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

作者:孙嵩 朝代:宋代

立春日原文

残冬初曦巧弄频,轻澌片片动游鳞。
土牛不报穷居暖,星鸟非司退士春。
门帖废忘梅柳句,乡傩倚阁鼓鼙人。
愁多酒浅知何那,太息年光草草新。

诗词问答

问:立春日的作者是谁?答:孙嵩
问:立春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孙嵩的名句有哪些?答:孙嵩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残冬

冬季将尽之时。 宋 杨万里 《雪后东园午望》诗:“不道风光亏此老,将何功业答残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过了残冬,新年初四五日,我伯父便动身回 南京 去了。” 杨朔 《印度情思》:“残冬将尽,天气正好,不妨且到 印度 西南方 奥兰格巴 古城做一次短短的旅行。”

游鳞

(1).游鱼。 晋 潘岳 《闲居赋》:“游鳞瀺灂,菡萏敷披。”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三:“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 元 廼贤 《赋环波亭送杨校勘归豫章》诗:“天空夕阴敛,川迴游鳞跃。” 郭沫若 《女神·登临》:“哦,死水一池!几匹游鳞,喁喁地向我私语。”

(2).指龙。《文选·潘尼<赠侍御史王元贶>诗》:“游鳞萃灵沼,抚翼希天阶。” 李善 注:“游鳞,龙也。”

指游鱼。 晋 左思 《吴都赋》:“北山亡其翔翼,西海失其游鳞。” 唐 方干 《陪胡中丞泛湖》诗:“綺绣峰前闻野鹤,旌旗影里见游鳞。” 清 吴嘉洤 《行感》诗之四:“官吏潜踪同伏鼠,商民逐货似游鳞。”

土牛

(1) 远看似牛的,堆在堤坝上准备抢修用的土堆

(2) 泥土制的牛

不报

(1).不报复。《礼记·中庸》:“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国语·越语下》:“战胜而不报,取地而不反。”

(2).不批复;不答复。《东观汉记·丁鸿传》:“ 鸿 当袭封,上书让国於 盛 。书不报。” 唐 王维 《不遇咏》:“北闕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周亮工 《尺牍新钞》卷一引 明 高攀龙 《与叶适同书》:“朋友相与,须尽力砭其失,方有进处。弟施矣,足下不可不报。”

穷居

谓隐居不仕。《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 南朝 梁 任昉 《奏记诣蒋公》:“夫布衣穷居韦带之士,王公大人所以屈体而下之者,为道存也。” 唐 韩愈 《复志赋》:“进既不获其志愿兮,退将遁而穷居。” 清 姚鼐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然先生穷居江上,无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之英少,独闭户伏首几案。”

退士

隐退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子之所论,出人之计也;吾之所守,退士之志也。” 宋 陆游 《晚兴》诗:“白布帬襦退士装,短篱幽径独相羊。”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家居》:“当官枉顾者,必闭门不纳,此高人退士所尚;若曾任显职者,则不尽然。”

门帖

门对儿

梅柳

(1).梅与柳。梅花开放,柳枝吐芽,均是春天降临的信息,故常以并称。 晋 陶潜 《蜡日》诗:“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唐 杜审言 《和晋陵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 宋 范成大 《临江仙》词:“故人相见似河清。恰逢梅柳动,高兴逐春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王气 金陵 渐凋伤,鼙鼓旌旗何处忙?怕随梅柳渡春江。”

(2).特指一种梅枝柳叶形的面食。 宋 苏辙 《己丑除日》诗之二:“‘梅柳’任教脩故事,‘蚕丝’聊与祝新年。”自注:“乡人以餳蜜和麪象梅枝柳叶;又以肉杂物为羹,名之曰‘蚕丝’。”

乡傩

语本《论语·乡党》:“乡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阶。” 何晏 集解:“儺,驱逐疫鬼。”后世指迎神驱鬼的民俗。 宋 徐铉 《除夜》诗:“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儺羡小儿。” 宋 陆游 《书适》诗:“山果啼呼觅,乡儺喜笑随。”参见“ 大儺 ”。

倚阁

搁置,暂停。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近者詔旨,凡积欠皆分为十料催纳,通计五年而足。圣恩隆厚,何以加此。而有司以谓有旨倚阁者,方得依十料指挥,餘皆併催。” 宋 刘克庄 《浪淘沙》词:“诗酒新来俱倚阁,孤负梅花。”《元典章·兵部一·逃亡》:“如能出首復业,与免本罪,将元抛事产,尽行给付,军役存恤三年,私债亦依民例,权行倚阁。”

鼓鼙

亦作“ 鼓鞞 ”。1.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旧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 遣六军兵马使 张知节 、 乌崇福 、羽林军使 长孙全绪 等将兵万人为前锋,营於 韩公堆 ,盛张旗帜,鼓鞞震山谷。”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之二:“是犹毁鼎彝而铸刀剑,舍琴瑟而听鼓鼙。”

(2).借指征战。《晋书·牵秀传》:“自谓居司直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必建将帅之勋。” 唐 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诗:“万里辞家事鼓鼙, 金陵 驛路 楚 云西。”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为客贪虾菜,逢人厌鼓鼙。”

浅知

亦作“ 浅智 ”。识见肤浅。《列子·说符》:“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吕氏春秋·精谕》:“夫浅智者之所争则末矣。此 白公 之所以死於法室。” 汉 王充 《论衡·讥日》:“俗人浅知,不能实也。”

何那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奈何。 宋 曾巩 《送陈商学士》诗:“物色撩人思易狂,况躋别馆清何那?” 宋 杨万里 《发枫平》诗:“倦路愁何那,衝泥惯岂纔?”

太息

(1) 即“叹气”。

(2) 生理现象。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脉动四次,三息之后有一次深呼吸,脉五动,脉诊上称为“闰以太息”。病理情况下,若患者频频吸气,称为善太息,它是一个症状,可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宜引起

(3) 表示某种感情

陈涉太息回。——《史记·陈涉世家》

感动太息。——清· 张廷玉《明史》

年光

1.年华;岁月。 2.春光。 3.年成,年景。

草草

马虎;简陋从事;不细致或不全面;慌乱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背着包就往东站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