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余荐鸮听易惠诗一首

作者:陈藻 朝代:宋代

谢余荐鸮听易惠诗一首原文

向得追随父祖间,引来重结子孙懽。
自嗟三世须臾见,不有余生地遇难。
诗社已收风月美,举场只用秕糠残。
百钱聊买时文看,容易如君直换官。

诗词问答

问:谢余荐鸮听易惠诗一首的作者是谁?答:陈藻
问:谢余荐鸮听易惠诗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藻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藻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追随

(1)

(2) 仿效前人的事迹

(3) 跟随

经常追随着他的记者们

父祖

父亲和祖父。泛指祖先。《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卿昔为 本初 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魏鉴勋 袁闾琨 《试论皇太极的改革及智囊团》:“﹝ 努尔哈赤 ﹞提出‘七大恨’,以报父祖之仇为号召,组织 女真 人起兵反 明 ,得到了 女真 人民的拥护。”

引来

(1) 由某种吸引力而集合,集拢,集中,收集

气球放出时引来了一小群观众

(2) 引起注意而走过来

这煤油灯…一定会将几英里内任何 * 的红皮肤印第安人引来

重结

(1).谓郁结之甚。《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心重结,意不舒。”

(2).重新缔结。《花月痕》第六回:“千回万转情难灭,双飞若註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三世

(1) 三代,常指祖孙三代

(2) 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不有

没有

无所不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余生

(1) 指人的晚年

(2) 幸存的生命

劫后余生

遇难

(1) 意外死亡

(2) 被谋杀

(3) 遭遇危难

(4) 遇险

诗社

诗人定期聚会做诗吟咏而结成的社团。 宋 马令 《南唐书·儒者传上·孙鲂》:“及 吴武王 据有 江 淮 ,文雅之士駢集,遂与 沉彬 、 李建勋 为诗社。”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元 季国初,东南人士重诗社,每一有力者为主,聘诗人为考官,隔岁封题于诸郡之能诗者,期以明春集卷,私试开榜次名,仍刻其优者,略如科举之法。”《红楼梦》第三七回:“ 黛玉 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就是诗翁了。’”

收风

指犯人放风后返回牢房。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二一章:“他凝望着一间间牢房依次放风,依次收风。”

举场

科举考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进士为时所尚久矣……其都会谓之举场。” 唐 张籍 《送李馀及第后归蜀》诗:“十年人咏好诗章,今日成名出举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来到京中,在举场东边,租了一个下处。”

秕糠

(1) 瘪谷和米糠

(2) 比喻没有价值的或无用的东西

时文

科举时代称应试的文章,特指八股文

粗粗地记得几篇时文

容易

(1) 可能性大

容易上当

(2) 不费什么力或没什么困难

不是这么容易能下来的

(3) 轻松自在地;流畅地

现在糊墙纸很容易撕下来

如君

妾的别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