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溪中有浣衣石)

作者:韩元吉 朝代:宋代

水龙吟(溪中有浣衣石)原文

乱山深处逢春,断魂更入桃源路。
双双翠羽,溅溅流水,濛濛香雾。
花里莺啼,水边人去,落红无数。
恨刘郎鬓点,星星华发,空回首、伤春暮。
寂寞云间洞户。
问当年、佳期何处。
虹桥望断,琼楼深锁,如今谁住。
绿满千岩,浣衣石上,倚风凝伫。
料多情好在,也应笑我,却匆匆去。

诗词问答

问:水龙吟(溪中有浣衣石)的作者是谁?答:韩元吉
问:水龙吟(溪中有浣衣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龙吟(溪中有浣衣石)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韩元吉的名句有哪些?答:韩元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断魂

灵魂从肉体离散,指爱得很深或十分苦恼、哀伤

看山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 杜牧《清明》

桃源路

(1).通往理想境界之路。 唐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诗:“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 松子 家。” 宋 辛弃疾 《水龙吟·题雨岩》词:“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清 纳兰性德 《海棠春》词:“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雀飞处。”参见“ 桃花源 ”。《白雪遗音·南词·乌啼花落》:“临别订期赠肺腑,缘何心口不相同。莫不是,另觅桃源路,许久全无信一封,害得我小侍儿报花无心赏。”参见“ 桃源洞 ”。

(2).指通往美人住处的路。 南唐 冯延巳 《酒泉子》词:“陇头云,桃源路,两魂销。”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挑灯夜半自嘆吁,几回梦入桃源路,须再聘沉鱼美姿。”

双双

(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 唐 权德舆 《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娘 同 安公子 站齐了,双双磕下头去。” 茅盾 《脱险杂记》十八:“那两个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触了电,一下子就双双跳了起来,而且抢过我们的行李,就要上挑了。”

(2).一对对。 南朝 梁 简文帝 《咏蝶》:“復此从风蝶,双双花上飞。” 宋 柳永 《安公子》词:“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鷺。”《西游记》第二十回:“崖前有怪石双双,林内有幽禽对对。”

翠羽

(1).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逸周书·王会》:“正南: 甌邓 、 桂国 、 损子 、 产里 、 百濮 、 九菌 ,请令以珠璣、瑇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 * 为献。”《文选·曹植<七启>》:“戴金摇之熠燿,扬翠羽之双翘。” 刘良 注:“金摇,釵也;熠烁,光色也;又饰以翡翠之羽於上也。” 唐 卢照邻 《刘生》诗:“翠羽装剑鞘,黄金鏤马缨。”

(2).翠鸟。 唐 顾况 《芙蓉榭》诗:“文鱼翻乱叶,翠羽上危栏。” 宋 杨万里 《憩怀古堂》诗:“便有白鸥下,惊起翠羽飞。”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凉山》诗:“飞来翠羽正啁啾,冉冉斜阳坐衰草。”

(3).绿色的羽毛。 唐 罗隐 《鹦鹉》诗:“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 南地暖 陇 西寒。”

(4).指鸟翼。 前蜀 韦庄 《归国谣》词:“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5).比喻青葱的树叶。 唐 杨炯 《折杨柳》诗:“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芊芊烱翠羽,剡剡生银汉。” 宋 苏轼 《浣溪沙》词:“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

(6).借指珍宝。《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韦便辟导其诚。” 李周翰 注:“将其意,谓以寳币申厚意也。”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溅溅

(1) 水急速流动的样子

溪谷溅溅

(2) 象声词。流水声

黄河流水鸣溅溅

(3) 另见 jiàn

流水

(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濛濛

1.迷茫貌。《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汉 郑玄 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汉 严忌 《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师老 《鸳鸯》诗:“江岛濛濛烟靄微,緑芜深处刷毛衣。” 明 陈恭尹 《登祝融峰》诗:“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冰心 《最后的安息》:“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

2.纷杂貌。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羽盖繇起,被以红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贾岛 《送神邈法师》诗:“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清 陈维崧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词:“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黄鹂低鸣,飞絮濛濛。”

3.浓盛貌。 唐 张籍 《惜花》诗:“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愁云靄靄,杀气濛濛。”

香雾

(1).香气。 南朝 梁 刘孝标 《送橘启》:“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 明 张月坞 《一封书·次韵送别》曲:“离亭宴未终,玉肌消,金釧鬆,晴波香雾笼,人自伤心水自东。” 茅盾 《子夜》一:“而在这香雾中, 吴老太爷 看见一团蓬蓬松松的头发乱纷纷地披在白中带青的圆脸上。”

(2).指雾气。 唐 杜甫 《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仇兆鳌 注:“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宋 苏轼 《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诗:“凄风瑟缩经絃柱,香雾凄迷著髻鬟。”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词:“香雾漫空溼,珠帘窣地横。”

莺啼

莺鸣。 宋 辛弃疾 《蝶恋花》词:“燕语鶯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鶯和燕。”《水浒传》第八一回:“好梦欲成还又觉,緑窗但觉鶯啼晓。”

边人

亦作“邉人”。1.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国语·鲁语上》:“ 晋 人杀 厉公 ,边人以告。” 韦昭 注:“边人,疆埸之司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张天锡 世雄 凉州 ,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 唐 王建 《送人》诗:“边人易封侯,男儿恋家乡。” 明 刘基 《关山月》诗:“愿得驰光照明主,莫遣边人望乡苦。” 清 李基和 《登代郡城晚眺》诗:“西风落日声颼颼,风吹沙起边人愁。”

(2).指边民。《汉书·匈奴传下》:“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 唐 张籍 《陇头行》:“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边人父子夫妇,得免於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 明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三:“ 宋 二帝北狩, 金 人徙之 云州 ,一日夜宿林下,时磧月微明,有边人吹笛,其声呜咽。”

落红

落花。 唐 戴叔伦 《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元 高克恭 《过信州》诗:“风送落红搀马过,春风更比路人忙。” 清 陈维崧 《破阵子·拟过竹逸斋前探梅》词:“四百八十 南朝 寺,二十四番花信风,鹃啼催落红。”

无数

(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刘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

(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鸞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臺 苏臺 隔云水。”

星星

(1) 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2) 细而小的点儿

华发

斑白的头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伤春

(1).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唐 司空曙 《送郑明府贬岭南》诗:“青枫江色晚, 楚 客独伤春。” 唐 朱绛 《春女怨》诗:“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呀,老姥姥,你怎的説这话。 惜春 年纪小,也怪他伤春不得。你年纪这般老大,也説这般伤春的话,成甚么样子!”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2).旧指春日施刑,不顺天时,故谓之伤春。《旧唐书·于志宁传》:“令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窃案《左传》 声子 曰:‘赏以春夏,刑以秋冬。’顺天时也。”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云间

松江府的别称。现在上海松江县一带。因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华亭)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而得名

洞户

(1).房间与房间门户相通。《后汉书·梁冀传》:“堂寝皆有阴阳奥室,连房洞户。”

(2).门户。 南朝 梁 刘邈 《见人织聊为之咏》:“檐花照初月,洞户未垂帷。” 金 宇文虚中 《岁寒堂》诗:“洞户延清吹,庭除贮緑阴。”

(3).借指幽深的内室。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

(4).洞口。 唐 王贞白 《游仙》诗:“我家三岛上,洞户眺波涛。”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佳期

(1) 婚期

(2) 情人约会的日期、时间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虹桥

(1).拱曲如虹的长桥。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池中荷芰芬芳,四岸砌如碧玉,作两道虹桥,以通南北。”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陈希亮 守 宿 ,以 汴 桥坏,率尝损官舟害人,乃命法 青州 所作飞桥,至今沿 汴 皆飞桥,为往来之利,俗曰虹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二:“七里虹桥腐草腥,歌鐘词赋两漂零。”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他踏一弯虹桥,转到水边底乐亭,瞧没有人,又折回来。”

(2).古代攻城用具。《三国演义》第六七回:“可竪云梯,造虹桥,下观城中而攻之。”

望断

遥望直至看不见

望断南飞雁

琼楼

亦作“璚楼”。形容华美的建筑物。诗文中有时指仙宫中的楼台。 南朝 梁 陆倕 《天光寺碑》:“珉陛凌虚,琼楼鬱起,可使 龙城 愧饰, 雁塔 慙珍。”一本作“ 琼篱 ”。 唐 皮日休 《腊后送内大德从勗游天台》诗:“梦入琼楼寒有月,行过石树冻无烟。” 明 张昱 《中秋望月》诗:“月里分明见九州,浮云西北是璚楼。” 清 龚自珍 《天仙子》词:“天仙偶厌住琼楼,乞得人间一度游。”

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浣衣

亦作“澣衣”。1.洗衣。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萱草浣衣》:“ 郑源 令婢 萱草 浣衣, 萱草 輒云:‘郎君尘土太多,令人手皮俱脱。’”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高湝》:“有妇人临 汾水 浣衣。”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吴某》:“忽见隔河有一妇,临流浣衣,状类己妻。”

(2).谓多次洗过的衣服。指旧衣。亦指穿旧衣。《礼记·礼器》:“ 晏平仲 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 郑玄 注:“澣衣濯冠,俭不务新。”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容止》:“ 武帝 虽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须洁。”

倚风

谓随风倾侧摇摆。 唐 李商隐 《蜂》诗:“ 宓妃 腰细纔胜露, 赵后 身轻欲倚风。” 宋 朱熹 《次韵雪后书事》之二:“未觉春光到柳条,谁教柳絮倚风摇。” 清 朱锡 《幽梦续影》引 雪蕉 云:“海棠倚风,粉篁洒雨,是有舞意。”

凝伫

凝望伫立;停滞不动。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万点臙脂遮翠袖,谁识黄昏凝佇。”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一自才郎别后,儘日家凭栏凝佇。” 蔡若虹 《金缕曲》之二:“ 盘古 开天处。想当初,天崩地裂,水雪凝佇。”

情好

交谊,友情

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匆匆

急急忙忙的样子

老栓匆匆走出,给他泡上茶。—— 鲁迅《药》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