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迎仙客

作者:曾瑞 朝代:元代

【中吕】迎仙客原文

风情

施计策,硬栽排,把明皇没扌刷地揣过来。假承塌,休□□坐,借债我做着傍牌。可敢别烧上风流怪。成密宠,正情浓,休听外人冷句儿哝。劣冤家,小业种,情我做着屏风。可休别凿透桃源洞。我共你,莫相离,肉铁索更粘如胶共漆。系着眉毛,结着鬀髻,硬顶着头皮,熬一个心选退。

诗词问答

问:【中吕】迎仙客的作者是谁?答:曾瑞
问:【中吕】迎仙客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曾瑞的名句有哪些?答:曾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风情

(1) 风采

风情高雅

(2) 意趣

(3) 男女恋爱的情怀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宋· 柳永《雨霖铃》

(4) 风雅的情愫

(5) 关于风力、风向的情况

(6) 风土人情

欧陆风情

港澳风情

计策

计谋;策略

用此计策制伏了他

栽排

安排。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你本意待闇里栽排,要逼勒我和谐,倒把你亲爷毒害。”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三折:“每日在园内修持,栽排下久长活计。”

明皇

唐 玄宗 ( 李隆基 )谥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后世诗文多称为 明皇 。 唐 薛逢 《金城宫》诗:“忆昔 明皇 初御天,玉舆频此驻神仙。”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天宝明皇 , 玉环 妃子,宿缘正当。”

刷地

亦作“ 刷的 ”。犹言一下子。突然。 丁玲 《入伍》二:“﹝ 刘克勤 ﹞刷的坐了起来,好象要骂人似的。” 老舍 《四世同堂》九八:“光荣和特权刷地消失了,战争成了恶梦一场。”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众人都刷地变了脸,往树底下挤。” 徐迟 《牡丹》一:“那位导演的脸上,刷的一下,一朵乌云遮来。”

过来

用在动词后,表示时间、能力、数量充分(多跟“得”或“不”连用)

活儿不多,我一个人干得过来

承塌

见“ 承搭 ”。

借债

借钱

傍牌

(1).盾牌。 宋 丘光庭 《兼明书·血流漂杵》:“扞,一名楯,一名櫓。《汉书》云‘血流漂櫓’,櫓即扞,俗呼为傍牌。”

(2).以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

(3).古代兵营周围扎以木桩,以障敌骑,称傍牌。《六部成语·兵部·鹿角傍牌》:“傍牌,紥木为之,每用护於营阵两傍,以防敌骑之横衝。”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正情

端庄的情态。《世说新语·赏誉》“世目 周侯 嶷如断山”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顗 正情嶷然,虽一时儕类皆无敢媟近。”

外人

(1) 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冒着把继承权给予外人的危险

(2) 指外国人

(3) 指某个范围或组织以外的人

悉如外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与外人间隔。

不足为外人道。

冷句

(1).谓意境幽冷的诗句。 宋 王禹偁 《投柴殿院》诗:“冷句题红叶,孤琴贮夜囊。”

(2).犹冷言冷语。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一折:“怕甚么妳母舌儿堑, 梅香 嘴儿尖,恐早晚根前冷句儿添,便知道也难凭验,家丑事必然羞掩。”

冤家

(1) 死对头,指有冤仇的人

冤家相见,分外眼红

(2) 称给自己带来痛苦而又不舍抛弃的似恨而又实爱的人

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红楼梦》

小业种

犹言小冤家。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二折:“撇下了亲夫主不须提,单是这小业种好孤悽!”《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房氏 ﹞与晚夫商量道:‘我身上无事,如何县间来拿我。他票上有‘刘家’二字,莫非有人唆哄小业种告了状么?’”

屏风

(1).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太宗 令 虞监 写《烈女传》以装屏风,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只好算个画里鸳鸯,便做他屏风上的侍妾。” 茅盾 《手的故事》:“ 陆紫翁 和 周老九 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风背后的好地方,悄悄说着话。”

(2).即荇菜。又名凫葵,茎呈紫色。《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王逸 注:“屏风,水葵也。”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

(3).中草药防风的别名。

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台县 北。相传 东汉 时, 刘晨 、 阮肇 到 天台山 采药迷路,误入 桃源洞 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 唐 韩偓 《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 桃源洞 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 桃源洞 。”

(2).在 湖南省 桃源 县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马洞 ,相传是 东晋 陶渊明 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相离

(1).互相分离。《列子·天瑞》:“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汉 班固 《 * 通·谏诤》:“子諫父不去者,父子一体而分,无相离之法,犹火去木而灭也。”《东周列国志》第二七回:“行居寝食无相离,患难之中定臣主。” 许地山 《空山灵雨·笑》:“我对妻子说:‘相离好几天,你闷得慌吗?’”

(2).相附;附拢。《楚辞·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王夫之 通释:“离,丽也,附也。”

(3).相互间距离。 鲁迅 《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到得 厦门 ,我投稿就很少了。一者因为相离已远,不受催促,责任便觉得轻,二者因为人地生疏。” 茅盾 《子夜》十:“ 三马路 一带充满了战争的空气!似乎相离不远的 昼锦里 的粉香汗臭也就带点儿火药味。”

铁索

(1).粗铁链。 唐 韩愈 《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宋史·张永德传》:“以铁索千餘尺,横截 长淮 ,又维巨木,自是备御益坚矣。” 清 阎尔梅 《登峨嵋山》诗:“脊隥风摇攀铁索,颐崖石陷蹋藤梯。” 毛 * 《长征》诗:“ 金沙 水拍云崖暖, 大渡 桥横铁索寒。”

(2).用粗铁链制成的刑具。《清通典·刑一》:“定狱具之图……一曰铁索,以铁为之,长七尺,重五斤。” 清 郑燮 《莲峰》诗:“铁索三条解上都,君王早为白寃诬。” 鲁迅 《书信集·致胡风》:“以我自己而论,总觉得缚了一条铁索。”

系着

牵挂;依恋。 明 李贽 《复京中友朋书》:“此心无所繫著,即便是学。”

眉毛

眼眶上缘长的毛

鬀髻

假发髻。鬀,通“ 髢 ”。《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子每没乱杀,一个鬀髻撮不住。”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二折:“这婆娘外相儿真,就里哏,从然面搽红粉,是一箇油鬀髻吊客丧门。”

头皮

(1).指脑袋。 宋 刘克庄 《念奴娇》词:“颜髮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今日捉将官去,这回头皮送了。”参见“ 老头皮 ”。

(2).头顶及其周围的皮肤。 郁达夫 《迟桂花》:“ 则生 抓着头皮,脸上露出了一脸为难的神气。”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七:“‘吚呀,不是不肯说,实是无可说。’ 杜振宇 搔着头皮回答。”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九:“欠账总额是620元。我顿感头皮麻嗖嗖的!”

(3).头皮表面脱落下来的碎屑。

(4).犹情面,面子。《红楼梦》第六十回:“我们的头皮儿薄,比不得你们。”

一个

(1).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如:一个人;一个书柜;一个学校;一个理想;一个星期;一个地方。

(2).整个。如:他今天一个上午都没歇过。如:今年一个冬天没下过雪。

(3).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如:吃了一个饱;看了一个够;淋了一个透。

(4).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张天翼 《儿女们》:“黑云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个不留神就得塌下来。”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买卖田地的酒席上,一个不提防,给两三个熟人,灌醉来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我扭头就走,真怕她一个箭步追上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