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自武林病归渔社李使君惠以长篇诵之再四

作者:杨冠卿 朝代:宋代

原文

忆昨走京华,炎曦昼方赫。
终日无一欣,梦绕旧泉石。
西风趁惊波,兹焉挂帆席。
千年辽鹤归,客屦户外积。
雕胡饭新炊,云腴饮甘液。
杞狗杂苓龟,夜吠更晨吸。
荣华风中烟,得丧付儿剧。
宁复效辕驹,长鸣悲伏枥。
李侯金闺彦,气与嵩华敌。
龙门世莫攀,冰鉴古无匹。
駃騠千里骏,晨炊共蓐食。
高吟动鬼神,落笔风雨疾。
句诵血模糊,妙理难致诘。

诗词问答

问:《秋日自武林病归渔社李使君惠以长篇诵之再四》的作者是谁?答:杨冠卿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冠卿的名句有哪些?答:杨冠卿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京华

国都

誉满京华

炎曦

(1).指炽烈的日光。 唐 韩愈 《郑群赠簟》诗:“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 唐 皎然 《苦热行》:“炎曦曝肌肤,毒雾昏檐楹。” 宋 陆游 《秋雨初晴有感》诗:“炎曦赫赫尚餘威,冷雨萧萧故解围。”

(2).比喻高热。 明 高启 《驱疟》诗:“俄顷水火争,寒冰继炎曦。”

(3).比喻君恩。 清 翁志琦 《反班婕妤<怨歌行>》:“薄俗区故新,君子秉贞节,炎曦会有时,谁云恩义絶?”

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泉石

指山水。《梁书·徐摛传》:“﹝ 朱异 ﹞遂承间白 高祖 曰:‘ 摛 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高祖 谓 摛 欲之,乃召 摛 曰:‘ 新安 大好山水, 任昉 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 宋 杨万里 《送刘惠卿》诗:“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惊波

惊险的巨浪。 汉 张衡 《西京赋》:“散似惊波,聚似巨峙。” 唐 司空图 《连珠》:“盖闻霽日纔升于拂曙,则蚁穴自开;澄川或激于惊波,则龙舟莫进。” 明 高启 《秋怀》诗之十:“惊波驶且广,荡漾浮云阴。”

挂帆

张帆行船。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挂帆过旧山。” 唐 孟郊 《湖州取解述情》诗:“因兹挂帆去,遂作归山吟。” 宋 梅尧臣 《回自青龙呈谢师直》诗:“起来整巾不称意,挂帆直走沧海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交书 徐公 ,即挂帆还 白下 。”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鹤归

指 丁令威 化鹤归 辽 事。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千载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客屦

旅人的鞋。

户外

(1) 室外露天处

在正餐时间从户外回来

(2) 作为与室内有区别的室外

在户外度过白天

雕胡饭

用苽米煮成的饭。 唐 李白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唐 杜甫 《江阁卧病走笔》诗:“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 明 陈子龙 《送子服之维扬》诗:“玉椀雕胡饭,兰舫芙蓉泽。”参见“ 雕胡 ”。

新炊

新煮的饭。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云腴

(1).茶的别称。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青櫺子》:“味似云腴美,形如玉脑圆。” 宋 黄儒 《<品茶要录>叙》:“借使 陆羽 復起,閲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瓜分金子,鱠切银丝,茶煮云腴。”

(2).酒。 金 元好问 《李成之王彦华赵孝先以提学命见饷佳酒且求制名》诗:“云腴俗士无风神,红珠女儿茜裙新。”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楔子:“何必酿云腴。若但杀鷄炊黍。”

(3).传说中的仙药。《云笈七籤》卷七四:“又云腴之味,香甘异美……长魂养魄,真上药也。” 宋 仲殊 《西江月》词:“清含冰蜜洗云腴。只恐身轻飞去。”

甘液

(1).甜美的汁液。 汉 王逸 《荔支赋》:“仰叹丽表,俯尝嘉味。口含甘液,心受芳气。” 宋 文同 《莲赋》:“甘液凝而露浥兮,清香馥而风递。”

(2). 宋 秦观 作《清和先生传》,以酒拟人,曰:“ 清和先生 姓 甘 名 液 ,字 子美 。”后因以“甘液”称酒。

杞狗

谓枸杞所化之犬。旧传千年枸杞,其形若犬,故名。 宋 苏轼 《和陶<桃花源>》诗:“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王文诰 辑注:“《罗浮山灵异事迹记》:‘ * 坛 有枸杞树,时有赤犬见於树下,或天晴朗时闻犬吠声。’”一本作“杞枸”。

苓龟

即茯苓。因其状似龟,故名。 宋 苏轼 《和陶<桃花源>》:“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耘樵得甘芳,齕啮谢炮製。”参见“ 伏灵 ”。

荣华

开花,引伸指人之显贵

富贵荣华

得丧

(1).犹得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庄子·田子方》:“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韩诗外传》卷四:“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言通财货,不贾於道。” 宋 梅尧臣 《村墅闲居》诗:“古来得丧何须问,世上荣枯只等閒。” 清 刘大櫆 《难言三》:“人之有穷通得丧,天也。”参见“ 得失 ”。

(2).偏指失。指丧失名利。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谓予不以得丧累其所守,不为怨愤不懌之词。”参见“ 得失 ”。

儿剧

犹儿戏。 宋 张榘 《金缕曲·次韵拙逸刘直孺见寄言志》:“任你 祖 鞭先著了,占鸥天、浩荡观浮没。挈富贵,等儿剧。”

辕驹

见“ 辕下驹 ”。

鸣悲

犹悲鸣。 唐 柳宗元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诗:“鎩羽集枯榦,低昂互鸣悲。”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永见赠建除体》:“破窗风鸣悲,孤客多慨伤。”

伏枥

亦作“ 伏歷 ”。1.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2).喻指养育。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二六:“但受伏櫪恩,何以异駑駘!”

(3).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汉书·梅福传》:“虽有 景公 之位,伏歷千駟,臣不贪也。”

(4).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六:“不谓乘轩意,伏櫪还至今。” 明 杨珽 《龙膏记·旅况》:“到如今阨蓬蒿伏櫪栖山,叹息损朱颜。” 华罗庚 《病中斗》诗:“我行虽彳亍,岂 * 櫪哀。驱驰絶广漠,腾跃越崔嵬。”

金闺彦

指朝廷杰出的才士。语出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 金闺 之诸彦,兰臺之羣英。” 明 孟称舜 《娇红记·会娇》:“ 金闺 彦,联翩占住,小生平昔依慕。”

嵩华

(1). 嵩山 和 华山 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夫欲隮 閬风 陟 嵩 华 者,必不留行於丘垤;意在乎游 南溟 汎沧海者,岂瑕逍遥於潢洿。”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禀 嵩 华 之玉石,润 河 洛 之波澜。”《宋史·种放传》:“ 放 沉默好学……每往来 嵩 华 间,慨然有山林意。” 清 陈维崧 《沁园春·题竹逸小像》词:“任裁为拄杖,躡他 嵩华 ;劈成横笛,吹出《伊》《凉》。”

(2).比喻崇高。 唐 皮日休 《内辩》:“公当时之望, 溟 渤 於文场, 嵩 华 於朝右。”

门世

谓累代相承的世系。《宋书·王僧达传》:“臣虽得免墙面,书不入于学伍,行无愆戾,自无近于才能,直以廕託门世,夙列荣齿。”《南史·何点传》:“ 点 门世信佛。”《梁书·王筠传》:“ 崔氏 ‘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

鉴古

指鉴定古代文物。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姜白石 《絳帖平》……幸目次备详总録,鑑古者资以攷证。”

无匹

无比;无可匹配

举世无匹

駃騠

(1) 见“驴骡”

(2) 古书上说的一种骏马

六骐骥,四駃騠——《淮南子·齐俗》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晨炊

晨起做早餐;也指早餐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唐· 杜甫《石壕吏》

蓐食

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谓早餐时间很早。《左传·文公七年》:“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史记·淮阴侯列传》:“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未起而牀蓐中食。” 清 曹寅 《宿华阳》诗:“最是衰脾慵早起,不堪蓐食徧津梁。”一说“蓐食”为饱食。见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

高吟

(1).高声吟诵;高声歌唱。《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佇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唐 郑谷 《作尉鄠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诗:“结綬位卑甘晚达,登龙心在且高吟。”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蚂蚁在地面上辛辛苦苦地作工,知了却在枝头高吟,一面还笑蚂蚁俗。”

(2).高妙的吟唱。《文选·嵇康<琴赋>》:“慕 老童 於 騩 隅,钦 泰容 之高吟。” 刘良 注:“ 泰容 , 黄帝 乐师,故慕而钦之,以为高吟,而引清志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昨日到大剧院,一见旧歌剧花露润融,高吟沉抑。”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落笔

下笔书写或作画

他在有了生 * 验后才落笔画画?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模糊

(1) 轮廓模糊不清

模糊人影

(2) 强调难以辨认

字迹已经模糊了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国 魏 曹植 《汉二祖优劣论》:“通黄中之妙理,韜亚圣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访蒲庵和尚》诗:“捶钩畅玄旨,妙理穷指摘。”

致诘

究问;推究。《老子》:“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为一。”《后汉书·袁安传论》:“虽有不类,未可致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或有此理,未可致詰。”

诗文赏析


【原题】:
秋日自武林病归渔社李使君惠以长篇诵之再四沈疴脱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