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友同游

作者:蔡槃 朝代:宋代

约友同游原文

买得扁舟击海滨,梅花岭上浪游人。
江山若欲留连客,诗酒何妨报答春。
柳带梳风黄尚浅,草茵铺雨绿将匀。
约君携手同行乐,趁取东郊景物新。

诗词问答

问:约友同游的作者是谁?答:蔡槃
问:约友同游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蔡槃的名句有哪些?答:蔡槃名句大全

蔡槃约友同游书法欣赏

蔡槃约友同游书法作品欣赏
约友同游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海滨

(1) 与海邻接的陆地

海滨疗养院

(2) 渐渐斜下的洋岸、海岸,覆盖着沙子、砾石或稍大的岩石碎片的河岸(通常原先位于水面之上,且不长草木),亦指沿岸沉积的沙子、砾石或岩片的海岸地带

梅花岭

(1).地名。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广储门 外。 明 万历 中,州守 吴秀 浚河积土成丘,丘上植梅,故名。 明 末, 清 兵攻破 扬州 , 史可法 死难,家人葬其衣冠于此。 清 在此设梅花书院。《明史·史可法传》:“ 可法 死,觅其遗骸。天暑,众尸蒸变,不可辨识。踰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於 扬州 郭外之 梅花岭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 万历 二十年,太守 吴秀 开濬城濠,积土为岭,树以梅,因名 梅花岭 。”

(2).即 大庾岭 。在 江西省 大余县 、 广东省 南雄县 交界处。 宋 苏轼 《清远舟中寄耘老》诗:“小寒初度 梅花岭 ,万壑千巖背人境。” 王文诰 辑注引《南安志》:“ 大庾岭 ,其上多梅花,又名 梅岭 。”

浪游

漫游

浪游四海

江山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诗酒

做诗与饮酒;诗与酒。《南史·袁粲传》:“ 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 宋 苏轼 《寄黎眉州》诗:“且待 渊明 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清 秋瑾 《清明怀友》诗:“诗酒襟怀憎我独,牢骚情绪似君痴。”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报答

(1).犹答复。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上甚悦。素闻其声,虚心相待,每报答之,常手书称字。”《周书·卢柔传》:“书翰往反,日百餘牒。 柔 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唐 元稹 《酬乐天余思不尽》诗:“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 宋 曾巩 《答袁陟书》:“辱足下爱之深,处之重,不敢不报答。”

(2).酬报。《宋书·孝义传·吴逵》:“ 逵 时逆取邻人夫直,葬毕,众悉以施之, 逵 一无所受,皆佣力报答焉。”《南史·齐南康王子琳传》:“羣臣奉宝物名好,尽直数百金, 武帝 为之报答亦如此。”

(3).报谢恩惠。今多指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南史·江革传》:“卿荷国厚恩,已无报答,乃为虏立铭,孤负朝廷。”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我当口中衔铁,背上披鞍,报答你也。” 巴金 《朋友》:“你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法报答你们。”如:我们决心以更大的成绩来报答党的关怀。

(4).报聘。《后汉书·郑众传》:“今幸有度 辽 之众扬威北垂,虽勿报答,不敢为患。”

柳带

(1).柳条。因其细长如带,故称。 五代 牛希济 《临江仙》词:“柳带摇风 汉水 滨,平芜两岸争匀。”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日上花梢,鶯穿柳带,犹压香衾卧。”《红楼梦》第四八回:“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乾。”

(2).相传 唐 时 洛 中名妓 柳枝娘 曾折柳结带赠 李商隐 以索诗。见《词林海错》卷二引《花寮集》。后因以“柳带”为情人赠物。 元 张可久 《折桂令·高邮即事迭韵》曲:“眼擘金釵,情裁柳带,粉改桃腮。”

草茵

亦作“ 草裀 ”。平整如茵的绿草(地)。 元 杨维桢 《踏踘歌赠刘叔芳》:“綺襦珠络锦绣襠,草裀漫地緑色凉。”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五:“天气异常炎热……路过着有树阴的青草平地时,特别有一种很难克服的诱惑,总要使你想跨下马去,倒在草茵上,睡他一个酣足。”

携手

手拉手

携手并肩

行乐

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趁取

亦作“趂取”。1.犹获取。 唐 裴铏 《传奇·卢涵》:“ 涵 大恐栗,方悟怪魅,遂掷出户,解小马而走。青衣连呼数声,曰:‘今夕事,须留郎君一宵,且不得去。’知势不可,又呼:‘东边 方大 ,且与我趁取遮郎君。’俄闻柏林中有一大汉,应声甚伟。”

(2).犹趁着。取,助词。 宋 张耒 《明道杂志》:“又有一官人谈语好文。尝謁一班行,临退,揖而前曰:‘未敢款谈,旦夕专候宇下。’班行作色曰:‘何如趂取今日晴暖説了。’而此官人了不解。” 清 洪昇 《长生殿·收京》:“春深四野农事早,恰趁取甲兵初释。” 清 陈维崧 《望梅·春城望纸鸢》词:“正偷将残线,趂取新晴,恣情游赏。”

东郊

(1). 西周 时,特指其东都 王城 以东的郊外。 周 灭 商 后,迁 殷 民于此。《书·君陈》:“ 周公 既没,命 君陈 分正东郊 成周 。” 孔颖达 疏:“ 周公 迁 殷 顽民於 成周 。顽民既迁, 周公 亲自监之。 周公 既没,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陈 代 周公 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汉 班固 《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 陈王 鬭鸡道, 安仁 采樵路。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景物

可供观赏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