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朝偶成

作者:吴芾 朝代:宋代

生朝偶成原文

今晨是生朝,今夕是除夜。
年年聚亲朋,往往罗酒炙。
而我忽抱痾,见酒辄避舍。
一滴不沾唇,何以相慰藉。
人生能几许,今已迫衰谢。
病躯复如斯,令人发悲咤。
展转竟无眠,作诗诉同社。

诗词问答

问:生朝偶成的作者是谁?答:吴芾
问:生朝偶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芾的名句有哪些?答:吴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生朝

生日。 宋 辛弃疾 《渔家傲》词序:“因其生朝,姑摭二事为词以寿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荀鹤》:“ 大顺 二年 裴贄 侍郎下第八人登科,正月十日放榜,正 荀鹤 生朝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吾造之时,值其生朝设客,随送一帖见召。”

今夕

今晚;当晚。 晋 左思 《蜀都赋》:“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唐 韩愈 《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诗:“况当今夕圆,又以嘉客随。” 郭沫若 《落叶》:“风雨潇潇着的今夕。”

除夜

除夕之夜;大年三十晚上

亲朋

亲友

至爱亲朋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酒炙

酒和肉。亦泛指菜肴。《汉书·韩延寿传》:“吏民数千人送至 渭城 ,老小扶持车轂,争奏酒炙。”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吏胥所在,手书、酒炙之餽日至,人人忻戴,为之尽力。”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潭柘寺》:“其先戒律极严,荤酒莫入。近则酒炙纷腾,无復向时清净矣。”

抱痾

亦作“ 抱疴 ”。抱病。 宋 梅尧臣 《谢王汝州复劝饮》诗:“不死常抱痾,於身寧自贵。” 清 吴嘉纪 《七歌》之二:“我昔抱疴母在时,千里就医不相离。” 清 黄周星 《补张灵<崔莹合传>》:“忽抱疴,数日不起。”

避舍

犹退避。《吕氏春秋·处方》:“ 昭釐侯 至,詰车令各避舍。”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庄樊姬》:“王以姬言告 虞丘子 , 丘子 避席,不知所对,於是避舍,使人迎 孙叔敖 而进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絃索入曲》:“ 嘉 隆 间,度曲知音者,有 松江 何元朗 ,畜家僮习唱,一时优人俱避舍。”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鱼虾应避舍,让窟待龙眠。”

一滴

(1).液体的一个小点。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剉以酿酒,名曰桂醪。尝一滴,举体如金色。” 唐 韩偓 《秋霖夜忆家》诗:“不知短髮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 宋 方凤 《金华游录》:“有卷石,小窍指面大,有水正滴窍中,名仙人砚滴。候片时,纔一滴。”

(2).一点儿,表示少量。《关尹子·四符》:“吾之精一滴无存亡尔,吾之神一歘无起灭尔。” 茅盾 《子夜》十七:“蓦地,他站了起来,冷冷地狞笑。最后一滴力又回到他身上了。”

沾唇

形容略微喝一点酒、茶水等饮料。多与“不”连用表示否定。《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让了两遍,公子总不肯沾唇。”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我大贱相,茶非 惠泉 水不可沾唇。” 叶圣陶 《我们的骄傲》:“在那三年之中,真是一点一滴也不曾沾唇。”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慰藉

安慰;抚慰

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藉之良厚。——《后汉书·隗嚣传》

闭目养神,聊以慰藉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几许

多少

不知经历几许风波

几许心中言。——清· 袁枚《祭妹文》

衰谢

(1) 枯萎凋谢

(2) 衰退

筋力衰谢

病躯

抱病之身。《三国演义》第五二回:“ 琦 谓 肃 曰:‘病躯不能施礼, 子敬 勿罪。’”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你们这样衰老,又且都是病躯,将来怎么样去杀贼!”

如斯

如此。《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代死失火》:“苟谓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黄山之歌》:“ 峨眉 号称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令人

使人

令人发指

令人兴奋

悲咤

亦作“ 悲诧 ”。悲叹;悲愤。《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五》:“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吒。” 李善 注:“吒,叹声也。”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公车》诗:“念此将如何,抚心独悲咤。”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五:“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 宋 梅尧臣 《送曼叔襄城尉》诗:“此趣信所諳,羈官莫悲吒。” 明 高棅 《九月八日郭南山亭宴集分得下字》诗:“高兴殊不平,临风独悲咤。” 清 陈维崧 《贺新郎·送家广陵下第南归海宁兼以志慰》词:“真珠莫惜离筵泻。儘人间羣儿自贵,底须悲诧。”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抗议发愤之徒絶迹,慷慨悲咤之声不闻,名为士人,实则死人之不若。”

展转

(1) 翻身貌。多形容卧不安席

(2) 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环节的地方

展转四明天台。——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同社

(1).犹同乡,同里。古以二十五家为一社。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二:“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

(2).志趣相同者结社,互称同社。亦谓同在一社。 宋 朱熹 有《己未九日诸友载酒见过次韵为谢并呈同社诸名胜》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明日乃花朝令节,小弟与同社诸友,各出分资,就在 虎丘寺 中,做一箇胜会。”

(3).犹同学。 明 清 时,乡社皆立社学,同社学习者,称“同社”。 清 曹寅 《戏送钱穆孙》诗之二:“石桥执经予最少,十年同社夜臺多。”参阅《续文献通考·学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