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熊耳山

作者:晁补之 朝代:宋代

过熊耳山原文

杀一不辜神所恫,吕母何预于樊崇。
蜂蚁无王求所止,一朝积甲齐熊耳。
两峰相向犹眈眈,千载定林余一龛。
我来扪石望荆杞,此山阅人亦多矣。

诗词问答

问:过熊耳山的作者是谁?答:晁补之
问:过熊耳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补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晁补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不辜

(1).无罪。《墨子·非攻上》:“至杀不辜人也,扦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吕氏春秋·听言》:“诛不辜之民以求利。”《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父老不辜,幼孤为奴虏。” 吕延济 注:“言 巴蜀 父老无罪被杀,掠取孤幼,缚束以为奴僕。”

(2).指无罪之人。《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寧失不经。” 孔 传:“辜,罪。” 唐 刘禹锡 《天论上》:“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僇辱,时以不辜参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奄人暴横,多潜杀不辜。”

(3).不必,不一定。《大戴礼记·夏小正》:“‘鴂则鸣’。鴂者,百鷯也;鸣者,相命也。其不辜之时也。”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辜,读作‘固’。 襄 二十七年《公羊传》‘女能固纳公乎’、《秦策》‘王固不能行也’, 何休 、 高诱 注并曰:‘固,必也。’古或以辜为之。故《汉书·律历志》注引 孟康 曰:‘辜,必也。’不辜,犹言不必。《诗·七月》篇‘七月鸣鴂’。是鴂之鸣盛於七月。今方五月,鴂或鸣或不鸣。故曰:‘其不辜之时也’犹言其不可必之时也。”

蜂蚁

亦作“ 蜂螘 ”。亦作“蠭蚁”。 1.蜂与蚁。亦喻地位低微的百姓。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2).喻叛乱者。 唐 杜甫 《青丝》诗:“不闻 汉 主放妃嬪,近静 潼关 扫蜂蚁。” 唐 元稹 《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昔者区域之中,蜂蚁巢聚。 蔡 有逆孽, 齐 有狡童。” 宋 岳飞 《题永州祁阳县大营驿》:“他日扫清胡虏,復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羣岂足为功。”

所止

(1).所居之地。《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太平广记》卷二六五引 唐 丁用晦 《芝田录》:“又问弟知 白员外 所止否?”

(2).所到之地。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熊耳

(1).山名。在 河南省 宜阳县 。 秦岭 东段支脉。《书·禹贡》:“导 洛 自 熊耳 。” 孔 传:“在 宜阳 西。”《后汉书·刘盆子传》:“ 樊崇 乃将 盆子 及丞相 徐宣 以下三十餘人肉袒降……积兵甲 宜阳城 西,与 熊耳山 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洛水 之北有 熊耳 ,双峦竞举,状同熊耳。在 宜阳 也。” 宋 陆游 《小出塞曲》:“明日受降处,甲齐 熊耳 高。”

(2).山名。在 湖南省 。《史记·封禅书》:“南伐至 召陵 ,登 熊耳山 以望 江汉 。” 司马贞 索隐引《荆州记》:“ 耒阳 、 益阳 二县东北有 熊耳 ,东西各一峯,状如熊耳,因以为名。”

相向

相对;面对面

相向前进

眈眈

形容眼睛注视

虎视眈眈(凶猛地注视)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荆杞

(1).指荆棘和枸杞,皆野生灌木,带钩刺,每视为恶木。因亦用以形容蓁莽荒秽、残破萧条的景象。《山海经·西山经》:“ 小华之山 ,其木多荆杞。” 唐 杜甫 《塞芦子》诗:“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明 王世贞 《将军行》:“严霜一夜零,华堂遍荆杞。” 清 朱琦 《感事》诗:“楼堞幸少完,室庐剩荆杞。”

(2).喻奸臣。《文选·阮籍<咏怀诗>》:“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张铣 注:“荆杞喻奸臣。言因 魏室 陵迟,奸臣是生。奸臣则 晋文王 也。”

阅人

(1).观看人;观察人。 宋 陆游 《醉中浩歌罢戏书》诗:“老眼閲人真烂熟,壮心得酒旋消磨。”

(2).引申指检查;审察。《红楼梦》第七七回:“遂带领众人,又往别处去閲人。”

(3).指给人看相。语本《汉书·王吉贡禹等传序》:“ 君平 ( 严君平 )卜筮於 成都 市……裁日閲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二刻拍案惊奇》卷八:“相士看见大惊道:‘先辈气色极高。吾在此閲人多矣,无出君右者。’”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会有善相人者,过之曰:‘吾閲人多矣,公耳累累然,面狭而长,类 诸葛瑾 ,后当极人臣,必富贵,无相忘也。’”

(4).与人交往,结识。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执中 好閲人,而 解宾王 最受知。” 明 吴宽 《汤媪传》:“媪自 周 歷 汉 唐 至 宋 ,已二千餘岁,人谓其犹处子也,閲人虽多,无可以当意者。”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人才易得》:“美人儿而说‘多年’,自然是阅人多矣的徐娘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