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所见原文

垦遍山田不剩林,馀粮栖亩幸逢霖。

不教缇骑轻蹂1*1躏,能忘蒿宫惕照临。

愁以得之慰亦切,难而获者惜犹深。

可知揽辔徐行处,多少思艰图易心。

诗词问答

问:所见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所见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所见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九十

2. 三十年以前凡关外山皆有木可猎今则开垦率遍不见林木非木兰猎场禁地皆不可行围矣

参考注释

山田

(1).山中狩猎。《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 贾公彦 疏:“若田在山,则山虞芟莱草木於可陈之处。”

(2).指下等田。对高田(上等田)、间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国轨》:“山田以君寄币振其不赡,未淫失也。”

(3).山间的田地。《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清 顾炎武 《江上》诗:“岁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长。”

栖亩

《初学记》卷九引《子思子》:“ 东户 季子 之时,道上雁行而不拾遗,耕耨餘粮宿诸亩首。”后遂以“栖亩”谓将馀粮存积田亩之中,以颂丰年盛世。 晋 左思 《魏都赋》:“餘粮栖亩而弗收,颂声载路而洋溢。”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负杖歌栖亩,操觚赋北征。”《明史·徐贞明传》:“水利兴则餘粮栖亩皆仓庾之积。” 清 赵翼 《夜归》诗:“栖亩餘粮收未尽,欢声满路説丰年。”

缇骑

(1).穿红色军服的骑士。泛称贵官的随从卫队。 汉 执金吾下有缇骑二百人。《后汉书·百官志四》:“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緹骑二百人。” 王先谦 集解引 李祖楙 曰:“《説文》:‘緹,帛丹黄色。’盖执金吾骑以此帛为服,故名。”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为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如 明 代锦衣卫校尉, 清 代步军衙门番役等。 明 张溥 《五人墓碑记》:“緹骑按剑而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 三山街 ,緹骑狠,骤飞来,似鹰隼。”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例如题为《流离》的一九二七年日记选……朴实无华地记录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缇骑的追逐,星夜的逃亡。”

蒿宫

指 周 代以蒿为柱之宫。《大戴礼记·明堂》:“ 周 时德泽洽和,蒿茂大,以为宫柱,名蒿宫也,此天子之路寝也。”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堂歌·歌太祖文皇帝》:“蒿宫仰盖,日馆希旌。”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其有斟酌千古,文明一代,蒿宫不陋,茨山可仰。”一说“蒿宫”即郊宫。 章炳麟 《官制索隐》:“明堂在郊,郊字古借用蒿,故郊宫或作蒿宫。”

照临

(1).照射到。《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汉 焦赣 《易林·巽之井》:“昊天白日,照临我国。” 冰心 《寄小读者》三:“朝阳极光明的照临在无边的整齐青绿的田畦上。”

(2).从上面照察。比喻察理。《诗·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郑玄 笺:“照临下土,喻王者当察理天下之事也。”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明 陆采 《明珠记·荣封》:“斯人既有殊能,在朕可无曲赦,谅黜陟之惟允,见照临之无私。”

(3).犹光临。称宾客到来。《左传·文公十二年》:“ 秦伯 使 西乞术 来聘,且言将伐 晋 , 襄仲 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 鲁国 。’”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

获者

(1).猎得禽兽者。《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兽公之,小兽私之,获者取左耳。” 郑玄 注:“获,得也,得禽兽者取左耳当以计功。”

(2).指古代举行射礼时持旌唱获者。犹今之报靶员。《仪礼·乡射礼》:“司马又命获者倚旌于侯中。获者由西方,坐取旌于侯中。” 郑玄 注:“谓之获者以事名之。” 贾公彦 疏:“云以事名之者,以其唱获故名获者也。”

(3).射中靶心者。《仪礼·乡射礼》:“拾发以将乘矢。获者坐而获。” 贾公彦 疏:“射著禽兽为获,获则得也……射著正鵠亦曰获。”

(4).谓逃亡而被抓获,没为奴婢的人。《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获者,逃亡获得,为奴婢者也。”

可知

见“ 可知道 ”。

揽辔

亦作“擥轡”。1.挽住马韁。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絶无蹊,揽轡止踟蹰。” 唐 张文琮 《蜀道难》诗:“揽轡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宋 王安石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诗:“揽轡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 袁盎 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轡”。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

(3).见“ 揽轡澄清 ”。

行处

(1).随处;到处。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元 汤式 《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套曲:“翠袖分香行处有,綵笔生花梦境熟。” 清 孙枝蔚 《雨》诗:“浮生怜物态,行处触长吟。”

(2).走过的地方。 前蜀 韦庄 《叹落花》诗:“ 西子 去时遗笑靨, 谢娥 行处落金鈿。”

多少

(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易心

改变心志;改变想法。《韩诗外传》卷六:“小人易心,百姓易俗。”《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他是个正人君子,不以存亡易心。”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而千古上下之题品文艺者,看到传奇一种,当易心换眼,别置典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