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仓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填仓日原文

月正己过二十五,阳和布作新春景。

东风次第催物华,隔窗晴度迟迟影。

共传此日填仓节,不吃糜饭惟嚼饼。

青青早韭列盘香,细细茆芹入齿冷。

食罢高斋步几回,帘栊深锁炉烟静。

更喜今朝风日佳,豫卜黄云堆万顷。

诗词问答

问:填仓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填仓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梗韵 出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十五

参考注释

正己

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礼记·中庸》:“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 唐 李翱 《答侯高第二书》:“君子正己而须之尔,虽圣人不能取其容焉。” 明 张居正 《与蓟辽督抚书》:“夫省文以期实效,坦怀以合暌贰,正己以振威稜,乃渠今日最切务也。”

和布

(1).宣布。和,通“ 宣 ”。《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和,当读为宣……和布者,宣布也。”

(2).和畅布散。《云笈七籤》卷五八:“气在丹田中,诸臟不隔,周流和布,无所不通。”

作新

《书·康诰》:“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 殷 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孔 传:“弘王道,安 殷 民,亦所以惟助王者居顺天命,为民日新之教。”本意谓教导 殷 民,服从 周 的统治。后因以“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 宋 苏轼 《王安石赠太傅制》:“具官 王安石 少学 孔 孟 ,晚师 瞿 聃 ,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粃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

春景

春光;春天的光景

诱人的春景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次第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物华

(1).自然景物。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一:“离念已鬱陶,物华復如此。” 唐 杜甫 《曲江陪郑南史饮》诗:“自知白髮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清 金农 《游窦氏别圃》诗:“駘荡春游恋物华,已忘寄跡在天涯。”

(2).物的精华。参见“ 物华天宝 ”。

迟迟

(1) 行动比必要的或有时是想象的更为缓慢,久久不能完成

迟迟得不到结果

(2) 迟缓;拖延时间

迟迟才作出判决

共传

谓大家都传诵或称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 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唐 杜甫 《奉赠王中允维》诗:“共传收 庾信 ,不比得 陈琳 。”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共传 滇 神出水献,赤龙拔鬚血淋漓。”

填仓

旧俗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吃丰盛的饭食,并往粮囤里添点粮食,表示吉利

不吃

(1)

避免(如错误的、不合适的,令人讨厌的或有害的事物)

正常的吃素的人只是不吃鱼、肉和禽类

(2)

有意避开某事物;放过

不吃最后一道甜食

(3)

不买帐

软硬不吃

青青

(1) 茂盛的样子

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

郁郁青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尽荠麦青青。——宋· 姜夔《扬州慢》

(2) 墨绿色

云青青兮欲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客舍青青柳叶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盘香

绕成螺旋形的线香

细细

(1).轻微。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微微承委珮,鑪烟细细驻游丝。” 宋 晏殊 《清平乐》词:“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足心有小孔,如锥刺者,细细有血出。”

(2).仔细。 宋 苏辙 《葺居》诗之四:“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红楼梦》第九四回:“你竟叫 赖大 带了去细细的问他的本家儿有人没有。” 赵树理 《登记》:“ 小飞蛾 呢?自从 燕燕 和 艾艾 走出去,她把 小晚 这一家子细细研究了好几遍。”

(3).缓缓。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之七:“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山桃溪杏两三栽,嫩蕊商量细细开。”《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请坐下,再细细商议。” 杨朔 《风暴》:“时候才三更多天,霜在细细地落。”

(4).密密。 宋 苏轼 《风水洞和李节推》之二:“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巗。”

齿冷

露齿笑人,久之觉冷,极言讥笑嘲讽之甚

人笑褚公,至今齿冷。——《南史·乐预传》

高斋

(1).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 唐 孟浩然 《宴张别驾新斋》诗:“高斋徵学问,虚薄滥先登。” 明 徐祯卿 《在武昌作》诗:“高斋今夜雨,独卧 武昌 城。”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 天梅居士 侍者:昨岁自 江户 归国,拟于桂花香里,趋叩高斋,而竟不果。”

(2). 唐 杜甫 书斋名。 唐 杜甫 《宿江边阁》诗:“暝色延山逕, 高斋 次水门。” 宋 陆游 《东屯高斋记》:“ 少陵先生 晚游 夔州 ,爱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 高斋 。质於其诗,曰‘次水门’者, 白帝 城之 高斋 也;曰‘依药饵’者, 瀼西 之 高斋 也;曰‘见一川’者, 东屯 之 高斋 也。故其诗又曰:‘ 高斋 非一处。’”

帘栊

(1).亦作“ 帘笼 ”。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华<离情>》:“秋月映帘笼,悬光入丹墀。” 宋 史达祖 《惜黄花·定兴道中》词:“独自捲帘櫳,谁为开尊俎!恨不得御风归去。” 明 徐元 《八义记·宴赏元宵》:“开宫扇,起帘櫳,满堂笑语与民同。” 陈毅 《游阳朔》诗:“竹林茅舍时出现,后有飞瀑透帘櫳。”

(2).指闺阁。 唐 李昂 《赋戚夫人楚舞歌》:“ 汉王 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櫳人已荐。” 清 吴伟业 《西田招隐》诗之二:“曲处通帘櫳,茶香具含蓄。”

炉烟

见“ 炉烟 ”。

亦作“ 炉烟 ”。1.熏炉或香炉中的烟。 南朝 梁简文帝 《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臺。” 宋 苏轼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炉烟暗递浩歌声。”

(2). 庐山 香炉峰 的云气。借指 香炉峰 。 宋 梅尧臣 《寄王江州》诗:“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炉烟。潮到 盆城 否?犹期信可传。”

(3).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 唐 无名氏 《元日观上公献寿赋》:“趋云陛以陈词,向炉烟而稽首。” 唐 韦应物 《燕李录事》诗:“与君十五侍皇闈,晓拂炉烟上赤墀。” 唐 方干 《送杭州李员外》诗:“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

(4).指炉火。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一本作“ 罏 ”。

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日

(1).风与日。谓风吹日晒。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指天气;气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 未央 游。” 清 卓尔堪 《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

(3).犹风光。 唐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 洛城 风日道,明年风色信还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枕》:“ 元 陈孚 诗:‘ 居庸 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见説 华山 风日好,何如移伴白云眠。’” 清 姚鼐 《赠孙雨窗》诗:“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参见“ 风光 ”。

豫卜

(1).谓预先占卜。《清史稿·礼志一》:“郊庙祭祀,祭前二岁十月,钦天监豫卜吉期。”

(2).犹预料。 梁启超 《说国风上》:“故常于事前豫卜事后之成绩,常以先见防弊于未然。”

黄云

(1).黄色的云气。(1)天子气。《古微书·洛书纬》:“ 黄帝 起,黄云扶日。”《宋书·符瑞志上》:“ 帝尧 之母曰 庆都 ,生於 斗维 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 尧 之诞生,常有黄云垂覆; 舜 之御宇,常有黄云凝空。”(2)祥瑞之气。《汉书·郊祀志上》:“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姦诈,乃以礼祠,迎鼎至 甘泉 ,从上行,荐之。至 中山 ,晏温,有黄云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一》:“ 沉佺期 《改年观赦》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3)雪天之云。下雪天云特黄于常云,故称。 宋 曾巩 《咏雪》:“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2).黄尘;沙尘。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 唐 孟郊 《感怀》诗:“登高望寒原,黄云鬱峥嶸。” 明 王世贞 《立春前一日过尹汝渔副使饮》诗:“落日千门飞鴈去,黄云一骑按雕迴。”

(3).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一:“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 仇兆鳌 注:“塞云多黄,故公诗云‘黄云高未动’,又云‘山晚黄云合’。” 明 李梦阳 《石将军战场歌》:“黄云落日古骨白,砂砾惨淡愁行人。”

(4).比喻成熟的稻麦。 宋 王安石 《同陈和叔游齐安院》诗:“繅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 明 高启 《看刈禾》诗:“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

万顷

(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

(2).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宋 杨万里 《过金沙洋望小海》诗:“须臾满眼贾胡舩,万顷一碧波黏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但愿父作公卿,子作状元,给我挣下万顷庄田。” 艾青 《在浪尖上》诗:“你在万里晴空下,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