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排保甲陈佑甫

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送排保甲陈佑甫原文

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
从事东诸侯,结绶济南府。
谁言到官舍,旱气裂后土。
饥馑费囷仓,剽夺惊桴鼓。
缅焉礼义邦,忧作流亡聚。
君来正此时,王事最勤苦。
驱驰黄尘中,劝说野田父。
穰穰百万家,一一连什伍。
政令当及期,田闾贵安堵。
归乘忽言西,劬劳共谁语。

诗词问答

问:送排保甲陈佑甫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送排保甲陈佑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诸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为学

做学问;治学。《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夫古之人四十而仕,其行道为学既已大成,而又之死不倦,故其事业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 许地山 《东野先生》:“他从不苟且,为学做事都很认真。”

从事

(1) 干某项事业

他已经从事贸易工作多年

(2) 处理;处置

而行之既久,是又以军法从事。——苏轼《教战守》

慎重从事

(3) 办事;办理事务

朝夕从事

(4) 官职名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东诸侯

东方的诸侯。《左传·成公十六年》:“且为公族大夫以主东诸侯。”《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东诸侯之师次於 鄫 ,以待 晋 师。” 唐 时用为对封疆大员的誉称。 唐 刘禹锡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序:“贫道雅闻东诸侯之工为诗者莫若 武陵 ,今幸承其话言如得法印,寳山之下,宜有所持。” 唐 李商隐 《柳枝》诗序:“雪中, 让 山 至,且曰:‘为东诸侯取去矣!’”

结绶

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汉书·萧育传》:“﹝ 萧育 ﹞少与 陈咸 、 朱博 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 王阳 、 贡公 ,故 长安 语曰:‘ 萧 朱 结綬, 王 贡 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唐 皇甫冉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我来结綬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不允》:“结綬 金马 庭,高议 云臺 上。” 郁达夫 《自汉皋至辰阳流亡途中口占》:“岂为行吟来 楚 泽,终期结綬到南枝。”

南府

(1).指尚书省。因位于宫廷之南,故称。《北史·柳虯传》:“以 虯 为行臺郎中, 諏 为北府属,并掌文翰。时人为之语曰:‘北府 裴諏 ,南府 柳虯 。’”

(2). 宋 时称 开封府 为南府。《宋史·毕士安传》:“ 士安 没后, 真宗 谓 寇準 等曰:‘ 毕士安 ,善人也,事朕南府、东宫,以至辅相。飭躬慎行,有古人之风。’”

(3). 辽 建国前的部落集团之一。《辽史·营卫志下》:“其先曰 撒里本 , 阻午可汗 之世,与其兄 益古 分营而领之,曰 乙室部 。 会同 二年,更夷离堇为大王。隶南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遥辇氏 八部以 迭剌部 为核心的五部和以 乙室部 为核心的三部,原来分别组成两个部落集团,称‘北府’、‘南府’。”

(4). 清 乾隆 时,移 内中 、 和乐 、 内学 等太监,习艺于 南花园 ,隶内务府,因称南府,以别于 西华门 内的内务府。

到官

(1).犹到任。上任。《后汉书·应奉传》:“ 永兴 元年,拜 武陵 太守。到官慰纳, 山 等皆悉降散。”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即以五日到官。初至承前,未知深浅。” 元 范梈 《至宝圭驿》诗:“远辞京闕碧云端,泝尽夷江未到官。”

(2).谓到达府衙。 唐 韩愈 《潮州谢孔大夫状》:“其妻子男女并孤遗孙姪奴婢等尚未到官。”

旱气

干旱的气候;旱灾。《汉书·食货志上》:“恐生旱气,民被其灾。” 唐 韩愈 《贺雨表》:“青天湛然,旱气转甚。” 宋 司马光 《豢龙庙祈雨文》:“旱气消除,化为丰登。”

后土

(1) 古代称大地

(2) 土地神

河东后土。——《汉书·李广苏建传》

皇天后土

饥馑

灾荒;荒年。五谷收成不好叫“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馑”

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囷仓

粮仓。《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筑城郭,建都邑,穿竇窖,脩囷仓。” 唐 陆龟蒙 《村夜》诗:“耕稼一以微,囷仓自然罄。”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囷仓禾百廛,趋走僮千指。”

剽夺

(1).掳掠。《后汉书·刘盆子传》:“ 三辅 郡县营长遣使贡献,兵士輒剽夺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兼以瘴癘不毛,番夷剽夺,风日惨澹,有冬无春,行役之艰,於此为极。” 曹之骐 《腾越光复纪略》:“始事之初, 文光 与各军约:申纪律,禁剽夺,违者以军法从事。”

(2).抄袭。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乐府自 晋 失传,寥寥千载,拟者弥多,合者弥寡。至於 嘉 隆 ,剽夺斯极。”

桴鼓

(1).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教化兴行,应如桴鼓。”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世言葬地能作人祸福,谓葬得吉壤,家必兴隆,得恶地,家必衰替,若影响桴鼓之符应者,悉妄也。” 清 王韬 《上当路论时务书》:“人心之机器,速於影响;一国之鑪锤,捷於桴鼓。是在为上者善用之耳。”参见“ 桴鼓相应 ”。

(2).指战鼓。《史记·田叔列传》:“ 田仁 对曰:‘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鬭, 仁 不及 任安 。’” 唐 刘禹锡 《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把笳声桴鼓相呼唤,令羣丑抱头窜。”

(3).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由此桴鼓希鸣,世无偷盗。” 唐 崔日用 《饯唐永昌》诗:“ 洛阳 桴鼓今不鸣,朝野咸推重太平。”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故即有循吏,至于桴鼓不鸣,庞吠无警,餘粮栖亩,讼狱少囚,则以为治效之至矣。”

(4).乐鼓的一种。《文献通考·乐考九》:“桴鼓, 唐 燕乐有之,今太常鐃吹前部用之。”

礼义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流亡

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王事

(1).王命差遣的公事。《诗·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晋 王讚 《杂诗》:“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宋 张孝祥 《题朱元顺浯溪图》诗:“去年到 浯溪 ,王事有期程。”

(2).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易·坤》:“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高亨 注:“从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赏,是无成有终。”《礼记·丧大记》:“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 孙希旦 集解:“王事,谓朝聘、会盟、征伐之事。”《南史·刘悛传》:“ 刘勔 殞身王事,宜存封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何宏中》:“父 子寄 守 武州 宣寧 尉,殁王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 商 朝统治的区域里……王和国家是一体的,所以一切重大的国家事务都被称为‘王事’。”

勤苦

勤奋努力

佐读勤苦。——清· 周容《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

终岁勤苦。——宋· 苏轼《教战守》

驱驰

(1) 策马快奔

军中不得驱驰

(2) 尽力奔走效劳

逐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3) 驱使

驱驰毡裘之长。——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黄尘

(1).黄色的尘土。《后汉书·马融传》:“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 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

(2).比喻俗世;尘世。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 明 高启 《江上晚眺图》诗:“观图忽起沧洲想,身堕黄尘又几年。” 清 周亮工 《有感寄舍弟靖公暨唐肯堂》诗:“看尽黄尘迷不得,相期破衲老江滨。”

(3).犹黄泉。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怀香》:“黄尘碧落两难凭,神仙有数,生死无常,那不关情。”

劝说

用言语打动

野田

犹田野。《南齐书·祥瑞志》:“ 永明 二年八月, 梁郡 睢阳县 界野田中获嘉禾,一茎二十三穗。”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二:“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清 魏源 《京口琴娘曲》:“野田积水 淮 南道,日乞穷途夜青草。”

穰穰

1.丰熟貌。

百万

(1)

(2) 一百个万;一千个千,实数

(3) 虚指,言数量极多

伏尸百万。——《战国策·魏策》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三国志·诸葛亮传》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什伍

(1).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什伍。亦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礼记·祭义》:“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 郑玄 注:“什伍,士卒部曲也。” 孔颖达 疏:“五人为伍,二伍为什。” 唐 柳宗元 《贞符》:“然后强有力者出而治之,往往为曹於险阻,用号令起,而君臣什伍之法立。”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 艺祖 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以为兵,连营以居之,什伍相制,束以军法。”

(2).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管子·立政》:“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司马贞 索隐引 刘氏 云:“五家为保,十保相连。” 张守节 正义:“或为十保,或为五保。”《后汉书·左雄传》:“县设令长,郡置守尉,什伍相司,封豕其民。”《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五年》:“为之具田器,贷种粮,相其险易,聚为室庐,联以什伍,教以击刺,或乡为一团,里为一社。”

政令

政府发布的法令

及期

(1).到时侯。《左传·僖公十年》:“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罸有罪矣,敝于 韩 。’”《旧唐书·李抱真传》:“及期,按簿而徵之,都试以示赏罸,復命之如初。”

(2).犹适时。 宋 陆游 《春雨》诗:“午夜听春雨,发生端及期。”

田闾

犹田间,乡间。 唐 白居易 《诏赐百寮出城观稼》诗:“清晨承詔命,丰岁閲田閭。”

安堵

犹安居。《史记·田单列传》:“ 即墨 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百姓安堵,四民反业。” 宋 李纲 《自海陵泛江归梁溪作》诗:“苍生倘有安堵望,笑傲可自终餘龄。”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海寇攻城,不及乡里,而徧免四乡之赋,则利於安堵之民,而不利於被难之民。”

劬劳

劳累;劳苦。《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后汉书·胡广传》:“臣等窃以为 广 在尚书,劬劳日久。”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你为我受烦恼,你为我受劬劳。” 李大钊 《“五一”MayDay运动史》:“起!起!!起!!!劬劳辛苦的工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