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通参同年得告还潮阳(潮为古凤城)

作者:李孙宸 朝代:明代

原文

骏骨黄金不次酬,银台清切近宸旒。

嘤鸣上国方同调,鲈鲙江南已报秋。

蕙帐暂寻猿鹤侣,山城旋起凤皇游。

独怜执戟扬雄老,犹自缁尘滞帝州。

诗词问答

问:《送吴通参同年得告还潮阳(潮为古凤城)》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2. 潮为古凤城

参考注释

骏骨

(1).据《战国策·燕策一》载, 郭隗 用买马作喻,说古代有用五百金买千里马的马头骨,因而在一年内就得到三匹千里马的,劝 燕昭王 厚币以招贤。后因以“骏骨”喻杰出的人才。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倾心骏骨,非惧真龙。”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骏骨黄金买,英髦絳帐延。”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二韵》:“鹿鸣君始赋,骏骨窃先知。”

(2).指良马。 唐太宗 《临洛水》诗:“春蒐驰骏骨,总轡俯长河。” 宋 梅尧臣 《伤马》诗:“空伤骏骨埋,固乏弊帷葬。”参见“ 千金市骨 ”。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不次

(1).不依寻常次序。犹言超擢,破格。《汉书·东方朔传》:“ 武帝 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颜师古 注:“不拘常次,言超擢也。”《旧唐书·忠义传下·许远》:“ 禄山 之乱,不次拔将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兵事骤迁》:“ 嘉靖 间,不次用人。”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大奸既黜,典刑既正,然后悬赏功之格,为不次之擢。”

(2).书信结尾用语,意谓不详说。 晋 王羲之 《道护帖》:“得二十三日书,为慰。及还,不次。 王羲之 报。” 宋 苏轼 《与胡郎仁修书》之一:“某未获躬诣灵幃,临书哽噎,谨奉慰疏不次。”

银台

(1).传说中 王母 所居处。《文选·张衡<思玄赋>》:“聘 王母 於 银臺 兮,羞玉芝以疗飢。”旧注:“ 银臺 , 王母 所居。”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 银臺 之鸟, 穆王 之马。” 胡之骥 注:“ 银臺 , 王母 所居之处。” 明 唐寅 《七夕赋赠织女》诗:“ 银臺 极夜留鱼钥,珠殿繁更绕凤旗。”

(2).见“ 银臺门 ”。

(3).见“ 银臺司 ”。

(4).银质或银色的烛台。 唐 段怀然 《挽涌泉寺僧怀玉》诗:“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掛银臺。” 五代 刘保乂 《生查子》词:“深秋更漏长,滴尽银臺烛。”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花簇银臺巧,花映金樽好。”

清切

(1).清贵而切近。指清贵而接近皇帝的官职。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 唐 白居易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宪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旧翰林学士,地势清切,均不兼他务。”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唯留诗句满 长安 ,清切长宜禁近官。”

(2).形容声音清亮急切。 唐 王昌龄 《宴南亭》诗:“城楼空杳靄,猿鸟备清切。” 宋 陈师道 《晚泊》诗:“清切临风笛,深明隔水灯。” 清 顾炎武 《又酬傅处士次韵》:“清切频吹 越石 笳,穷愁犹驾 阮生 车。”

(3).清晰准确;真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又诗人综韵,率多清切;《楚辞》辞 楚 ,故讹韵实繁。” 宋 严羽 《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以禪喻诗,莫此清切。”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二十》:“ 尹 氏之言,特发 程子 之意,而分贴经文,尤为清切。”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八月十五中秋节,满月的银光之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何其清切?”

清凉而急剧。指秋时之气。《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侯清切。” 王冰 注:“清,大凉也;切,急也,风声也。” 于天星 按:“秋时之气也。”

宸旒

帝王之冠。借指帝王。 唐 无名氏 《梅妃传》:“忆昔 太液 清波,水光荡浮,笙歌燕赏,陪从宸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幸 子由 申救,远謫 黄州 ,不久量移 儋耳 ,重拜宸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笏囊佩袋》:“ 嘉靖 初年, 世宗 升殿,尚宝卿 谢敏行 以故事捧宝逼近宸旒,其佩忽与上佩相纠结,赖中官始得解。”

嘤鸣

(1) (鸟)叫;鸟相和鸣,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嘤鸣相召

(2) 比喻朋友间同气相求

下嘤鸣之榻,览切磋之诗,实后学快心事也。——《宛如约》

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同调

(1) 音调相同

(2) 比喻志趣或主张相同的人

引为同调

鲈鲙

见“ 鱸膾 ”。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蕙帐

帐的美称。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鵠怨,山人去兮晓猨惊。” 唐 卢鸿一 《洞元室》诗:“蕙帐萝筵兮洞元室,秘而幽兮真可吉。” 宋 王安石 《题定林壁怀李叔时》诗:“燎炉无伏火,蕙帐冷空山。” 明 王敬夫 《傍妆台·四时怨》曲:“别来蕙帐餘清夜,银缸花落几番红。”

鹤侣

(1).鹤伴。 唐 李端 《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凤雏终食竹,鹤侣暂巢松。” 明 李延兴 《和周尹韵》:“松寺寻僧陪鹤侣,茆阴对客数鸡孙。”

(2). 唐 时称尚书省官员。 唐 卢纶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诗:“鹤侣正宜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沉。” 刘初棠 注:“ 唐 时称尚书省为‘仙署’……‘鹤侣’即‘仙侣’,亦即省中之郎官。”

(3).泛指官员人选。 唐 黎逢 《贡举人见于含元殿赋》:“凝神注目,无非绣户金铺;接踵比肩,尽是鸿儔鹤侣。”

山城

(1).依山而筑的城市。 北周 庾信 《奉和泛江》:“岸社多乔木,山城足迴楼。” 唐 白居易 《郡中》诗:“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 宋 欧阳修 《霁后看雪走笔呈元珍判官》诗之二:“山城岁暮惊时节,已作春风料峭寒。”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是一个美丽的山城。”

(2).指依山固守的营垒。《六韬·鸟云山兵》:“衢道通谷,絶以武车,高置旌旗,谨勑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山城。”

起凤

凤凰展翅高飞。比喻事物的绚丽和景象的壮观。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腾蛟起凤, 孟学士 之词宗;紫电青霜, 王将军 之武库。” 王闿运 《哀江南赋》:“瞻高轩而起凤,持绣佩而分麟。”

独怜

(1).特别喜爱;特别哀怜。 唐 韦应物 《滁州西涧》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鸝深树鸣。”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一:“独怜夸毘子,一我无古今。共学君所贪,适道我岂任;相酧无别物,徒有好贤心。” 元 赵孟頫 《赵村道中》诗:“兴亡自有数,不敢问何如;独怜野菊花,立马为踌躇。”

(2).只可惜。 清 方文 《寄寿严颢亭母夫人七十》诗之二:“独怜延颈处,不及介眉时。明岁来湖上,当筵补一巵。”

执戟

秦 汉 时的宫廷侍卫官。因值勤时手持戟,故名。《史记·滑稽列传》:“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明 沉采 《千金记·夜宴》:“我如今授你执戟郎官,你权知职事,待后有功,重行陞赏。” 清 龚自珍 《乞籴保阳》诗:“掌故二百年,身先执戟老。”

犹自

尚,尚自

现在提起那件事,犹自叫人心惊肉跳

缁尘

黑色灰尘。常喻世俗污垢。 南朝 齐 谢朓 《酬王晋安》诗:“谁能久 京洛 ,緇尘染素衣。” 唐 李益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 京洛 共緇尘。”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陈子昂宋之问》:“文人夸诞骋虚辞,多少緇尘浼素丝。”

帝州

指京都。 唐 牟融 《送沉侯之京》诗:“悠悠旌旆出东楼,特出仙郎上帝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