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作者:姚康 朝代:唐代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原文

登览值晴开,诗从野思来。
蜀川新草木,秦日旧楼台。
池景摇中座,山光接上台。
近秋宜晚景,极目断浮埃。

诗词问答

问: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的作者是谁?答:姚康
问: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姚康的名句有哪些?答:姚康名句大全

姚康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书法欣赏

姚康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书法作品欣赏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331-11

参考注释

登览

登高揽胜。《晋书·江逌传》:“宜养以玄虚,守以无为,登览不以臺观,游豫不以苑沼。”《新唐书·后妃传下·懿安郭太后》:“后尝幸 驪山 ,登览裴回。”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千年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周櫟园 少时,日则游行登览。”

野思

(1).鄙陋的情思。谦称。《宋书·符瑞志下》:“谨献颂一篇,野思古拙,意及庸陋。”

(2).闲散自适的心思。 唐 李嘉祐 《送严维归越州》诗:“乡心缘緑草,野思看青枫。” 宋 苏辙 《咏竹》之一:“廛居多野思,移种近墙阴。”

蜀川

(1). 蜀 地的川流。 唐 皎然 《咏数探得七》:“鹤驾迎 緱岭 ,星桥下 蜀 川。”

(2).指 蜀 地。《旧唐书·毕构传》:“卿孤洁独行,有古人之风,自临 蜀川 ,弊化顿易。”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中座

座中。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画图十韵》:“ 沱水 流中座, 岷山 到北堂。”

山光

山的景色。 南朝 梁 沉约 《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唐 岑参 《郡斋平望江山》诗:“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上台

(1) 角色登台演出;到舞台或讲台上去

上台表演

(2) 比喻出任官职或开始掌权(多含贬义)

晚景

(1) 傍晚的景色

(2) 晚年;老年的景况

晚景凄凉

目断

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 丘为 《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 广陵 西。”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王季思 校注:“目断,犹云望断。” 清 陈维崧 《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枉目断瑶堦,难递 飞琼 音信。”

浮埃

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尘土。 南朝 梁 江淹 《别怨》诗:“膏鑪絶沉燎,綺席生浮埃。” 唐 刘禹锡 《翠微寺有感》诗:“龙髯不可望,玉座生浮埃。” 宋 苏辙 《舜泉复发》诗:“通衢细洒浮埃净,车马归来似晚晴。” 清 方文 《赠祖心师》诗:“人间刑与辱,师视等浮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