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和阗白玉双耳素瓶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咏和阗白玉双耳素瓶原文

质是羊脂采是晁,和阗驿递羾中朝。

祇如秷秸纳禹贡,遂令形模仿宋窑。

穿耳贯绳便携挈,虚心贮卉越飘萧。

量来盈尺全其素,琢则必资弗巧雕。

诗词问答

问:咏和阗白玉双耳素瓶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咏和阗白玉双耳素瓶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咏和阗白玉双耳素瓶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四

参考注释

羊脂

羊油。《随园诗话》卷十引 清 万光泰 诗:“羊脂数合米一匊,病父在牀惟噉粥。”

驿递

(1).用驿马传递。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请驛递,表起居,飞奏事,自此始。” 清 梁佩兰 《养马行》:“小豆大豆驛递频,马夜齕豆仍数巡。”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六:“文书紧急者向例驛递,日行六百里。近因军营羽书有八百里加紧者,经过邮站,划定时刻,处分极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奉天民变档案》:“初二日发寄諭一道,恐驛递迟延,谨将上諭全文先行电达。”

(2).驿站。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杂情》:“今朝你向我,明日又向他,好似驛递里的铺陈也,赶脚儿的马。”《大唐秦王词话》第五七回:“掌印官不许私馈礼物,驛递量给供用,毋得奢费劳民。”

中朝

(1).临朝之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 临朝叹息, 应侯 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

(2). 汉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汉书·刘辅传》:“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将军 辛庆忌 ,右将军……俱上书。”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 唐 刘长卿 《集梁耿开元寺所居院》诗:“岂得长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为王,向中朝请封号。”

(4).指朝廷官员。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 唐 宋 中朝厌过岭,今代軺车喜驰骋。”

(5).偏安 江 左的 东晋 、 南宋 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 西晋 、 北宋 为“中朝”。 南北朝 时,亦称 南朝 为“中朝”。《晋书·王隐传》:“时著作郎 虞预 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於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长秋寺》:“﹝寺﹞亦在 延年里 ,即是 晋 中朝时金市处。” 宋 陆游 《观渡江诸人诗》:“中朝文有 汉唐 风,南渡诗人尚数公。”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引 张孝纯 挽 张叔夜 诗:“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北齐书·王琳传》:“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滨餘胄, 沂川 旧族,立功代邸,効绩中朝。”

(6).指中原。《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 邕 ﹞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 岭 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时亦指 中国 。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进 者真驍将也。如 进 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意谓 进 本虏族, 中国 无之。”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我中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

禹贡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尚书·夏书》中的一篇。作者不详。疑是战国时代的著作。全书采用区域研究的方法,以山脉、河流为标志,将全国分为九个州,并对每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人文现象作了描述。是我国地理学中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模仿

按照现成的样子做

一首模仿传统大学歌曲的讽刺歌

穿耳

为佩戴耳环而在耳垂上扎眼儿

贯绳

穿钱绳。 元 虞集 《河图仙坛之碑》:“直如贯绳,上升梁间。” 清 周煌 《琉球国志略·赋役》:“或三十为一贯,或五十,或一百以至一千,皆自成贯,以草绳穿定,绳头紧札,以纸封固,用黑硃小印鈐记之,或贯绳散断,印文擦损,则不堪用。”

携挈

提挈;带领。 唐 李德裕 《论田牟请许党项仇复回鹘嗢没斯部落事状》:“可汗既自失国,牙帐已无,携挈伤残,寄命他所。”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公仪龙图招诸公观舞及画》之二:“阴森园圃墙东地,携挈儿童树下吟。”

虚心

(1) 谦虚;不自满、不自大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以纳下。——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心虚,心有所愧而胆怯

飘萧

(1).鬓发稀疏貌。 唐 杜甫 《义鹘行》:“飘萧觉素髮,凛欲衝儒冠。”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素髮飘萧,朱颜委谢。”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西溟言别赋赠》词:“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鬢飘萧未遇。”

(2).零落飘坠貌。 前蜀 贯休 《古塞下曲》之六:“榆叶飘萧尽,关防烽寨重。” 金 元好问 《乙卯十一月往镇州》诗:“野阴时滉朗,冷雨只飘萧。”

(3).飞扬貌。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宋 苏辙 《巫山庙》诗:“採兰为飱蕙为肴,玉缶荐芰香飘萧。” 清 黄景仁 《发一宿庵》诗:“飘萧洞气成飞雨,冥漠丹根护紫泥。”

(4).飘逸潇洒。 唐 白居易 《筝》诗:“云髻飘萧緑,花颜旖旎红。” 明 陆采 《明珠记·买药》:“神清骨秀气飘萧。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清 蒋士铨 《临川梦·了梦》:“看他鬚眉巾带恁飘萧,怎不向花前写个神仙照!”

(5).状风声。 唐 元稹 《书异》诗:“飘萧北风起,皓雪纷满庭。” 元 萨都剌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之一:“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 王统照 《沉船》:“四周的树木迎着飘萧的凉风,都在同他们快摇落的叶儿私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