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怀军前十四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冬月怀军前十四韵原文

千军踰老上,五月定伊犁。

尽抚准噶尔,生擒达瓦齐。

成功真太速,居盛戒无倪。

天道满招损,人情利致迷。

樊崇降顿悔,哱拜志全携。

狼子心终野,鹰雏饱不栖。

伤心缘失楚,嫌畏已连氐。

乌合知难固,蛮封况各提。

王师因示讨,义问岂应稽。

念彼荷戈者,仍吟击鼓兮。

雪山经岨峿,铁甲卧寒凄。

为此心常恻,宁能乐独禔。

驰书怜驿马,问夜达晨鸡。

露布重殷伫,永清绥狄鞮。

诗词问答

问:冬月怀军前十四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冬月怀军前十四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冬月怀军前十四韵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九

2. 平声

参考注释

老上

本为 汉 初 匈奴 单于名号。后用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 死,子 稽粥 立,号曰‘老上单于’。”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躡 冒顿 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 宋 王禹偁 《宣徽南院使郭公墓志铭》:“焚老上之庭,横行域外。”

准噶尔

清 卫拉特蒙古 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 绰罗斯 为姓,故又名 绰罗斯部 。原游牧于 天山 北路 塔尔巴哈台 东和 博克河 、 萨里山 一带,后以 伊犁 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 天山 南路。 乾隆 二十年(1755年)为 清 军击溃。《清史稿·地理志二五》:“ 杜尔伯特部 十六旗:至京师六千餘里。 元 臣 孛罕 之裔,姓 绰罗斯 ,六传至 额森 ,即 乜先 ,生二子。长 伯罗纳哈勒 ,为 杜尔伯特部 祖,次 额斯墨特尔诺颜 ,为 準噶尔部 祖。”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昔 準噶尔 跳踉於 康熙 , 雍正 之两朝,而电埽於 乾隆 之中叶。”

生擒

活着捉住

生擒逃犯

成功

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三国演义》

无倪

没有边际。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一:“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 王琦 注:“倪,际也。” 唐 李商隐 《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恍惚无倪明又暗,低迷不已断还连。” 清 魏源 《中盘松》诗:“峯势合成围,行行无所往。窔奥迴无倪,但闻空谷响。”

天道

自然规律

天道变化。——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狼子

(1).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斩 羽 及子 平 于 临沮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蜀记》:“ 权 欲活 羽 以敌 刘 曹 ,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 曹公 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南唐 陈陶 逸句:“饮水狼子瘦,思日鷓鴣寒。”

(2).草名。狼牙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狼牙》。

不栖

(1).不栖止。 晋 刘琨 《答卢谌》诗:“匪桐不栖,匪竹不食。”

(2).引申为不萦绕。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

伤心

心里非常痛苦

别为这事伤心

乌合

(1).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晋书·慕容廆载记》:“ 廆 曰:‘彼信 崔毖 虚説,邀一时之利,乌合而来耳。’”《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飞乌见食,羣集而聚啄之,人或惊之,则四散飞去;故兵以利合无所统一者,谓之乌合。”《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术 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谢嗣凤 ﹞散家财,结同教,招亡命,乌合数千人,揭竿而起。”

(2).指暂时凑合的一群人。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不若移一旅之师……随宜扑翦,联楼结寨,渐次烧除,兔窟既破,乌合焉栖?”参见“ 乌合之众 ”。

王师

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蛮夷猾夏……拒逆王师。”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宣和遗事》前集:“王师问罪固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 郁达夫 《闻杨云史先生之讣》诗:“最怜家祭传遗训,犹盼王师灭 贺兰 。”

义问

善声;美好的声誉。《诗·大雅·文王》:“宣昭义问。” 毛 传:“义,善。” 孔颖达 疏:“布明其善声,闻於天下。”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问,读为‘令闻不已’之闻,言明昭善名於天下也。” 晋 陆云 《祖考颂》:“天纲与先代比隆,义问与前修接响。”

击鼓

打鼓作声;用鼓声打出信号或表示愿望

击鼓(吹号)要求休战谈判

雪山

常年积雪的高山

岨峿

(1).本指山交错不平貌。引申为抵触,不合。 晋 陆机 《文赋》:“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南齐书·文学传·陆厥》:“岨峿妥怗之谈,操末续颠之説,兴玄黄於律吕,比五色之相宣,苟此秘未覩,兹论为何所指邪?”

(2).指不顺当。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贾岛》:“况味萧条,生计岨峿。”

铁甲

(1) 古代用铁片连缀而成的战衣;铁制的铠甲

(2) 装甲的

铁甲车

为此

因为这个;有鉴于此

我们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驰书

急速送信。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契丹 兵果自退,而续驰书至,求通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公阴与谋,驰书与所善之 王太史 ,而致 九郎 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比千八百二十三年, 伦敦 之希腊协会驰书托 裴伦 ,请援 希腊 之独立。”

驿马

(1) 一种供邮政骑手或乘骑邮政使用的马

(2) 在驿站中准备替换其它马匹以便旅行者立刻继续前进的马匹

晨鸡

亦作“ 晨鷄 ”。报晓之雄鸡。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四:“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金 段成己 《虞坂晓行》诗:“林外晨鸡第一声,陇头残月伴人行。” 明 文徵明 《辛亥除夕守岁》诗:“香消酒冷人初静,忽报晨鷄第一声。” 李广田 《银狐集·平地城》:“因为他们夜里起来掌灯作活,把神灵惊动了,等到晨鸡一叫,一切都算完事。”

露布

(1).不缄封的文书。亦谓公布文书。《东观汉记·李云传》:“ 白马 令 李云 素刚,忧国,乃露布上书。”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人有劝 术 ( 袁术 )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 宋 法常 《渔父词》词:“此事《楞严》尝露布,梅华雪月交光处。”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查如龙 ﹞为血书一通上 平西 ( 平西王 吴三桂 )……令一童子于王府上之。其意欲露布此书于人,胁王以不得不从之势。”

(2).军旅文书。(1)征讨的檄文。《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 帝 时,大司农 弘农 董遇 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后 马超 反, 超 劫 洪 ( 贾洪 ),将诣 华阴 ,使作露布。 洪 不获已,为作之。司徒 钟繇 在东,识其文曰:‘此 贾洪 作也。’”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露布》:“自 贾洪 作此讨 曹操 后,遂专用于军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 桓温 )北征, 袁虎 ( 袁宏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露布降封豕,琱戈扫孽鲸。”(2)告捷文书。《周书·吕思礼传》:“ 沙苑 之捷,命为露布,食顷便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露布》:“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从征》:“捷书不必通家信,露布先须达帝京。” 陈玉树 《乙酉春有感》诗:“瘴海珠江驰露布,金戈铁马逐天骄。”

(3).泛指布告、通告之类。 三国 魏 曹操 《表论田畴功》:“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诱胡众。”《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 庞勛 自谓无敌於天下,作露布,散示诸寨及乡村。” 王蒙 《歌神》五:“大街上贴出了通缉‘现行反革命分子’ 艾克兰穆 的露布,露布右上方还有他的一寸半身照。”

狄鞮

(1).古代翻译西方民族语言的人。《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孔颖达 疏:“鞮,知也,谓通传夷狄之语,与中国相知。”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 周 室受命,经典备存,象寄狄鞮,随方受职。”后泛指通译官,翻译人员。 宋 黄庭坚 《款塞来享》诗:“圣主敷文德,降书付狄鞮。”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惜哉国学舍,未及设狄鞮。”

(2).古地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俳优、侏儒、 狄鞮 之倡。”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韦昭 云: 狄鞮 ,地名,在 河内 ,出善唱者。”一说西戎乐名。见《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郭璞 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