马光 《相国颍庄敏庞公挽辞》之一:“儒衣临絶塞,庙略运奇兵。”

造膝

犹促膝。 汉 蔡邕 《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晋书·荀崧传》:“ 孔子 惧而作《春秋》…… 左丘明 、 子夏 造膝亲受,无不精究。” 宋 岳珂 《桯史·任元受启》:“造膝沃言,天下咸受其阴赐。” 清 吴伟业 《殿上行》:“夹城日移对便殿,造膝密语为艰难。”

诡辞

(1) 说假话,敷衍搪塞

故土造辟而言,诡辞而出。——《谷梁传·文公十年》

(2) 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言论。也作“诡词”

燕公

(1). 周 代 燕国 的始祖 召公 。也称 邵公 、 召康公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 乌获 戚而驂乘兮, 燕公 操於马圉。” 王逸 注:“ 燕公 , 邵公 也。封於 燕 ,故曰 燕公 也。”

(2).指 唐 燕国公 张说 。 宋 梅尧臣 《送李推官之岳州》诗:“试寻 燕公 旧赋笔,磨圭刻碧独可完。”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李伯鱼》:“其妻 范阳 张氏 女, 燕公 之妹也。” 宋 陈与义 《晓登燕公楼》诗:“ 燕公 不相待,使我立於独。”

集贤殿

(1). 唐 宫殿名。 开元 中置。于殿内设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以宰相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旧唐书·玄宗纪上》:“夏四月丁巳,改 集仙殿 为 集贤殿 ,丽正殿书院改集贤殿书院;内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

(2).指集贤殿书院。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袁皓》:“ 皓 , 宜春 人。 咸通 进士, 龙纪 集贤殿图书使。”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史馆下》、《文献通考·职官五》。

笔削

敬称。请人修改文章

留情笔削,敦悦‘丘、坟’。——《晋书·皇甫谧传》

金泥玉检

以水银和金为泥作饰、用玉制成的检。古代天子封禅所用。《太平御览》卷五三六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祭志》:“有玉牒十枚列於方石旁,东西南北各三,皆长三尺,广一尺,厚七寸。检中刻三处,深四寸,方五寸,有盖;检用金缕五周,以水银和金为泥。”因指封禅所用的告天书函。《汉书·武帝纪》“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 泰山 ”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梁书·许懋传》:“且 燧人 以前,至 周 之世,未有君臣,人心淳朴,不应金泥玉检,升中刻石。” 清 金志章 《因树亭观唐明皇磨崖碑》诗:“金泥玉检著符瑞, 江 茅 鄗 黍昭虔供。”

贾生

指 汉 贾谊 。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 贾生 有言曰:‘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而失指。’” 唐 杜甫 《久客》诗:“去国哀 王粲 ,伤时哭 贾生 。” 吕志伊 《过黔楚界喜晴》诗:“既倒狂澜难遽挽,上书徒抱 贾生 忧。”

前席

《史记·商君列传》:“ 卫鞅 復见 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后以“前席”谓欲更接近而移坐向前。《汉书·贾谊传》:“ 文帝 思 贾谊 ,徵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 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 文帝 前席。” 唐 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清 唐才常 《侠客篇》:“前席以置词,恨血斑云罍。”

宣室

(1).古代宫殿名。 殷 代宫名。《淮南子·本经训》:“ 武王 甲卒三千,破 紂 牧野 ,杀之 宣室 。” 高诱 注:“ 宣室 , 殷 宫名;一曰 宣室 ,狱也。”

(2).古代宫殿名。指 汉 代 未央宫 中之 宣室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未央 前正室。”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云:“ 宣室 在 未央殿 北。” 南朝 宋 刘孝标 《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明 杨慎 《春兴》诗:“ 宣室 鬼神思 贾谊 ,中原将帅用 廉颇 。” 清 查嗣瑮 《贾太傅祠》诗:“已遣 长沙 忧不返,如何 宣室 召空回。”

(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恒》:“乘龙从蜺,徵诣北闕,乃见宣室,拜守东城。”《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公等或居 汉 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新年对宣室,白首代 尧 言。” 清 龚自珍 《咏史》诗:“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

立谈

(1).站着谈话。《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徧国中无与立谈者。”《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但只叫他立谈一两句,就打发去,须防耳目不雅。”

(2).比喻时间短暂。 汉 扬雄 《解嘲》:“或七十説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 唐 卢照邻 《对蜀父老问》:“或立谈以邀鼎食,或白首而甘布衣。” 宋 陈师道 《赠赵奉议》诗:“我往立谈间,歘若白受緇。” 章炳麟 《文学说例》:“抑名家所著,为演説之元则,彼固施诸笔籥,犹与演説有殊。至於 战国 游説,惟在立谈。”

痛哭

尽情地哭

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杜门

闭门

光退门闾,杜门自守。——《汉书·孙光传》

而又剪发杜门。——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著述

撰写;编著

从事著述

设施

(1) 为某种需要而建立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

军事设施

卫生设施

防洪设施

(2) 安排;布置

肮脏

(1)

(2) 脏;不干净

肮脏的街道

肮脏的池塘

(3) 比喻卑鄙、丑恶;道义上应受指责

肮脏的交易

黄冠

(1) 黄色的冠帽,多为道士戴用

(2) 用以指代道人

入华山为黄冠。—— 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范君为黄冠矣。

空空黄冠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一旦

(1) 不确定的时间

一旦工作完成,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一旦山陵崩。——《战国策·赵策》

一旦为将。——汉·刘向《列女传》

一旦不能有(指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这些珍宝)。——唐·杜牧《阿房宫赋》

一旦异于今日…必致失所。——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一旦运穷。——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一旦抵罪。——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一旦事变。——清·周容《芋老人传》

(2) 一天之间,表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

毁于一旦

端委

(1).古代礼服。《左传·昭公元年》:“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 杜预 注:“端委,礼衣。”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礼衣端正无杀,故曰端;文德之衣尚褒长,故曰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 问 谢鯤 :‘君自谓何如 庾亮 ?’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準则,则臣不如 亮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2).始末;底细。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西行见峰顶洞门西坠处,危峡孤悬,下有长垣环之,仰眺不得端委,则藩府别圃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蕙芳》:“媪益疑,具言端委。”

龙夔

舜 时贤臣 龙 与 夔 的并称。后泛指贤士。 唐 韩愈 《归彭城》诗:“上言陈 尧 舜 ,下言引 龙 夔 。” 宋 范浚 《杂兴》诗之五:“ 龙 夔 杂鵷鷺,庶位已参错。” 元 揭傒斯 《集贤大学士赵国公王开府庆八十应制》诗:“朝趋陪 綺 甪 ,夕侍接 龙 夔 。”

尚友

(1).上与古人为友。《孟子·万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宋 朱熹 《陶公醉石归去来馆》诗:“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洲二理学之士》:“近日士大夫皆不尚友 宋 儒,虽 江 浙 文士之藪,其仕朝者无一人以理学著。”

(2).指与高于己者交游。 明 李贽 《覆耿中丞书》:“僕尚友四方,愿欲生死於友朋之手而不可得。”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津涯

(1).岸;水边。《书·微子》:“今 殷 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孔 传:“言 殷 将没亡,如涉大水无涯际,无所依就。” 宋 李纲 《小字 华严经合论 后序》:“如泛巨海,浩无津涯,必观星斗乃辨方所。”

(2).范围;边际。 唐 高适 《三君咏·郭代公》:“ 代公 实英迈,津涯浩难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今人读 杜 诗,见汪洋浩博,茫无津涯,随羣尊慕而已,莫知其所从也。”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自餘撏摭,莫识津涯。”

(3).依靠,凭依。《朱子语类》卷一○四:“某是自十六七时下工夫读书,彼时四旁皆无津涯。” 清 金农 《书<和靖先生集>后》诗:“不婚不宦失津涯,身后高名动慕嗟。”

猖狂

(1) 慌乱不整的样子

人马猖狂

(2) 肆无忌惮

猖狂的反扑

黼座

(1).帝座。天子座后设黼扆,故名。 元 袁桷 《次韵正旦会朝诗》:“香拥衮龙开黼座,风廻笙鹤舞钧天。”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皇帝御极十有七载,凝龙图於黼座,握凤历於璇宫。”《清史稿·礼志七》:“ 乾隆 五十年,设宴 乾清宫 ……年最高者,如百五岁司业衔 郭钟岳 等,得随一品大臣同趋黼座,亲与赐觴。”

(2).借指天子。 宋 林逋 《送范希文寺丞》诗:“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吾家四六》:“黼座端临,五帝神圣而其臣莫及。”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王文恪公》:“﹝ 林文忠公 诗﹞风雷何日金縢发,葵藿难通黼座陈。”

潦倒

(1) 举止散漫,不自检束

几分潦倒模样

(2) 颓丧,失意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3) 衰老

龙钟潦倒

(4) 反常;颠倒

言语潦倒

朝恩

朝廷的恩泽。《后汉书·刘虞传》:“ 虞 到 蓟 ,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 峭王 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 唐 岑参 《送任郎中出守明州》诗:“郡政傍连 楚 ,朝恩独借 吴 。”《旧唐书·忠义传上·李玄通》:“吾荷朝恩,作藩东夏,孤城无援,遂陷虏庭。”

万钧

形容分量重或力量大。钧,古代重量单位之一,三十斤为一钧。 汉 贾山 《至言》:“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宋 王安石 《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法利害见寄》诗:“譬欲轻万钧,当令众人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万钧腕力强于弩,朝射熊羆夜赋诗。” 陈毅 《冬夜杂咏·吾读》:“ 东坡 胸次广, 稼轩 力万钧。”

毫厘

两个很小的计量单位,极言数量之小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