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

作者:章甫 朝代:宋代

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原文

钟山夜半发奇怪,火光炽然脱三昧,法筵龙象不须惊,宝公留得眉毛在。
食轮才转1一11*1轮随,楼台金碧还相辉。
大千经卷何处觅,刚禅藏在僧伽叶。
如来言语皆真实,别有真经名第一。
琅函宝藏不能收,若遇知音请拈出。

诗词问答

问: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的作者是谁?答:章甫
问: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章甫的名句有哪些?答:章甫名句大全

章甫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书法欣赏

章甫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书法作品欣赏
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钟山

(1).山名。在 昆仓 西北。一说即 昆仑 。其地多产美玉。《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 钟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训》:“譬若 钟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高诱 注:“ 崑崙 也。”《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至 崑崙 之 悬圃 兮,采 钟山 之玉英。” 王逸 注:“ 钟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絃以 园客 之丝,徽以 钟山 之玉。”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处极北,为苦寒之地。《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袁珂 校注:“ 钟山 以其不见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谓‘魂乎无北,北有 寒山 , 逴龙 ( 烛龙 )艳只’之‘寒山’也。”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烛龙 昼夜於 钟山 ,鹏云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 三国 吴 孙权 避祖讳,更名 蒋山 。至 宋 复名 钟山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清 陈维崧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钟山 后湖, 长干 夜乌。”

夜半

见“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铁椎传》

奇怪

(1) 稀奇特异

一种奇怪的病

(2) 不寻常的人或事物

奇怪时来。——《管子》

(3) 觉得奇异;惊奇

很奇怪,六月天会下雪

火光

(1) 火焰发出的光

火光冲天

(2) 明亮而微微摇曳的火焰

炽然

(1).猛烈地燃烧。《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然之火。”《法苑珠林》卷一一五:“是时大王闻臣语已,转復闷絶,失念躃地,忧愁盛火,炽然其身。” 明 宋濂 《清斋偈》:“火纵能燎原,炽然不可遏,苟非遘香木,香气从何起?”

(2).火盛貌。《法苑珠林》卷八:“良由三毒猛火烧心,炽然不絶,故受斯苦。”

(3).用以喻气焰很盛。《新唐书·宦者传上·骆奉先》:“擢 奉先 军容使,掌畿内兵,权焰炽然。”《文献通考·田赋五》:“ 檜 晚年怒不可测,而 泳 其亲党,兇燄炽然。”《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繇来捕盗皆为盗,贼党安能不炽然?”

(4).猛烈貌;强烈貌。 金 元好问 《清真观记》:“荡然大坏不收之后,杀心炽然如大火聚。” 明 李贽 《书<决疑论>前》:“众苦炽然生,而真空未尝生;众苦卒然灭,而真空未尝灭。” 清 龚自珍 《简炼法》:“知无可念,而炽然念;知无所生,而炽然生。”

(5).明亮貌。 明 宋濂 《跋<金刚经>篆书后》:“随写随空,不见有跡,光明炽然,徧覆大千。”

(6).明白貌。 宋 范成大 《包山寺》诗:“槁衲昔开山,至今坐道场。炽然説慈忍,禪海薰戒香。” 明 袁宗道 《读<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然炽然分别取捨,亦未尝失赤子之心。”

三昧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法筵

佛教语。指讲经说法者的座席。引申指讲说佛法的集会。《楞严经》卷一:“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道帙长摈,法筵久埋。” 清 姚鼐 《魏三藏菩提流支在胡相国第译<金刚经>刻石拓本》诗:“糜烂战鬭峻刑网,穷饰寺庙开法筵。”

龙象

(1).龙与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大般涅槃经》卷二:“世尊,我今已与诸大龙象菩萨磨訶萨断诸结漏。”

(2).指高僧。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二边云彻,方知实相之尊;十刹风行,乃识真如之贵。将使龙象緇服,维明克允。” 清 钱谦益 《<空一斋诗>序》:“ 紫柏大师 以法门龙象,唱道东南。”

(3).指罗汉像。 唐 罗隐 《甘露寺火后》诗:“只道鬼神能护物,不知龙象自成灰。” 宋 苏轼 《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 * 阿罗汉·第十一罗怙罗尊者》:“龙象之姿,鱼鸟所惊。” 清 顾炎武 《重登灵岩》诗:“山静鼪猱栖佛地,堂空龙象散诸天。”

(4).象中体格壮健高大者。《维摩经·不思议品》:“譬如 迦叶 ,龙象蹴踏,非驴所堪。” 嘉祥 疏:“此言龙象者,只是一象耳,如好马名龙马,好象云龙象也。”

(5).指皇帝。 五代 齐己 《寄吴国西供奉》诗:“瑶闕合陪龙象位,春山休记鷓鴣啼。”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爰竭蚍蜉之诚,仰干龙象之驭。”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眉毛

眼眶上缘长的毛

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金碧

(1).金和玉。《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

(2).金黄和碧绿的颜色。 唐 罗邺 《上阳宫》诗:“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宋 苏轼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壮丽殊。”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

(3).金马、碧鸡。《文选·陆机<演连珠>》:“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 刘孝标 注引《汉书》:“或言 益州 有 金马 碧鸡 之神,可醮而致。” 唐 陈子昂 《送殷大入蜀》诗:“ 蜀 山金碧地,此地饶英灵。”参见“ 金马碧鸡 ”。

(4).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还相

轮流;递相。《礼记·礼运》:“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 孔颖达 疏:“犹若孟春则建寅之月为诸月之本,仲春则以建卯之月为诸月之本,是还迴迭相为本也。”《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叡 大兴众役,还相攻伐。”《魏书·杨津传》:“ 洛周 脱 津 衣服,置地牢下,数日,欲将烹之,诸贼还相諫止,遂得免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竇儼 ﹞判太常寺,校管籥鐘磬,辨清浊上下之数,分律吕还相之法,去 京房 清宫一筦,调之二年,方合大律。”

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称。 晋 道恒 《释驳论》:“故神暉一震,则感动大千。” 宋 苏轼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赵朴初 《满庭芳·为人民大会堂作》词:“气吞大千, 天安门 外, 泰岱 壮严。”

经卷

指宗教经典

经卷雕板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僧伽

(1).梵语的译音。意为大众。原指出家佛教徒四人以上组成的团体,后单个和尚也称“僧伽”。简称为僧。 唐 刘行敏 《嘲李叔慎贺兰僧伽杜善贤》诗:“ 叔慎 骑乌马,僧伽把漆弓。”《西游记》第六七回:“那个僧伽,披领袈裟,先谈《孔雀》,后念《法华》。”

(2).梵语。狮子。《孔雀王咒经》卷下:“ 阿难 ,南方四夜叉大军主住南方,常守护南方,其名如是:僧伽、优波僧伽、偿起罗、旃陀那。” 波罗 注:“﹝僧伽﹞, 梁 言师子。”

(3).国名。指今 斯里兰卡 。旧称 狮子国 。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古里国》:“﹝ 古里国 ﹞当 巨海 之要,去 僧伽 密邇,亦西洋诸番之马头也。” 冯承钧 校注:“《岛夷志略》作‘僧伽剌’,即 锡兰山 之梵名。”

(4).人名。为 西域 名僧,俗姓 何 , 龙朔 初入 唐 ,於 泗州 建寺,后居 荐福寺 。世称其为 观音大士 化身。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号号 僧伽 ,有时与我论二车。”

(5).借指 观音大士 或其塑像。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诵真经三迴九转,敲鐘罄动地惊天,总不过是对 僧伽 发舒嗟怨。”参阅《太平广记》卷九六引《纪闻录·僧伽大师》。

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言语

说话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人之言语。——唐· 杜牧《阿房宫赋》

真实

与事实相符

真实的故事比虚假的小说还要奇妙

真经

(1).道教的经书。《隋书·经籍志四》:“ 嵩山 道士 寇谦之 自云:‘尝遇真人 成公兴 ,后遇 太上老君 ……其后又遇神人 李谱 ,云是 老君 玄孙,授其图籙真经,劾召百神。’”《旧唐书·玄宗纪下》:“ 庄子 号为 南华真人 , 文子 号为 通玄真人 , 列子 号为 冲虚真人 , 庚桑子 号为 洞虚真人 。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俺待向花前诵真经几巡,启金炉把名香 * 。”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俺自会诵真经,焚寳篆,把凡心洗。”

(2).比喻好的经验。 徐慎 《四书记》:“你就把这条真经向大家传一传。”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琅函

(1).书匣的美称。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八四:“琅函锦篋深韜袭,留付 松阴 后辈看。”

(2).指道书。 宋 晁补之 《引驾行·长春》词:“待琅函深讨,芝田高隐去偕老,自别有壶中永日,比人间好。” 金 赵秉文 《鲁直乌丝襕黄庭》诗:“《太清虚皇玉景经》,琅函琼笈秘始清。”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仙经》:“琼文、藻笈、琳篆、琅函、皆指道书也。”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之二九:“诗成便返青天去,遗下琅函第几籤。”

(3).犹华翰。 清 顾炎武 《答李紫澜》:“春来两接琅函,著作承明,紬书金匱,自不负平生之所学。”

宝藏

(1) 蕴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

开发地下宝藏

(2) 泛指储藏的珍宝或珍贵物品

雕刻艺术的宝藏

(3) 犹宝库。指其中储藏的大宗宝物

掘得一宝藏,纯是水晶珠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遇知

受到赏识。 唐 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子之遇知於 卢公 ,真所谓知己者也。” 宋 佛印 《致苏东坡书》:“尝读 退之 《送李愿归盘谷序》, 愿 不遇知於主上者,犹能坐茂树以终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