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督臣五首·其二·故大学士前两江总督尹继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八旗读书人,假藉词林授。

然以染汉习,率多忘世旧。

问以弓马事,曰我读书秀。

及至问文章,曰我旗人胄。

两岐失进退,故鲜大成就。

自开国至今,任事奏绩茂。

若辈一二耳,其馀率贸贸。

继善为巨擘,亦赖训迪诱。

八年至总督,异数谁能遘。

政事既明练,情性复温厚。

所至皆妥帖,自是福量辏。

能诗略如白,倡和亦颇富。

独爱驰驿喻,知寓意不留。

诗词问答

问:《五督臣五首·其二·故大学士前两江总督尹继善》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二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九

2. 皇考时擢任封疆余践阼后存者渐稀惟尹继善历年最久尹继善姓张佳前大学士尹泰子也雍正元年翰林五年迁侍讲兼户部郎中命往广东审勘藩臬两司受贿徇隐案得实即署广东按察使六年三月以内阁侍读学士往江南协办河务八月署江苏巡抚明年二月实授仍兼管河务八年署江南总督十一年迁云贵广西总督乾隆二年秋入觐以父年老乞留京授刑部尚书五年授川陜总督再调两江两广十三年大学士公傅恒经略金川尹继善往为参赞兼署陜甘总督廿一年实授两江总督兼管总河廿九年晋大学士为军机大臣仍管总督三十年召还入阁办事三十六年卒于位闻而轸悼即遣皇子奠醊赙恤有加入祀贤良祠满洲翰林中优于文学兼能通达政事者无出尹继善右且以其为皇考所留贻大臣始终任用之尹继善公正端厚所至以爱民为先务故甚得名誉临事不动声色而小大悉就理筹画河工诸务并协机要其待僚属虽若上和下睦然遇劣迹应劾者亦不多宽假以是人皆爱而畏之丁丑壬午乙酉三次承办南巡不涉华靡不事科

参考注释

八旗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读书人

(1) 被指定给别人朗读的人(如被指定在吃饭时间高声朗读的人)

(2) 知识分子;士人(你们都是读书人,知道得多)

假藉

亦作“ 假耤 ”。凭藉;借助。《墨子·尚贤中》:“此非中实爱我也,假藉而用我也。夫假藉之瓦,将岂能亲其上哉?” 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云:“古无借字,只用藉。假藉即假借。”《北史·隋蔡景王整传》:“世间贫家兄弟多相爱,由相假藉;达官兄弟多相憎,争名利故也。” 唐 白居易 《六十拜河南尹》诗:“幸遇芳菲日,犹当强健时,万金何假藉,一盏莫推辞。”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汉书·朱博传赞》曰:‘又见 孝成 之世,委任大臣,假耤用权。’ 颜师古 曰:‘假音休假。耤音以物借人之借。’又《汉书音义》曰:‘…… 晋灼 曰:若作借字,则无烦云以物借人之借,为作耤字,所以有音。’此论极当。”按,今本《汉书》作“借”。

词林

(1).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 南朝 梁 萧统 《答晋安王书》:“殽核坟史,渔猎词林。”

(2).词坛。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许昌 郭挺 元杰 ,从 李方叔 学,久蒙训导。 方叔 死, 挺 有挽诗云:‘憔悴词林失俊英,已应精爽在 蓬瀛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公诗》:“吾乡 公文介 公 鼐 , 万历 中,为词林宿望,诗文淹雅,絶句尤工。” 金婉 《为外录<词林正韵>毕书后》:“后此词林增善本,四声堪证 宋 名贤。”

(3).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 宋 王应麟 《玉海·圣文五·康定赐翰林飞白书》:“ 至和 元年九月, 王洙 为学士, 仁宗 尝以涂金龙水牋为飞白‘词林’二字赐之。” 元 卢亘 《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归钱塘》诗之二:“昭昭日月揭,胡为厌词林?” 严复 《救亡决论》:“至于成贡士,入词林,则其号愈荣,而自视也亦愈大。”

率多

大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 杨綰 为礼部侍郎,奏举人不先德行,率多浮薄。”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虔 ( 郑虔 )所焚藳,既无别本,復更纂録,率多遗忘。” 清 施闰章 《重刻<何大复诗集>序》:“风雅递变,义归正始,率多清明广大,一唱三叹之遗音焉。”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以成事验之,通人率多无行。”

忘世

忘却世情。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词:“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

弓马

骑射。亦泛指武事。《后汉书·陈龟传》:“﹝ 陈龟 ﹞家世边将,便习弓马,雄於 北州 。”《宋书·刘敬宣传》:“ 敬宣 宽厚善待士,多伎艺,弓马音律,无事不善。”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四折:“适纔孩儿往教场中演习弓马去了。”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然 圣祖 閲其骑射,大惊曰:‘南人亦有此弓马耶!’”

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及至

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

及至始皇。—— 汉· 贾谊《过秦论》

及至后世。——宋· 苏轼《教战守》

及至绵惙已极。——清· 袁枚《祭妹文》

及至中午轮船才开进长江三峡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旗人

旧称清代隶属八旗的人

两岐

亦作“ 两歧 ”。1.分为两支。《后汉书·张堪传》:“﹝ 张堪 ﹞拜 渔阳 太守……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 唐 吕温 《道州观野火》诗:“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2).指两个分岔。 南朝 齐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宋 陆游 《雪作》诗:“飞蝗扫地无遗种,瑞麦连云有两歧。” 明 李东阳 《周公神道碑》:“麦有两岐,芝有三秀。”

(3).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南朝 齐 谢朓 《答张齐兴》诗:“子肃两岐功,我滞三冬职。”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诗:“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4).借指麦子。 南朝 梁 沉约 《留真人东山还》诗:“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5).指特异之禾稼。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两岐爰少;繁絃九变,大护殊稀。”

(6).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宋史·王觌传》:“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节:“而 湘 赣 代表均已先后到 鄂 , 粤 代表 黄 君 克强 亦本在 汉阳 ,故復电催各省迅即派员赴 鄂 ,以免两歧。”

进退

(1) 前进和后退

进退不由。——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进退无颜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进退维谷

(2)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指言行适度

不知进退

成就

(1) 完成;成功

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

(2) 造就;成全

武父子亡功德,皆陛下所成就。——《汉书·李广苏建传》

她也未尝不愿意,我看你还是成就了他们吧

开国

创建国家

开国元勋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任事

担任大事

勇于任事

奏绩

取得成绩;建立功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或为干城之选,则当奏绩於疆埸。” 清 马建忠 《巴黎覆友人书》:“故 英 得 法 助,奏绩於 黑海 之滨。”

若辈

(1).你们。《宋史·忠义传五·尹穀》:“吾以寒儒受国恩,典方州,谊不可屈,若辈必当从吾已耳。”

(2).这些人,这等人。 清 黄景仁 《水调歌头·谢仇二》词:“僕虽不及若辈,颇抱古今愁。” 叶圣陶 《穷愁》:“ 阿松 大喜,念若辈得失至易,些微资财,固无足縈其心,而吾得之,奚啻啟窖藏而获珍寳?”

一二

(1) 一两个;少数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2) 一点点,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数;一两个

邀请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谈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贸贸

(1).纷乱貌。 唐 韩愈 《琴操·猗兰操》:“雪霜贸贸,薺麦之茂。” 钱仲联 集释引 方成珪 曰:“ 徐鍇 《繫传》:‘贸,犹乱也,交互之易。’” 元 郑祐 《送友还乡》诗:“萧萧风前柳,贸贸霜下草。”

(2).轻率冒失,考虑不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好笑 叶伯芬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同在一省做官,也不知道同寅这些底细;又不打听打听,便贸贸然写了信去。”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这样贸贸然大规模地发掘,也不看看风水,卜个吉凶。”

(1).目眩貌。《礼记·檀弓下》:“有饿者蒙袂辑屨贸贸然来。” 郑玄 注:“贸贸,目不明之貌。”

(2).引申为不明方向或目的。《宋史·道学传一·程颢》:“无真儒,则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沉希仪》:“至期鸣号,则诸兵立集听令。令曰:‘出某门。’旗头即引诸军贸贸行。问旗头,旗头官不知。”

(3).昏庸糊涂。《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庸庸俗士,贸贸迂儒,生前误玷于清流,巧于諛墓,死后谬驰于雅望,善于得名。” 清 钱谦益 《工部右侍郎赠尚书程公传》:“当是时,人主深居,貂璫四出,大臣环私植党,举朝贸贸然,如行雺雾中。”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无论是前一 李观 ,或后一 李观 ,都不至于这样糊涂,连 唐玄宗 死在 杜甫 之前都贸贸然无所知。”

(4).孜孜以求。贸,通“ 牟 ”。 唐 皮日休 《独行》:“故道不加於世,业鲜异於众。则其人贸贸於禄利,蚩蚩於朝廷,望天下之治,不啻於淳古也,难矣哉!”

巨擘

(1) 大拇指

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孟子·滕文公下》

(2) 比喻杰出人物;在某一方面居于首位的人物

医界巨擘

训迪

教诲开导

训迪厥官。——《书·周官》

总督

(1) 明初在用兵时派往地方巡视监察的官员;清朝始正式成为地方最高长官,一般管辖两省的军事和政治,也有管三省或只管一省的

总督胡宗宪。——《明史》

(2) 英法等国派驻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

加拿大总督

(3) 英国国王派驻自治领的代表

异数

亦作“异数”。1.等次不同;程度不一。《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后汉书·党锢传序》:“圣人导人理性……虽情品万区,质文异数,至於陶物振俗,其道一也。”《宋史·宇文昌龄传》:“天地之数,以高卑则异位,以礼制则异宜,以乐舞则异数。”

(2).奇异的术数。《后汉书·方术传序》:“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於时矣。”

(3).特殊的礼遇。 唐 钱珝 《代史馆王相公谢加食邑实封表》:“无补艰难,方怀惭惧。詎谓圣慈,忽被异数。”《宋史·岳云传》:“ 杨么 平,功亦第一,又不上。 张浚 廉得其实……奏乞推异数, 飞 力辞不受。” 清 朱之瑜 《与陈遵之书》:“ 日本国 之禁,三十餘年不留 唐 人,留弟乃异数也。”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我们当天还被 横田 留着吃了一顿午饭,这在 日本 可以说是异数的招待。”

政事

政府施政的事务

过问政事

明练

(1).熟悉;通晓。《三国志·魏志·田豫传论》:“ 田豫 居身清白,规略明练。”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任使》:“ 傪 明练庶务,操割发遣,应接如流,绰有餘地。” 宋 吴坰 《五总志》:“於舍人中选一人明练政事者,专典机密,谓之解事舍人。”

(2).明达纯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司马文王 问 武陔 :‘ 陈玄伯 何如其父司空?’ 陔 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以 子建 明练, 士衡 沉密,而不免於谬。”《明史·方逢时传》:“ 逢时 才略明练,处置边事,皆协机宜。”

情性

(1) 本性

情性殊异

(2) 性格

情性温柔

(3) 情意

一时情性相感

温厚

(1) 温柔宽厚

(2) 富足

所至

(1).所致,使其然。《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孝始人伦,忠为令德,公实体之,非毁誉所至。”

(2).结局。 宋 岳珂 《桯史·杨艮议命》:“时 韩平原 得君,权震天下, 梦与 因扣以所至, 艮 屏人愀然曰:‘是不能令终。’”

妥帖

亦作“ 妥怗 ”。亦作“ 妥贴 ”。1.稳当;合适。 晋 陆机 《文赋》:“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南齐书·文学传·陆厥》:“岨峿妥怗之谈,操末续颠之説。”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文字皆妥贴,业术无倾敧。”《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小人们商议,不如教他写一纸靠身文书,方才妥帖。” 朱自清 《背影》:“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

(2).安定。 唐 杜甫 《故司徒李公光弼》诗:“拥兵镇 河 汴 ,千里初妥贴。”《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元年》:“ 泌 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 泌 到,自妥贴矣。’” 清 陈维崧 《 * ·上巳阴雨慨然成咏》词:“宾朋妥贴,心情安顿。”

(3).平静,宁静。 唐 陆龟蒙 《奉和太湖诗·初入太湖》:“斯须风妥怗,若受命平秩。” 宋 史达祖 《醉落魄》词:“江痕妥贴,日光熨动黄金叶。”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门前山妥帖,窗外竹横斜。”

(4).齐备,停当。《英烈传》第四七回:“正在安置妥贴,只听一声炮响喨,即便同时发作起来。”《老残游记》第十九回:“一一安排妥帖。” 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十箱书收拾妥帖,至少要五点钟。”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倡和

(1).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应答。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礼记·乐记》:“倡和清浊。” 孔颖达 疏:“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

(2).指以诗词相酬答。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五:“﹝ 陈后主 ﹞与倖臣各製歌词,极於轻荡,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全凭着花月为媒,共佳人倡和传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赵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旧屋,供饔飱,彼此倡和。”

(3).一人提出主张,他人附和,以相呼应。《左传·昭公十二年》:“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 杜预 注:“不相违也。”《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宰相 卢携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其后上无明君,朝无是非,诸名士乃争相倡和,树朋党,然上下知畏清议, 汉 之赖以维持者数十年。”

(4).犹倡随。特指夫唱妇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河 北人事,多由内政……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驰驿

驾乘驿马疾行。《魏书·邢峦传》:“司徒 崔浩 对曰:‘ 颖 卧疾在家。’ 世祖 遣太医驰驛就疗。”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北雁送驰驛,南人思饮冰。” 清 林则徐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照得本部堂奉旨驰驛前往 广东 查办 海口 事件,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

寓意

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深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