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汪守宗博二首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挽汪守宗博二首原文

虽则凝香无几日,攽条下教得民和。
迎来境内风谣美,仙去城中巷哭多。
应似柳侯驱疠鬼,又疑包老作阎罗。
眼看青史常如此,命制于天可奈何。

诗词问答

问:挽汪守宗博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挽汪守宗博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虽则

虽然

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毛 * ——《改造我们的学习》

无几

(1) 很少,没有多少

所剩无几

(2) 没有多久;不久

无几死于任

民和

民众和睦团结。《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管子·兵法》:“畜之以道 * 和,养之以德 * 合。”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

民众的信赖。《史记·楚世家》:“ 熊渠 甚得 江 汉 间民和。”《汉书·萧何传》:“客又説 何 曰:‘……君初入 关 ,本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尚復孳孳得民和。’”《梁书·止足传·顾宪之》:“﹝ 顾宪之 ﹞性又清俭,彊力为政,甚得民和。”

风谣

古代指民谣或风俗歌谣。

仙去

亦作“僊去”。1.成仙而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至蚕时,有神女夜至,助客养蚕……繅讫,女与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彭祖 之弟子﹞七八人,皆歷数百岁,在 殷 而各仙去。” 宋 曾巩 《仙都观三门记》:“ 建昌军 南城县 僊都观 ,世传 * 於此僊去,故立祠在焉。” 清 吴伟业 《过淮阴有感》诗之二:“我本 淮王 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2).去世。死的婉辞。 宋 无名氏 《仁宗御容赴景陵宫奉安导引》词:“彩云縹緲,海上隐三山,仙去莫能攀。”《梅涧诗话》卷上引 宋 李昴英 诗注:“ 山谷 謫居 宜州 城楼,得热疾,病中以簷溜濯足,连称‘快哉’,未几仙去。” 元 倪瓒 《画竹》诗:“ 湖州 (指 宋 文同 )仙去三百禩, 坡翁 高絶孰与侣?” 明 吴承恩 《寿胡内子张孺人六袠序》:“逮夫 双洲 翁媪僊去, 西畹 已入官,而一切巨细不免丛孚其身矣。”

巷哭

在里巷中聚哭。旧时常用作称颂官吏生前有善政者。 汉 刘向 《说苑·贵德》:“ 郑 子产 死, 郑 人丈夫捨玦珮,妇人捨珠珥,夫妇巷哭,三月不闻竽瑟之声。”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三:“京师之民,罢市而往弔,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明史·詹荣传》:“城中人闻之,皆巷哭。” 王闿运 《哀江南赋》:“落日伤心之地,悲风巷哭之声。”

驱疠

亦作“ 驱厉 ”。驱除疫病。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却拾焦头迭牀底,犹有餘威可驱癘。” 清 张云锦 《赛神行》:“薰风吹柳春已酣,家家卧病同 吴 蚕。市魁好事欲驱厉,神道设教威灵覃。”

阎罗

(1) 地狱之王。梵语 Yamarāja音译“阎魔罗阇”的简称。义译为平等王,或译为缚,即缚罪人之义

(2) 旧时比喻刚正、不畏权势的执法官

(3) 比喻极凶恶的人

眼看

(1) 马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

(2) 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哪能眼看着他走邪道不管呢

青史

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

青史留名

永垂青史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可奈

怎奈;可恨。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词:“可奈情怀,欲睡朦朧入梦来。”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可奈那 竇娥 百般的不肯随顺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可奈茶客太多,人声嘈杂。”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