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白纻舞歌词

作者:鲍照 朝代:南北朝

代白纻舞歌词原文

小序侍郎臣鲍照启。
被教作白纻舞歌词。
谨竭庸陋。
裁为四曲。
附启上呈。
识方淟悴。
思涂猥局。
言既无雅。
声未能文。
不足以宣赞圣旨。
抽拔妙实。
谨遣简余。
惭随悚盈。
谨启。
词曰。
吴刀楚制为佩袆。
纤罗雾縠垂羽衣。
含商咀征歌露晞。
珠履飒沓纫袖飞。
凄风夏起素云回。
车怠马烦客忘归。
兰膏明烛承夜晖。

诗词问答

问:代白纻舞歌词的作者是谁?答:鲍照
问:代白纻舞歌词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鲍照的名句有哪些?答:鲍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小序

(1).指《毛诗》中冠于各篇之首解释主题的简短序言。《毛诗》有大序、小序,合称《毛诗序》。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上》“之德也”下引旧说云:“起此至‘用之邦国焉’,名‘关雎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迄末为大序。”参见“ 大序 ”。

(2).作者或他人在单篇诗文或集前的序言。 宋 朱熹 《跋黄山谷诗》:“ 杜子美 诗小序有言虎搪突 夔 人藩蘺者, 夔 人正谓 夔州 人耳。”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辩·小序》:“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对大序而名之也。” 明 汤显祖 《答徐然明书》:“小序媿不文,亦谅其既衰也。”

郎臣

刑具名。 唐 代酷吏 来俊臣 所造。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枷棒》:“ 唐 时 则天 朝, 周兴 、 来俊臣 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不可胜数。 俊臣 特制刑狱,造十枚大枷……四曰‘著郎臣’,棒号郎臣。”

鲍照

(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人。晚年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后因刘子顼起兵谋反失败,被乱兵所杀。长于乐府和七言歌行。《拟行路难》为其诗代表作,另有《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名篇。明人辑有《鲍参军集》。

白纻舞

盛行于 晋 、 南朝 各代的 江 南民间舞蹈。有独舞和群舞两种。舞者穿轻纱般的白色长袖舞衣,故称。《晋书·乐志下》:“《白紵舞》,案舞词有巾袍之言,紵本 吴 地所出,宜是 吴 舞也。” 南朝 宋 鲍照 《奉始兴王白紵舞曲启》:“被教作白紵舞歌辞,谨竭庸陋,裁为四曲,附启上呈。” 唐 王建 《白紵歌》之二:“城头乌栖休击歌,青蛾弹瑟《白紵舞》。”

歌词

声乐作品中的词句

平凡的歌词配上壮丽的音乐

庸陋

平庸浅陋

人品庸陋

启上

犹禀呈。旧时书信用语。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八月日,太子中允集贤校理 欧阳脩 启上。”

淟悴

犹卑污。 南朝 宋 鲍照 《奉始兴王白紵舞曲启》:“识方淟悴,思涂猥局。言既无雅,声未能文,不足以宣赞圣旨,抽拔妙实。”

猥局

浅陋狭隘。 南朝 宋 鲍照 《奉始兴王白紵舞曲启》:“识方淟悴,思涂猥局,言既无雅,声未能文。”

能文

善于属文。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学生或以通经举,或以能文称。”《宋史·文苑传四·萧贯传》:“俊迈能文,尚气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 长洲 王惕甫 …… 乾 嘉 间号称能文,与 秦小峴 、 鲁絜非 、 龚海峯 、 武虚谷 诸君,旗鼓相接。”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宣赞

(1).弘扬赞助。《后汉书·邓骘传》:“﹝臣兄弟﹞託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并统列位,光昭当世。不能宣赞风美,补助清化,诚惭诚惧,无以处心。”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四首奉始兴王命作并启》:“言既无雅,声未能文,不足以宣赞圣旨,抽拔妙实。”《北齐书·文宣帝纪》:“王有安日下之大勋,加以表光明之盛德,宣赞洪猷,以左右朕言。”

(2).宣赞舍人的省称。后亦用以称呼贵官之子弟。《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 天福 六年, 晋王 怕 安重荣 跋扈,宣授 刘知远 为 北京 留守。那 知远 的孩儿 承义 年至十二岁,因外出走马,被军卒戏笑曰:‘宣赞跨马趯毬快活,怎知恁的娘娘在那 孟石村 ,日夕在河头担水,多少苦辛么?’”

(1).谓弘扬赞助。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抚寧之勋,实洽朝野,识量局致,栋干之器也。方宣讚盛化,缉隆圣世,志绩未究,远邇悼心。”

(2).称颂。《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竞説君臣道合,远近宣讚。”

圣旨

即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今常用于比喻

假传圣旨

抽拔

(1).提拔;擢用。《后汉书·范滂传》:“显荐异节,抽拔幽陋。”《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今 荆州 始定,人物未达,臣愚慺慺,乞普加覆载抽拔之恩,令并获自进,然后四海延颈,思归大化。”《晋书·苟晞传》:“尚书 何绥 、中书令 繆播 、太僕 繆胤 、黄门侍郎 应绍 ,皆是圣詔亲所抽拔。”

(2).拔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凡种麻地,须耕五六徧,倍盖之。以夏至前十日下子,亦锄两徧,乃须用心细意抽拔全稠闹细弱不堪留者,即去却。”

妙实

(1).奇妙的果实。 晋 陆云 《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神林何有,奇华妙实。”

(2).精妙的实质。 南朝 宋 鲍照 《奉始兴王白紵舞曲启》:“言既无雅,声未能文,不足以宣赞圣旨,抽拔妙实。”

谨启

犹敬白。书信常用语。 晋 何充 等《沙门不应尽敬表》:“是以復陈愚诚,允垂省察。谨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孝景 讳 啟 ,故两 汉 无称,至 魏国 笺记,始云啟闻,奏事之末,或云谨啟。” 唐 崔致远 《贺高司马除官状》:“下情无任忭跃之至,谨奉啟陈贺。谨啟。” 清 焦循 《与刘端临教谕书》:“ 循 顿首谨啟 端临 先生足下。”

吴刀

(1).传说 舜 殛 鲧 所用之刀。《吕氏春秋·行论》:“ 舜 於是殛之於 羽山 ,副之以吴刀。”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刀剑录缺》:“﹝《刀剑録》﹞遗漏甚多,显显名世者,若 舜 之吴刀, 周 之赤刀, 鲁 之孟劳。”

(2).泛指宝刀。 晋 张华 《博陵王宫侠曲》之二:“吴刀鸣手中,利剑严秋霜。”

(3). 吴 地所产之剪刀。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辞》:“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唐 李白 《白紵辞》之三:“ 吴 刀剪綵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辉。” 宋 姚宽 《踏莎行》词:“彩凤难双,红綃暗泣。回纹未剪 吴 刀涩。” 清 徐柯 《白紵词》之二:“ 吴 刀剪縠散云霞,明璫翠带纷交加。”

楚制

亦作“ 楚制 ”。1. 楚 服的形制。衣较短。《汉书·叔孙通传》:“ 通 儒服, 汉王 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 楚 製, 汉王 喜。” 颜师古 注:“製,谓裁衣之形製。”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舞歌辞》之一:“ 吴 刀 楚 制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战国策·秦策五》“ 不韦 使 楚 服而见” 宋 鲍彪 注:“以王后 楚 人,故服 楚 製以説之。”

(2).专指武士之服。 唐 白行简 《垂衣治天下赋》:“ 楚 製者分閫而守封,缝掖者坐帷而论古。”

见“ 楚製 ”。

纤罗

(1).细薄透气的丝织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 郑 女曼姬,被阿锡,揄紵縞,襍纤罗,垂雾縠。” 汉 傅毅 《舞赋》:“珠翠的皪而炤燿兮,华袿飞髾而杂纤罗。” 南朝 梁 何逊 《和刘谘议守风》:“纤罗若不御,跂予中上泽。”

(2).细眼网。《后汉书·马融传》:“矰碆飞流,纤罗络縸。”

雾縠

(1).薄雾般的轻纱。《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李善 注:“縠,今之轻纱,薄如雾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 郑 女 曼姬 ,被阿緆,揄紵縞,杂纎罗,垂雾縠。” 刘良 注:“雾縠,其细如雾,垂之为裳也。” 前蜀 魏承班 《渔歌子》词:“柳如眉,云似髮,鮫綃雾縠笼香雪。” 清 郑燮 《大中丞尹年伯赠帛》诗:“忽惊雾縠来相赠,便剪春衫好出游。”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三:“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縠’,大概就是这样了。”

(2).像轻纱一样的烟云薄雾。 五代 和凝 《临江仙》词:“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 宋 苏轼 《龙尾石月砚铭》:“萋萋兮雾縠,宛宛兮黑白。”

羽衣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汉书·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颜师古 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僊飞翔之意也。”按,五利将军 栾大 , 汉武帝 时方士。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魏 曹植 《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3).道士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絶,时有丐者僵苔阶。”

(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

含商咀征

亦作“含宫咀徵”。谓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徵”均 中国 古乐中的音阶名。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辞》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颯沓紈袖飞。” 唐 温庭筠 《觱篥歌》:“含商咀徵双幽咽,软縠疏罗共萧屑。” 景耀月 《长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谋,含宫咀徵何悠悠!”

露晞

《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后即用“露晞”指《诗·小雅·湛露》篇。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颯沓紈袖飞。” 清 尤侗 《瑶宫花史小传》:“树头落叶舞天衣,萧瑟风篁吟《露晞》。”

珠履

(1).珠饰之履。《史记·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 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 唐 储光羲 《同王维偶然作》诗之八:“宾客无多少,出入皆珠履。” 龚骞 《九秋诗》:“锦丝卧织双珠履,赤麟片片生秋水。”

(2).指有谋略的门客。 唐 武元衡 《送裴戡行军》诗:“珠履三千醉不欢,玉人犹苦夜冰寒。” 宋 陆游 《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诗:“帐前犀甲罗十万,幕下珠履逾三千。” 明 孙梅锡 《琴心记·王孙作醵》:“身老爱才华,座上皆珠履。”

飒沓

(1).纷繁、众多貌。《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鱼贯鳬跃,颯沓鳞萃。” 李周翰 注:“颯沓鳞萃,言多也。”

(2).盘旋貌。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颯沓矜顾,迁延迟暮。” 唐 李白 《上云乐》诗:“淋漓颯沓,进退成行。” 明 唐顺之 《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飞沙颯沓迷亭障,组练繽纷皆北向。”

(3).迅疾貌。 汉 应瑒 《西狩赋》:“按轡清途,颯沓风翔。属车轇轕,羽骑腾驤。” 唐 李白 《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颯沓如流星。” 清 钱谦益 《己卯除夕偕孟阳守岁崇德郁振公吴可黄二先辈俱集》诗:“流光颯沓将过客,世事朦朧欲曙天。”

(4).象声词。 南朝 齐 谢朓 《和刘西曹<望海台>》:“差池远鴈没,颯沓群鳬惊。” 明 袁宗道 《葛医序》:“然每寒暑之夜,闻马蹄颯沓,问之则紫襴客也。” 清 徐士俊 《汪十四传》:“箭声颯沓来。”

凄风

(1).寒风。《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杜预 注:“凄,寒也。”凄,一本作“ 凄 ”。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一:“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 明 何景明 《秋思赋》:“浩霖雨之泥途兮,凄风举而飘扬。”

(2).西南风。一说,凉风。《吕氏春秋·有始》:“西南曰凄风。”凄,一本作“ 凄 ”。 高诱 注:“一曰凉风。”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辞》之一:“凄风夏起素云回,车怠马烦客忘归。”

(1).寒风。《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杜预 注:“凄,寒也。”《后汉书·寇荣传》:“臣奔走以来,三离寒暑,阴阳易位,当煖反寒,春常凄风,夏降霜雹,又连年大风,折拔树木。” 唐 柳宗元 《笼鹰词》:“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2).西南风。《吕氏春秋·有始》:“西南曰凄风。”

云回

亦作“ 云迴 ”。1.云气翻卷缭绕。《文选·郭璞<江赋>》:“ 阳侯 砐硪以岸起,洪澜涴演而云迴。” 张铣 注:“言洪澜旋曲为文,如云之迴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方岭云回,奇峯霞举。” 唐玄宗 《送赵法师还蜀因名山奠简》诗:“二室遥相望,云回洞里天。”

(2).形容气势雄壮,行动疾速。 晋 张协 《七命》:“车骑竞騖,駢武齐辙,翕忽挥霍,云迴风烈。”《宋书·臧质传》:“千乘雷动,万轴云回。”

(3).簇拥;萦绕。 晋 陆云 《赠顾骠骑思文》诗:“宗姻风从,娣姪云回。” 宋 吴文英 《风入松·寿梅壑》词:“连唤碧筩传酒,云回一曲 双成 。”

(4).周密。《南齐书·高帝纪上》:“宏谋霜照,祕筭云回。”

见“ 云回 ”。

车怠马烦

见“ 车殆马烦 ”。

忘归

(1).忘返。《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晋 左思 《吴都赋》:“ 舜 禹 游焉,没齿而忘归。”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良箭名。以一去不复返,故称。《公孙龙子·迹府》:“ 龙 闻 楚王 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於 云梦 之圃。”《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一》:“左揽繁若,右接忘归。” 李周翰 注:“忘归,矢名。”

膏明

膏火照明。语出《汉书·龚胜传》:“薰以香 * ,膏以明自销。”谓薰草因有香气而招致焚烧,膏火因能照明而招致销毁。后多以“膏明”喻人因有所为而自招其祸。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之五:“血誓竟讹繆,膏明易煎蒸。” 唐 白居易 《岁暮》诗:“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木直终难怨,膏明只自煎。”参见“ 膏火自煎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