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东坡三峡桥韵赠源上人

作者:王之道 朝代:宋代

用东坡三峡桥韵赠源上人原文

解衣振林霏,欹枕听檐溜。
饥肠欲雷鸣,病耳忽牛斗。
自嗟兵火余,十载困难右。
崎岖穷水石,邂逅遍岩窦。
山游杂麋鹿,野处狎猿狖。
那知膏粱肥。
但觉蔬笋瘦。
宝林吾北邻,晨光夕钟鼓奏。
疏篁玉森列,樛木弓半彀。
来为圣人祝,歌呗发清昼。
归余雨脚稀,溪流静如漱。

诗词问答

问:用东坡三峡桥韵赠源上人的作者是谁?答:王之道
问:用东坡三峡桥韵赠源上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解衣

(1).脱衣。《战国策·齐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为溉园。” 唐 杜淹 《<文中子>序》:“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盖受《书》於 东海 李育 ……考《易》於族父 仲华 ,不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红楼梦》第二一回:“ 寳玉 见他不应,便伸手替他解衣,刚解开钮子,被 袭人 将手推开,又自扣了。”

(2).见“ 解衣推食 ”。

林霏

树林中的云气。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巖穴暝。” 清 陈维崧 《惜黄花慢·晴郊访菊》词:“浊醪无伴孤斟。渐林霏小结,巖翠将沉。”

檐溜

房檐流下的雨水

饥肠

飢饿的肚子。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之三:“飢肠雷动寻常事,但误生臺两鹊来。” 陈毅 《忆江南·赣南游击词》:“天将午,飢肠响如鼓。”

飢饿的肚子。饥,通“ 飢 ”。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婪酣大肚遭一饱,饥肠彻死无由鸣。”亦指饿着肚子。 宋 梅尧臣 《送苏子美》诗:“ 庐岳 趣最幽,饥肠看瀑布。”

雷鸣

(1) 打雷

雷鸣电闪

(2) 形容响声大如雷鸣

掌声雷鸣

病耳

重听不聪之耳。 宋 杨万里 《过湖口县上下石钟山》诗:“愿闻大声开病耳,今夜明月正无滓。” 宋 范成大 《元夕》诗之四:“尚爱乡音醒病耳,隔墙时有卖餳人。”

牛斗

指牛宿和斗宿。传说 吴 灭 晋 兴之际,牛斗间常有紫气。 雷焕 告诉尚书 张华 ,说是宝剑之气上冲于天,在 豫东 丰城 。 张华 派 雷 为 丰城 令,得两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两人各持其一。 张华 被诛后,失所持剑。后 雷焕 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入水,但见两龙各长数丈,光采照人。见《晋书·张华传》。后常用以为典。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剑没 丰城 ,气存牛斗。” 唐 杜甫 《所思》诗:“徒劳望牛斗,无计斸龙泉。” 元 萨都剌 《过延平津》诗:“神光射霄汉,牛斗为不明。” 何其芳 《忆昔》诗:“光芒万丈射牛斗,要把人间重铸成。”

牛鬭:1.谓牛相斗。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月峡猿啼,江神牛鬭。” 元 张雨 《春耕》诗:“壶浆稚子看牛鬭,却过田头午餉时。”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 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 《续晋阳秋》:“ 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鬭”指病虚、心神恍惚。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广 客蛇影, 殷 师牛鬭。”

兵火

(1) 战争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2) 指战争所造成的火灾

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困难

(1) 处境艰难

工作中的困难

(2) 生活穷困

崎岖

山路不平

崎岖而经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水石

(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水石惊瀨,传响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宋 苏轼 《石钟山记》:“ 酈元 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鐘。”

(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唐 李白 《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忽思 剡溪 去,水石远清妙。” 五代 齐己 《将之匡岳过寻阳》诗:“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 宋 王安石 《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原韵》:“强策羸驂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 宋 苏轼 《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诗:“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诗·唐风·绸缪》

邂逅发露,祸及知亲。——《后汉书·杜根传》

邂逅迷惑。——《三国志·管宁传》

岩窦

亦作“岩竇”。即岩穴。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诗:“ 韩康 虽復在人间, 王霸 终思隐巖竇。”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 湖湘 巖竇中多石燕,附石而生。” 金 元好问 《宝严纪行》诗:“遥遥 金门寺 ,寳焰出岩竇。” 清 吴敏树 《吴南屏听雨楼记》:“而其为山,岗阜堆复,无巖竇泉石之奇,峰岭之秀。”

游杂

杂乱,不统一。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效难》:“故各自立度以相观采,或相其形容,或候其动作,或揆其终始,或揆其儗象,或推其细微,或恐其过误,或循其所言,或稽其行事,八者游杂,故其得者少,所失者多。” 刘昞 注:“各以意之所可为准,是以杂而无纪。”

麋鹿

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

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取其麇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野处

(1).栖息野外。指上古时期人们学会构建房屋之前的居住方式。《易·繫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清 唐甄 《潜书·抑尊》:“﹝ 尧 舜 ﹞虽贵为天子,制御海内,其甘菲食,暖粗衣,就好辟恶,无异于野处也。”

(2).指在乡野居住。《国语·齐语》:“是故农之子恒为农,野处而不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卫文公 东徙渡 河 ,野处 曹邑 。” 清 刘体仁 《寄阮亭司理》诗:“野处寡新友,良辰多远情。”

猿狖

亦作“猨狖”。泛指猿猴。《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 汉 班固 《西都赋》:“猨狖失木,豺狼慑窜。” 唐 杜甫 《天狗赋》:“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书》:“崎嶇遂奔亡,空山侣猿狖。”

膏粱

(1) 肥肉和细粮。泛指肥美的食物

膏粱之味。——《孟子·告子》

膏粱厚味

(2) 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伯子常自矜荫籍之美,谓 王弘曰:“天下膏梁。唯使君与下官耳。——《宋书·荀伯子传》

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红楼梦》

蔬笋

(1).蔬菜和笋。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 康节 云:‘野人岂识堂食之味,但林下蔬笋,则尝喫耳。’”

(2).指酸馅气。 宋 苏轼 《赠诗僧道通》诗:“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自注:“谓无酸馅气也。”参见“ 酸馅气 ”。

宝林

(1).佛教语。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七宝树林的简称。《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宝林之上,喜见叶而争开。” 许地山 《空山灵雨·七宝池上的乡思》诗:“你岂忘了这里是天堂?你岂不爱这里底宝林成行?”

(2).古代宫中女官名。《隋书·后妃传序》:“宝林二十四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是为女御。”《新唐书·车服志》:“礼衣者,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女官七品以上大事之服也。”

北邻

(1).指北方的邻国。《汉书·叙传下》:“ 李广 恂恂,实获士心,控弦贯石,威动北邻。” 颜师古 注:“北邻,谓 匈奴 也。” 晋 潘尼 《皇太子集应令》诗:“圣朝命方岳,爪牙司北邻。皇储延篤爱,设宴送远宾。”

(2).指在北侧的邻居。 唐 韦应物 《道晏寺主院》诗:“北邻有幽竹,潜筠穿我庐。” 宋 范成大 《雪后守之家梅未开呈宗伟》诗:“北邻小横斜,蘚地可班荆。”

晨光

早晨的阳光

恨晨光之熹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鼓奏

犹弹奏。 郭沫若 《女神·浴海》:“太阳当顶了!无限的 太平洋 鼓奏着男性的音调!”

森列

(1).纷然罗列。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明 宋濂 《<白云稿>序》:“经乃圣人所定,实犹天然日月星辰之昭布,山川草木森列,莫不繫焉。” 清 刘大櫆 《浮山记》:“其旁怪石森列:如狮,如象,如鸚武……甚众,不可名状。”

(2).森严排列。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天地神祇,昭布森列。”《三国演义》第五五回:“ 玄德 见 孙夫人 房中两边枪刀森列,侍婢皆佩剑,不觉失色。” 郭希仁 《从戎纪略》:“时军装局守卫森列,盘查甚严,出入不便。”

樛木

枝向下弯曲的树。《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郑玄 笺:“木下曲曰樛。”《汉书·叙传上》:“葛緜緜於樛木,咏《南风》以为绥。” 颜师古 注:“樛木,下垂之木也。”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林駢樛木,摧诚而敢望合懽;洲跃嘉鱼,取信而当期剖腹。” 宋 王安石 《示安大师》诗:“踞堂俯视何所有,窈窕樛木垂榠樝。”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歌呗

佛教语。谓赞唱经咒、偈颂。其法源自古 印度 。《法华经·方便品》:“或以欢喜心,歌唄颂佛德。”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顶礼归依,歌唄赞德。”《新唐书·裴休传》:“嗜浮屠法,居常不御酒肉……习歌唄以为乐。”参见“ 梵唄 ”。

清昼

白天。 唐 李白 《秦女休行》:“手挥白杨刀,清昼杀讎家。”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嶧山 桐树半夜鸣, 泗水 石头清昼跃。” 清 王贵一 《观仲儒熹儒煮茗》诗:“熏风破微炎,细雨洒清昼。”

归余

(1).谓积月之馀日以置闰月。《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 杜预 注:“月有餘日,则归之於终,积而为闰,故言‘归餘於终’。”《乐府诗集·周祀五帝歌·黑帝云门舞》:“待归餘於送历,方履庆於斯年。”《南齐书·礼志下》:“闰是年之归餘。”

(2).终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既履端於倡序,亦归餘於总乱。”

雨脚

随云飘行、长垂及地的雨丝

雨脚如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溪流

山间的小股水流;溪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