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作者:张继先 朝代:宋代

满庭芳原文

调理三关,安和四体,静无忧扰相煎。
太微冥契,元始语诸仙。
玉宇重修妙典,西台□、南岳题篇。
崇□好,身田在世,心向太清天。
云边。
曾降圣,金坛夜拜,高驾留连。
论琼华灵液,形与神全。
形体须凭妙气,神来舍、黄阙丹田。
真精旨,明光辅相,天地保长年。

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的作者是谁?答:张继先
问:满庭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满庭芳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继先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继先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调理

(1) 调养身体

(2) 照顾或照看;管理

谁来调理这些车辆

(3) 调教,教育训导

(4) 〈方〉∶戏弄;开玩笑

三关

(1).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 上党关 、 壶口关 、 石陉关 。约在今之 山西 东南部。《后汉书·冯衍传上》:“夫 上党 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彊敌?” 李贤 注:“三关,谓 上党关 、 壶口关 、 石陘关 。”(2) 阳平关 (今 陕西 沔县 西)、 江关 (今 四川 奉节 东)、 白水关 (今 四川 旧 昭化 西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 刘禪 入臣。” 李善 注:“蜀有 阳平 、 江关 、 白水关 。”(3) 平靖关 、 武胜关 、 黄岘关 。在今 河南 信阳 南。《南齐书·州郡志下》:“ 泰始 中,立州於 义阳郡 。有三关之隘。”(4) 溢津关 、 瓦桥关 、 淤口关 。在今 河北 雄县 、 霸县 一带。《新五代史·周世宗纪》“﹝六年夏四月﹞辛丑,取 益津关 ,以为 霸州 。癸卯,取 瓦桥关 ,以为 雄州 ” 宋 徐无党 注:“ 世宗 下三关, 瓦桥 、 益津 以建州及见, 淤口关 止置寨,故旧史、实録皆闕不书。”(5) 明 代以 雁门 、 宁武 、 偏头 为外三关,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北;以 居庸 、 紫荆 、 倒马 为内三关,在今 河北 曲阳 之北。《明史·翟鹏传》:“增游兵三支,分驻 雁门 、 寧武 、 偏头 ……又於 宣 、 大 三关间,各设劲兵。”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三关者, 雁武 、 宁武 、 偏头 也。在 太原 之北, 大同 之南。” 清 冯桂芬 《费树臣饮马长城图小影序》:“ 曲阳 在 居庸 、 紫荆 、 倒马 内三关之南,距 倒马 百二十里。”

(2).指人体的三个重要部分,说法不一。(1)指耳、目、口。《淮南子·主术训》:“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2)指口、手、足。《黄庭内景经·三关》:“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 梁丘子 注:“据下文,口、手、足为三关。又 元阳子 以明堂、洞房、丹田为三关。”

(3).特指下丹田。《黄庭内景经·脾长》:“闭塞三关握固停。” 梁丘子 注:“脐下三寸为元关,亦曰三关,言固精护气不妄施泄。”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正身心於九室,捡神气於三关。”《西游记》第四一回:“须臾间,气透三关,转明堂,衝开孔窍,叫了一声:‘师父啊!’”

(4).中医学名词。小儿指纹诊断法的三个部位,又称三指关。即风关、气关、命关。《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四诊总括》:“四诊总括: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热寒。”注:“三关者,手虎口处风、气、命三关也。”

安和

(1).安定和平;安定和睦。《晏子春秋·问上三》:“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韩诗外传》卷五:“百姓皆怀安和之心,而乐戴其上。”《北齐书·魏收传》:“自 魏 、 梁 和好,书下纸每云:‘想彼境内寧静,此率土安和。’” 唐 元结 《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为当时法则。”《元典章·礼部六·五世同居旌表其门》:“今后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门。”

(2).安详平和。《汉书·杜延年传》:“ 延年 为人安和,备於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餘年。”《南史·王僧辩传》:“母姓 魏氏 ,性甚安和,善於绥接,家门内外莫不怀之。”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 介甫 词完气健,饶有远势; 子固 茂密安和,而雄强不足。”

(3).平安,安好。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孟夏渐热,惟道体安和。”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之十:“今日 钱主簿 来领书,知尊候安和。”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思虑清静,步履轻健,寝寐安和。”

(4).犹晴和,温和。《云笈七籤》卷二六:“天气安和,芝草常生。”

四体

(1) 指人的四肢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2) 书法中指真、草、隶、篆四种字体

无忧

(1).没有忧患;不用担心。《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范献子 谓 魏献子 曰:‘……从王命以紓诸侯, 晋国 无忧。’”《史记·张仪列传》:“为大王计,莫如事 秦 。事 秦 则 楚 韩 必不敢动;无 楚 韩 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唐 罗邺 《上东川顾尚书》诗:“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 三蜀 尽无忧。” 宋 朱熹 《次瑞泉诗韵》:“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

(2).佛教语。参见“ 无忧王 ”、“ 无忧树 ”。

相煎

煎熬;折磨。 唐 孟郊 《李少府厅吊李元宾遗字》诗:“一生能几时,百虑来相煎。”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老嘆才渐少,闲苦病相煎。” 金 元好问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之三:“欝欝围城度两年,愁肠飢火日相煎。”

太微

亦作“ 大微 ”。1.古代星官名。三垣之一。位于北斗之南,轸、翼之北,大角之西,轩辕之东。诸星以五帝座为中心,作屏藩状。《楚辞·远游》:“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大微之所居。” 王逸 注:“博访天庭在何处也。大,一作太。”《史记·天官书》:“衡,太微,三光之廷。匡卫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门左右,掖门。”古以为天庭。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之二:“步虚仙子脱尘鞿,身驾春风上太微。”

(2).用指朝廷或帝皇之居。 宋 沉遘 《谢两府三启》:“抱槧怀铅,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冥契

(1).默契;暗相投合。《晋书·慕容垂载记》:“宠踰宗旧,任齐懿藩,自古君臣冥契之重,岂甚此邪?” 宋 苏轼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石鍼,不谋而合。” 明 李贽 《送郑大姚序》:“君岂亦学 黄 老 而有得者耶?抑天资冥契,与道合真,不自知其至於斯也。”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读之久,而吾之心与古人之心冥契焉,则往往有神解独到。”

(2).指天机,天意。《旧唐书·高祖纪》:“然 李氏 将兴,天祚有应,冥契深隐,妄肆诛夷。”

(3).指意气相投的知音好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支道林 ﹞谓人曰:‘昔匠石废斤於 郢 人, 牙生 輟弦於 钟子 ,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藴结,余其亡矣。’” 清 黄景仁 《哭龚梓树》诗之二:“十年旧雨阻 燕 云,把袂俄惊冥契分。”

(4).指内心的至诚。 唐 骆宾王 《灵泉颂》:“顾我罔极,因心感至,冥契动天,甘泉涌地,泠泠无竭,蒸蒸不匱。”

(5).在阴间缔结的婚约。《宣和书谱·小字三教经》:“ 彩鸞 泣谢,諭 萧 曰:与汝自有冥契,今当往人世矣。”

元始

(1).起始。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式观元始,眇覿玄风。”《隋书·律历志中》:“四象既陈,八卦成列,此乃造文之元始,创历之厥初者歟?” 明 何景明 《冬至》诗:“圣人谨元始,君子履攸终。”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文字肇兴之日,歌咏先导其流。坟典已无篇牘,里巷犹闻謡谚,此章句之元始也。”

(2).犹言始祖。《弘明集·正诬论》:“佛故 文子 之祖宗,众圣之元始也。”

玉宇

(1) 传说中神仙住的仙宫

(2) 华丽的宫殿

(3) 指天空,也借指宇宙

重修

(1)

(2) 再度修整或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重修庙宇,再造金身

(3) 再次增删修改

重修《本草》

妙典

指佛教经典。以其说法微妙,故云。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序》:“极修妬之妙典,研龙宫之祕法。”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曲辨情灵,栖心妙典,伏膺空有之説,博综兼忘之书。”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启》:“甘露妙典,先降殊恩。”

西台

(1).官署名。御史台的通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唐 人本谓御史在 长安 者为西臺,言其雄剧,以别分司东都,事见《剧谈録》。本朝都 汴 ,谓 洛阳 为西京,亦置御史臺,至为散地。以其在西京,亦号‘西臺’,名同而实异也。”

(2).官署名。中书省的别称。《文献通考·职官五》:“﹝中书省﹞ 后魏 亦谓之西臺…… 唐 武德 三年,復中书省。 龙朔 二年改为西臺。”

(3).官署名。刑部的别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刑部》:“ 隋 改都官为刑部尚书。 唐 天宝 中改为宪部,亦曰西臺。”

(4).台名。 宋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在今 浙江省 桐庐县 南 富春山 。 宋 谢翱 《登西台恸哭记》:“须臾雨止,登 西臺 设主于荒亭隅。”

南岳

亦作“ 南岳 ”。山名。五岳之一。(1)指 衡山 。《书·舜典》:“五月,南巡守,至于 南岳 ,如 岱 礼。” 孔 传:“ 南岳 , 衡山 。”《汉书·郊祀志上》:“﹝ 舜 ﹞五月,巡狩至 南岳 。 南岳 者, 衡山 也。” 田汉 《长衡道上》诗之八:“十年梦里朝 南岳 ,日断层峦未许攀。”(2)指 霍山 ,即 天柱山 。《尔雅·释山》:“ 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霍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 嵩山 为中岳。” 郝懿行 义疏:“ 霍山 在今 庐江 灊县 , 潜水 出焉。别名 天柱山 。 汉武帝 以 衡山 辽旷,故移其神於此。今其土俗人皆呼之为南岳……以 霍山 即 南柱 ,亦止得为 汉武 之南岳,而不得为《尔雅》之南岳矣。”

见“ 南岳 ”。

身田

佛教语。指身体。佛家以为身体能生善恶之业,故以身喻田。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启》:“云弥识种,雨遍身田。”

在世

活着;存活于世间

老人要是还在世,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清天

(1) 清澈的天空

(2) 清官(常指旧中国能秉公行事的执法官)

降圣

谓帝王诞生。 南朝 梁 江淹 《敕为朝贤答刘休范书》:“暨我 太宗明皇帝 ,惟岳降圣,重耀函夏,延礼璧臺,访道衢室。”

金坛

(1).道教供奉神仙的坛。 南朝 梁 范云 《答句曲陶先生》诗:“石户栖千秘,金坛謁九仙。”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啟玉笈之幽文,貽金坛之妙诀。”《旧唐书·隐逸传·白履忠》:“非夫得秘诀於金坛,受幽文於玉笈,其孰能与此乎!”

(2).拜将的坛。 唐 杨炯 《上骑都尉高则神道碑》:“猛将分麾,受律於金坛之下。” 唐玄宗 《钱王晙巡边》诗:“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

(3). 句曲山 山洞,道书所称洞天福地之一。在 江苏省 金坛县 。《云笈七籤》卷二七:“第八 句曲 山洞,周迴一百五十里,名曰 金坛 华阳 之洞天。”

高驾

(1).高大的车驾。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君子耸高驾,尘轨实为林。”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参见“ 高车 ”。

(2).对对方的敬称。 唐 沉佺期 《拟古别离》诗:“离居久迟暮,高驾何淹留。” 唐 赵冬曦 《奉答燕公诗》:“主人情未尽,高驾少淹留。” 唐 岑参 《送许拾遗归江宁》诗:“早来丹墀下,高驾无淹留。”

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琼华

亦作“璚华”。1.美石。《诗·齐风·著》:“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毛 传:“琼华,美石,士之服也。”《十洲记·昆仑》:“碧玉之堂,琼华之室…… 西王母 之所治也。” 明 何景明 《荣养堂歌》:“被霞襦兮簪琼华,母氏乐兮乐且遐。” 清 方文 《奉酬范质公司马》诗:“身贱那能酬水镜,年荒无以报琼华。”

(2).神话中琼树的花蕊,似玉屑。《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嘰琼华。”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琼树生 崑崙 西流沙滨,大三百围,高万仞。华,蘂也,食之长生。”

(3).即琼花。 唐 韩愈 《春雪映早梅》诗:“未许琼华比,从将玉树亲。” 元 王沂 《寄苏昌龄》诗:“别后琼华几度芳,花前顾曲忆 周郎 。”参见“ 琼花 ”。

(4).喻雪花。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诗:“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宋 辛弃疾 《上西平·会稽秋风亭观雪》词:“九衢中,杯逐马,带随车,问谁解爱惜琼华。”

(5).喻美好的诗文等。 元 耶律楚材 《和北京张天佐见寄》:“琼华赠我将何报,聊寄 江 南古样絃。” 清 方文 《赠阎百诗续娶》诗:“腹如经笥饱,才比剑锋銛。锦字随时缀,璚华信手拈。”

灵液

(1).滋润万物的雨露。《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灵液,海水羣飞。” 刘良 注:“天地神祇,以 秦 无道之甚,故歇其灵润滋液,不降福祥。”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枯槁之类,浸育灵液,六合之内,沐浴鸿流。” 唐 武元衡 《贺甘露表》:“圣德至而和风应,元气滋而灵液降。”

(2).仙液。 三国 魏 曹植 《升天行》之一:“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文选·郭璞<游仙诗>》:“圆丘有奇草, 钟山 出灵液。” 李善 注:“灵液,谓玉膏之属也。”喻指美酒。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颇黎盌。”

(3).对水的美称。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浴日餘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明 周梅墟 《步步娇·带雨鸣柯》套曲:“碧蒙茸蔓草迷荒径,湿淋漓灵液澄江浄。”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秀气迴薄,灵液潜滋。是生石宝,美胜悬黎。”

(4).唾液。道教以为唾液可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称。 唐 顾云 《苔歌》:“琼苏玉盐烂漫煮,嚥入丹田续灵液。”《云笈七籤》卷六十:“津液候满口则嚥之……如此三止,是谓漱嚥灵液,灌溉五藏,面乃生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口津唾》:“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

形体

(1) 身体形状

生物学家们塑造了形体完整的中国猿人模型

形体态度。——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物体的形状及其结构

中、英文的形体远远不同

妙气

(1).豪侠之气。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膂力絶於天下,妙气挺於人间。”

(2).灵妙之气。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九:“採药游名山,将以救年頽。呼吸玉滋液,妙气盈胸怀。”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观人生之天性,抱妙气而清浄。”

神来

谓文艺家的灵感不期而来,犹如天神所授。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捨。” 冰心 《从“五四”到“四五”》:“而且作者‘神来’之顷,不但他笔下所挥写的形象会光华四射,作者自己风格也跃然纸上了。”

黄阙

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黄色高建筑物。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朱宫带地,明河一苇之西;黄闕中天,神岳千花之北。”

丹田

重要穴位;指人体脐下一寸半或三寸的地方

明光

(1).日光。亦指白日,太阳。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幃綺帐脂粉香。”

(2).铠甲名。铁铠。 三国 魏 曹植 《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领。”

(3).明亮;光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俩的雨衣都让雨水洗得明光发亮。”

(4).指神话中昼夜常明的 丹丘 。《楚辞·王褒<九怀·通路>》:“朝发兮 葱岭 ,夕至兮 明光 。” 王逸 注:“暮宿东极之 丹峦 也。”《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汉 王逸 注:“因就众仙於 明光 也, 丹丘 昼夜常明也。《九怀》曰‘夕宿乎 明光 ’, 明光 即 丹丘 也。”按,《九怀》中之 丹峦 即 丹丘 。

(5). 汉 代宫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宫殿。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诗:“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謁 明光 一报恩。”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老入 明光 踏旧班,染鬚那復唱《阳关》。”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 明光 ,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明光殿 ”。

辅相

(1).辅助,帮助。《易·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孔颖达 疏:“相,助也。当辅助天地所生之宜。”《晋书·陶侃传论》:“古者明王之建国也,下料疆宇,列为九州,辅相立功,咨於四岳。”《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哄他道:‘见在朝中辅相天子。’” 严复 《论世变之亟》:“于是裁成辅相,而置天下于至安。”

(2).宰相。也泛指大臣。《史记·孔子世家》:“王之辅相有如 颜回 者乎?” 唐 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愈 闻 周公 之为辅相,其急於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捉其髮。” 清 龚自珍 《农宗》:“古之辅相大臣尽农也,则 周 之庸次比耦之亚旅歟?” 章炳麟 《訄书·冥契》:“天子之於辅相,犹县令之於丞尉。”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保长

凤凰昼鸣之称。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凤﹞昼鸣曰保长。”一说为凤凰夜鸣之称。《宋书·符瑞志中》:“﹝凤凰﹞夜鸣曰保长。”

(1). 宋 代乡兵制度,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一人。《宋史·兵志六》:“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

(2).旧时保甲制中每保的头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选保甲长》:“所谓保长者,邑分四乡,乡立一长,谓之保长。不曰乡而曰保者,以乡别有长,所以管摄钱穀诸事,而保长乃专司盗逃奸宄,不与乎其他者也。”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 钱文贵 ﹞同保长们都有来往,称兄道弟。”参见参见“保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