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题李隐君文集

作者:耶律铸 朝代:元代

太常引 题李隐君文集原文

扣声寂寞播阳春。
看流水、混行云。
大雅□扶轮。
忍颜继、齐梁后尘。
清风明月,四时长在,光景自长新。
不见谪仙人。
更何处、乘槎问津。

诗词问答

问:太常引 题李隐君文集的作者是谁?答:耶律铸
问:太常引 题李隐君文集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太常引 题李隐君文集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耶律铸的名句有哪些?答:耶律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阳春

温暖的春天

流水

(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行云

流动的云;亦用以比喻女子头发

大雅

(1).《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 周 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 札 来聘……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体,其 文王 之德乎!’”后亦用以称閎雅淳正的诗篇。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自 杜甫 后,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於兹为羣。” 李善 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 明 蒋灿 《题杜少陵像》诗:“大雅长往矣,遗容后代看。”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那议会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至于分类分得不伦不类,那是小子底学识不到,还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谓高尚雅正。 宋 叶适 《贺县尉》诗:“端庞还有北人风,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扶轮

(1).扶翼车轮。 南朝 宋 颜延之 《迎送神歌》:“月御案节,星驱扶轮。”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序》:“皇朝济济多士,声名文物之盛,两 汉 纔足以扶轮捧轂而已。” 清 王韬 《创建医院序》:“文字之社,扶轮风雅,宣讲格言,化导愚蒙。”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 德国 人之受祸是祸在军阀者流的狂妄,妄想为资本主义扶轮,欲以武力统一世界。”

(2).相传 春秋 时 晋大夫 赵宣子 猎于 首山 ,见 灵辄 饿不能起,食之。后 灵辄 为 晋灵公 卫士。一日 灵公 邀 宣子 饮,欲害之。 宣子 知之,中饮而出。 灵公 遣卫士追杀之。 灵辄 疾追先至,告 宣子 登车速走,并倒戈以御公徒, 宣子 因以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扶轮”为怀恩报效之典。《北齐书·文襄帝纪》:“待为国士者乃立漆身之节,馈以一餐者便致扶轮之効,况其重於此乎?” 唐 李瀚 《蒙求》诗:“ 灵輒 扶轮, 魏 颗 结草。” 明 张景 《飞丸记·誓盟牛女》:“扶轮出险怀 灵輒 ,代命甘心切 赵坚 。”

齐梁

(1). 齐 梁 是 南北朝 时期偏安于南方的两个王朝。由于政治腐败,国势不振,统治时间都很短。后因以“齐梁”指奢靡衰败的局势。 宋 曾极 《金陵百咏·八功德水》:“中涵百衲烟霞色,不染 齐 梁 歌舞尘。”《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本朝若不是 永乐 振作一番,信着 建文 软弱,久已弄成个 齐 梁 世界了。”

(2).见“ 齐梁体 ”。

后尘

行路时身后扬起的灰尘,比喻在别人的后面

干工作要勇于创新,不步后尘

清风明月

(1) 形容清闲无事

不妄交接,门无杂宾。有时独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南史·谢晦传》

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宋· 欧阳修《会老堂致语》

(2) 也作“明月清风”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光景

(1) 一下,左右——表示估计

(2) 一般的情况

今天太闷热,光景要下雨

(3) 表示大约的时间或数量

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装在套子里的人》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仙人

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 郡访 严君平 则知之。”后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时。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艺文类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也载有类似的传说: 汉 张骞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经月,到一城市,见有一女在室内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牛饮河,后带回织女送给他的支机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况復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飇道阻, 蓬莱 无可到之期。”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清 孔尚任 《岸桴记》:“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后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诗之一:“乘槎断消息,无处觅 张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只琉球使还消息》诗之一:“闻道乘槎客,安流实快哉。” 清 黄遵宪 《远归》诗:“且图傍岸牵舟住,竞説乘槎犯斗还。”参见“ 星槎 ”、“ 浮槎 ”。

问津

打听渡口,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

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