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方寺丞方湖韵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次方寺丞方湖韵原文

晚来吉语到茅椽,太华诗翁约泛莲。
况有邹枚同预宴,可能李郭独如仙。
帝犹给我还山俸,天不需人买月钱。
挥手闯门冠盖客,急归勿搅甕间眠。

诗词问答

问:次方寺丞方湖韵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次方寺丞方湖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晚来

傍晚;入夜。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郭沫若 《芭蕉花》:“白日里家务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吉语

好消息;吉祥的言辞。《汉书·陈汤传》:“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闻子高第日,正从相公丧。哀情逢吉语,惝怳难为双。” 宋 陆游 《古别离》诗:“ 紫姑 吉语元无据,况凭瓦兆占归日。” 清 沉初 《西清笔记·记职志》:“一屏拟吉语四字为题,又作四言八句颂,署名题其上。” 韦君宜 《牺牲者的自白》:“按照卜来的吉语,他一两个月就会回来。”

茅椽

草盖的屋顶。谓简陋的居室。《红楼梦》第一回:“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以妨我襟怀。”

太华

山名。即西岳 华山 ,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南,因其西有 少华山 ,故称 太华 。《书·禹贡》:“ 西倾 、 朱圉 、 鸟鼠 ,至於 太华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 太华之山 ,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诗翁

指负有诗名而年事较高者。后亦为对诗人的尊称。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诗翁憔悴斸荒棘,清玉刻佩联玦环。” 金 元好问 《山邨风雨扇头》诗:“总为诗翁发兴新,直教画笔亦通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花城》1981年第3期:“而她的白发诗翁 李老怪 已经端坐在窑洞门口的小板凳上。”

邹枚

汉 邹阳 、 枚乘 的并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梁王 与 邹 、 枚 、 司马相如 之徒极游于其上。”两人皆以才辩著名当时。后因以“邹枚”借指富于才辩之士。 唐 王维 《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侍从有 邹 枚 ,琼筵就水开。” 宋 张孝祥 《西江月》词:“坐中宾客尽 邹 枚 ,盛事它年应记。” 清 周亮工 《戊子上元独坐旧雨堂感怀》诗之二:“莫向 梁园 怀盛事, 邹 枚 词赋更谁存。”

预宴

参加宴会。《旧唐书·于志宁传》:“ 太宗 命贵臣内殿宴,怪不见 志寧 ,或奏曰:‘敕召三品已上, 志寧 非三品,所以不来。’ 太宗 特令预宴,即加授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

可能

可能性

不相信有发生惨剧的可能

李郭

(1). 东汉 李膺 与 郭泰 的并称。按, 郭泰 ,《后汉书》作者 范晔 避父讳改作 郭太 。

(2). 唐 代名将 李光弼 与 郭子仪 的并称。 唐 颜真卿 《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李公神道碑铭》:“ 临淮 、 汾阳 秉文武忠义之资,廓清 河 朔 ,保乂王室,翼载三圣,天下之人,谓之 李 郭 。” 宋 文天祥 《平原》诗:“ 唐 家再造 李郭 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文如 元 白 ,武若 李 郭 。” 清 王式丹 《睢阳庙》诗之一:“名先 李 郭 悬青简,血并 南雷 染碧莎。”

还山

(1).致仕;退隐。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末自 夏汭 ,固乞还山。权憇 汝南县 境,固非息心之地。”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喜归》词:“再拜谢不敏,早晚乞还山。” 清 汪懋麟 《九月十三日还山》诗之一:“幸遂还山愿,萧然去国轻。”

(2).方言。山区人称死后葬于山上。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六:“有人劝这老倌不立继,开导他说:‘你有六七亩好田,饱子饱药,百年之后,还怕没得人送你还山?’”

月钱

按月付给的零用钱

挥手

挥动手臂或手中拿着的东西表示信号、问候或致敬

不住地向他挥手,直到列车在远处消失

闯门

在门内引头而望。 宋 陆游 《赠汪叔潜》诗:“低簷小屋桑竹村,忽辱君来问亡恙。蹶然揽衣起闯门,裹饭仍烦远相餉。”

(1).突然直入门内。 宋 陈造 《房陵》诗之六:“已借蜡钱输麦税,免教缉捕闯门来。”

(2).犹串门。到别人家走动。 草明 《乘风破浪》二一:“啊, 小杨 ,你怎么有工夫闲闯门?”

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 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