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凤阳原文

凤阳设巡道,兼以司榷务。

职可自觐见,却以卓异赴。

此乃被灾地,宣召问民苦。

据称慎查赈,实鲜沟壑剧。

春雨沾二麦,大田胥种布。

麦苗需晴晒,尚有求晴处。

闻之为欣庆,更感天恩顾。

颇符毕沅言,吾诗乃过虑。

阅历要贵多,毋必与毋固。

灾区民渐安,元气难遽复。

抚循事尚繁,尔任返应速。

明当即引见,特旨传铨部。

诗词问答

问:凤阳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凤阳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四

2. 叶

参考注释

凤阳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用“凤阳”指朝阳。 唐 温庭筠 《和友人溪居别业》:“积润初销碧草新,凤阳晴日带雕轮。”

巡道

(1). 清 代官名。 唐 代遣使分道出巡,称分巡某某道。 明 代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还有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官员,负责巡察州、府、县的政治、司法等方面的事情,称分巡道、兵巡道等。 清 废副使、佥事等官,简称巡道。《清史稿·职官志三》:“寻改置布政使左、右参议,是为守道;按察使副使、僉事,是为巡道。”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 天津 巡道 陆建瀛 言,洋人所求,前三事大,后三事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所以制臺打算委巡道代理藩司,以便中丞好交卸赴新任去。”

(2).指巡查铁路轨道,以保障安全运行。从事该项工作的铁路工人称巡道工。 张承信 《闪光的道钉》诗:“巡道工,肩挎小包手持镐,千里铁道去巡逻。”

榷务

见“ 榷货务 ”。

觐见

进见,谒见;朝见

觐,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于五礼属宾礼。——《仪礼·觐礼》疏

卓异

高出于一般;出众

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宣召

谓帝王召见臣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盖学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无因得入。” 明 冯惟敏 《朝元歌·闲情》曲:“百年长啸,谁承望九重宣召?”《红楼梦》第八三回:“昨日奉过旨意,宣召亲丁四人,进里头探问。”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一种永远是春光明媚,等待皇帝宣召的世界里。”

据称

据他人声称;据说

查赈

(1).检查灾情,赈济灾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辛酉工赈》:“辛酉夏,霖雨数旬, 永定河 漫口,水淹 南苑 ……又特简大臣四出查賑,截南漕数十万石,以备缓急。”

(2).检查赈济灾区灾民的工作情况。如:查赈人员巡视灾区时,灾民都已领到救济物资。

沟壑

溪谷,山涧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填沟壑”,此处是死的意思

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春雨

(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二麦

大麦、小麦。《宋书·武帝纪》:“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三:“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 清 钮琇 《觚賸·广东月令》:“﹝正月,﹞二麦黄。”

大田

(1) 面积很大种有作物的田地

大田还没有开镰,人们都呆在家里打杂

(2) 指良田

麦苗

麦作物的幼苗

欣庆

欢悦庆幸

他欣庆自己脱离了险境

恩顾

谓尊长所给予的关心照顾。《周书·艺术传·姚最》:“ 宣帝 嗣位…… 最 以陪游积岁,恩顾过隆。”《旧唐书·萧嵩传》:“露布至,帝大悦,授 嵩 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官一子,恩顾第一。”《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感蒙泰山恩顾,可知是好!”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二幕:“吓吓吓,所以还要请十八皇子恩顾恩顾啦。”

过虑

忧虑不必忧虑的事;过分忧虑

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 贾政并京营节度使 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红楼梦》

阅历

(1) 指过去所经历的事迹

阅历三旬,贼以飞梯,鹅车,木驴等四面齐攻,城欲陷者数。——《旧唐书·吐蕃传》

(2) ;或历任的职务

阅历浅

要贵

犹显贵,权贵。《隋书·酷吏传·厍狄士文》:“ 士文 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毋必

(1).不持绝对的态度。谓能因时变通。《论语·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何晏 集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故无专必。”

(2).不必。《汉书·杜钦传》:“详择有行义之家,求淑女之质,毋必有色声音技能,为万世 * 。”

毋固

(1).谓不可鄙野而不知礼。《礼记·曲礼上》:“将适舍,求毋固。” 孙希旦 集解:“固,谓鄙野而不达於礼……此言将适人之所居,凡事当求合礼,而不可失之鄙野。”

(2).谓不固执拘泥。《论语·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朱熹 集注:“固,执滞也。”

灾区

受到灾害的地区

灾区急缺的药物已运到

元气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 精神;精气

(3) 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气大伤

抚循

安抚存恤。《墨子·尚同中》:“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梁书·康绚传》:“除振威将军、 华山 太守。推诚抚循,荒餘悦服。” 唐 颜真卿 《谢浙西节度使表》:“即当缮修甲兵,抚循将士,观察要害,以备不虞。” 章炳麟 《山阴徐君歌》:“明明我君,夙夜劳勤。抚循士卒,莫不怀仁。”

明当

犹明日,明天。《北史·萧宝夤传》:“ 宝夤 明当拜命,其夜慟哭。” 唐 王维 《宿郑州》诗:“明当渡 京水 ,昨晚犹 金谷 。” 宋 吴潜 《水调歌头·和梅翁韵预赋山中乐》词:“倚棹明当发,归梦落三洲。”

明白得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见 陆丈 回书,其言明当。”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古人不忌重韵》:“古人但取文理明当而已,初不避重字也。” 清 姚鼐 《复鲁絜非书》:“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

引见

引导入见

大使被引见总统

特旨

帝王的特别诏令。 宋 陆游 《江西到任谢表》:“然而异恩赐第,弗由场屋之选抡;特旨造廷,非出公卿之论荐。”《宋史·选举志三》:“从军以后,立军功及人材出众者,特旨擢用。”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今上笃厚中宫》:“此后伉儷弥篤,恩礼有加,次年即特旨建储,人心大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这是甚么大事,非得弄一个特旨下来不为功。”

铨部

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 唐 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 宋 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 明 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銓部”指吏部。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銓部类出见次,士大夫乐从远宦。”《宋史·选举志四》:“在朝廷则当量人才,在銓部则宜守成法。” 清 陈梦雷 《绝交书》:“误指不孝曾为伪学士,殊为骇然,而銓部无据呈代题之例。” 梁启超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后世虑选人之请托、銓部之徇私也,於是 崔亮 裴光庭 定为年劳资格之法。”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宋史·选举志四》、《明史·选举志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