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浙西提举李公

作者:林景熙 朝代:宋代

挽浙西提举李公原文

文献凋零半垄云,荆花旧宅冷溪滨。
欲知礼乐千年事,曾寄行藏八袠身。
旌节自天惊隔世,衣冠入地见全人。
鹄袍犹忆谈经处,风雨宫槐暗落薪。

诗词问答

问:挽浙西提举李公的作者是谁?答:林景熙
问:挽浙西提举李公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林景熙的名句有哪些?答:林景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文献

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书籍

凋零

(1) 衰败,不振

(2) 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荆花

(1).即紫荆花。观赏植物,春天开花,花紫红色,布满全枝,连成一片,烂漫如朝霞。 唐 白居易 《晚春重到集贤院》诗:“满砌荆花铺紫毯,隔墙榆荚撒青钱。” 明 谢谠 《四喜记·大宋毕姻》:“幸荆花春风正暖,知甚时腾翥,笙簧圣治,徜徉天馆。”

(2).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前蜀 贯休 《杜侯行》:“雁影参差入瑞烟,荆花烂熳开仙圃。我闻 大中 咸通 真令主,相惟大 杜 兼小 杜 。” 宋 刘克庄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诗:“伯兄廼 汉 司徒掾,季子亦 唐 行秘书。只愿荆花常烂熳,莫令瓜蔓稍稀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 坡 ( 苏軾 )对 潁 ( 苏辙 )介:‘分离累岁,多縈棣萼之怀;相聚一堂,实切荆花之喜。’”参见“ 荆枝 ”。

旧宅

又称“旧宇”、“故居”、“故宅”。从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

礼乐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行藏

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八袠

见“ 八秩 ”。

旌节

(1).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璽节,道路用旌节。” 郑玄 注:“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 孙诒让 正义:“《后汉书·光武纪》 李 注云:‘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毦,三重。’……《司常》云:‘析羽为旌。’旌节,盖即以竹为橦,又析羽缀橦以为节。其异於九旗者,无縿斿也。 汉 节即放古旌节为之,故 郑 举以相况。” 唐 杨炯 《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车,掌行人之旌节。”

(2).借以泛指信符。 萧三 《送毛主席飞重庆》诗:“和平、民主、团结,三者都不能一缺--这就是人民付托给 毛主席 的旌节。”

(3).旌与节。 唐 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诗:“旌节罗广庭,戈鋌凛秋霜。”《旧唐书·崔宁传》:“先时, 张献诚 与 旰 战, 献诚 屡败,旌节皆为 旰 所夺。” 宋 岳珂 《愧郯录·旌节》:“旌节之制,命大将帅及遣使於四方,则请而假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唐 天寳 中置。节度使受命日赐之,得以专制军事。行即建节,府树六纛。”亦借指节度使。 唐 杜甫 《奉待严大夫》诗:“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迴。”

(4).指军权。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出入六十年富贵》:“十拥旌节,两登相位,三掌邦计,再领盐铁。”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明相国》:“公於 乾隆 丙子、丁丑间即从征 西域 ,久拥旌节。”

隔世

不处在同一个时代,形容生疏

恍如隔世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入地

(1).钻入地下。形容十分羞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宋 陈亮 《广惠王祈雨文》:“ 亮 等今思厥愆,惭恨入地。”

(2).喻死亡。《后汉书·班超传》:“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 超 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姦宄之源,生逆乱之心。” 宋 苏轼 《论仓法札子》:“臣材术短浅,老病日侵,常恐大恩不报,衔恨入地,故贪及未死之间,时进瞽言。” 清 黄遵宪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诗序:“苟靦颜视息,他日蒙耻入地,将何面目见我公乎?”参见“ 入土 ”。

(3). 宋 代 靖州 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居民互斗,胜者仅掠取败者之钱财而归还其土地,谓之“入地”。

全人

(1) 圣人;完人

(2) 具有完全肢体的人

鹄袍

白袍。古代应试士子所服。 宋 杨万里 《送项圣与诣太常》诗:“鵠袍诣闕柳袍归,来年书院更光辉。” 宋 方岳 《送刘仲子就试》诗:“鵠袍纔脱须重读,六籍久为场屋苦。” 元 王逢 《寄林季文周叔彬二进士时训松庠弟子员》诗:“鵠袍联射圃,鱼饭独经帷。”

谈经

(1).谈论儒家经义。《宋史·曾几传》:“ 几 独从之,谈经论事,与之合。”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九:“谈经忘却三公贵,只作 先秦 伏胜 看。”

(2).讲说佛经;念经。《北宫词纪·沉醉东风·僧犯奸得马裱褙救》:“对人前敲禪板谈经説法,背地里跳墙头恋酒贪花。”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鸷忍·凶憎》:“僧 慧林 谈经 吴 门。”

(3). 宋 代“说话”的四种家数之一。讲说佛经经义或佛经故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谈经者,谓演説佛书。”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宫槐

槐树。据《周礼》, 周 代宫廷植三槐,三公位焉,故后世皇宫中多栽植,因称。 南朝 梁元帝 《漏刻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暉。” 唐 王维 《宫槐陌》诗:“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緑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宋 黄庭坚 《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之二:“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宫槐古树閲沧田,掛寒烟,倚頽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