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凉登山亭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晚凉登山亭原文

庭空叶飞秋,村迥鸠唤雨。
新凉入巾褐,老子颠欲舞。
凭高望稽山,秀色溢天宇。
一镜三百里,水落分别浦。
凄凉吊禹穴,秦汉未为古。
世俗谁与归,吾其老农圃。

诗词问答

问:晚凉登山亭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晚凉登山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陆游晚凉登山亭书法欣赏

陆游晚凉登山亭书法作品欣赏
晚凉登山亭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新凉

指初秋凉爽的天气。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霽,新凉入郊墟。” 宋 徐玑 《新凉》诗:“黄鶯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翫月》诗:“微波漾漾风徐徐,新凉拂拂飘裙裾。”

巾褐

(1).头巾和褐衣,古代平民的服装。《三国志·吴志·薛莹传》:“特蒙招命,拯擢泥污,释放巾褐,受职剖符。”《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乃闔门谢宾客,巾褐裠帔,放情萧散,为林墟之适。”

(2).指不第秀才的境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先生困于巾褐,二句殊可伤也。”

老子

(1) 父亲

(2)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

高望

(1).登高远望。《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唐 司空曙 《送郑况往淮南》诗:“登树因高望,停橈放溜閒。” 明 傅汝舟 《屴崱峰酬陈子惟濬》诗:“秋日同高望,秋空指顾间。”

(2).高门望族。《北齐书·祖珽传》:“ 珽 推崇高望,官人称职,内外称美。”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自古高望华阀,品升于朝,门地著于天下。”

稽山

会稽山 的省称。《晋书·隐逸传·夏统》:“先公惟寓 稽山 ,朝会万国。” 唐 李白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闻道 稽山 去,偏宜 谢客 才。” 宋 陆游 《沉园》诗之二:“此身行作 稽山 土,犹弔遗踪一泫然。”参见“ 会2稽 ”。

秀色

秀美的容色

丽姿秀色

天宇

(1).天空。 晋 左思 《魏都赋》:“傮响起,疑震霆。天宇骇,地庐惊。”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诗:“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 公昔与客游 金山 ,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天宇。” 鲁迅 《野草·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书·傅亮传》:“﹝ 傅亮 ﹞曰:‘伏闻恩旨,赐拟 东阳 ,家贫忝禄,私计为幸,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太平天囯 黄从善 《建天京于金陵论》:“统四海皆为兄弟,居天宇者宜尽天事之勤。”

(3).犹天下。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为什么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声不平的呼喊?”

一镜

(1).比喻言行可以借鉴得失的贤士。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太宗 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 崔道融 《悲李拾遗》诗之一:“行朝半夜烟尘起,晓殿吁嗟一镜沉。”

(2).指象一面明镜的平水。 唐 刘长卿 《旧井》诗:“旧井依旧城,寒水深洞彻,下看百餘尺,一镜光不灭。” 唐 钱起 《赋得馀冰》诗:“晓日餘冰上,春池一镜明。” 明 陈荩卿 《讌赏·徐王孙惺予邀泛莫愁湖看莲》曲:“拿舟深入水云乡,荡破湖心一镜光。”

(3).喻有如明镜的月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映物连珠断,缘空一镜升。” 明 梁辰鱼 《伤逝·咏时序悼亡》曲:“长空一镜辉万里,全无一点纤翳。”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水落

(1).水位下降。《尔雅·释诂下》“汱、浑、陨,坠也” 晋 郭璞 注:“汱、浑,皆水落貌。” 唐 刘长卿 《浮石濑》诗:“石横晚瀨急,水落寒沙广。” 宋 苏轼 《题南溪竹上》诗之一:“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沉从文 《新景与旧谊·新湘行记》:“正当深冬水落时,边沿许多部分都露出一堆堆石头。”

(2).方言。檐沟。 茅盾 《三人行》一:“从早上起,又是濛濛的细雨。檐前洋铁水落琮琮地响,调子很柔软。”

别浦

(1).河流入江海之处称浦,或称别浦。 南朝 宋 谢庄 《山夜忧》诗:“凌别浦兮值泉跃。” 唐 杜甫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嘹唳吟笳发,萧条别浦清。” 宋 高观国 《烛影摇红》词:“别浦潮平,远村帆落烟江冷。” 胡云翼 注:“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也称别浦。”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子龙》诗:“君来别浦南,我去荒山北。”

(2).指银河。 唐 李贺 《七夕》诗:“别浦今朝暗,罗幃午夜愁。” 王琦 汇解:“别浦,天河也。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絶之地,故谓之别浦。”

凄凉

(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禹穴

(1).相传为 夏禹 的葬地。在今 浙江省 绍兴 之 会稽山 。《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 江 、 淮 ,上 会稽 ,探 禹穴 。”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 禹 巡狩至 会稽 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云 禹 入此穴。”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幸游 建德 乡,观奇经 禹穴 。” 唐 李白 《越中秋怀》诗:“何必探 禹穴 ,逝将归 蓬丘 。”

(2).指 会稽 宛委山 。相传 禹 于此得 黄帝 之书而复藏之。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王琦 注:“ 贺知章 《纂山记》曰: 黄帝 号 宛委穴 为 赤帝 阳明之府,於此藏书。 大禹 始於此穴得书,復於此穴藏之,人因谓之 禹穴 。” 禹 于 宛委山 得 黄帝 金简书之说,见《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宋 陆游 《秋雨初霁徙倚门外有作》诗:“前身已预 兰亭 会,老眼曾窥 禹穴 书。” 清 王誉昌 《舟泊武林城外因忆新安会稽之胜赋呈确庆夫子志别》诗:“学溯 考亭 开雾障,书探 禹穴 破云封。”

(3).相传为 夏禹 决 汉水 时的住处。在今 陕西省 旬阳县 东。《大清一统志·兴安府·古迹》:“ 禹穴 在 洵阳县 东一百三十里。高八尺,深九尺。旁鎸“禹穴”二字。穴右有泉,味甚清洌。世传 禹 决 汉水 时居此。”

世俗

(1) 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老农

年老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长久而经验丰富的农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