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归舟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风雨归舟原文

雨丝作阵霏霏下,兰舟晚放閒消夏。

鸥波漭泱泛轻烟,忘机似游霄雿野。

须臾油云天幕合,傥来飞瀑漫空泻。

湖波崖溜两不分,只疑千斛珠玑洒。

空中万籁谁吹嘘,龙宫箫鼓应非假。

风蓑烟笠那禁湿,雨衣不漏真宜瓦。

黄头荡桨何匆忙,触目景况诗情惹。

岸柳濛濛隐亭台,镜荷濯濯增娇姹。

却喜秧针茁绿畦,仍忧暑雨多怨者。

一心忧喜浑无定,齐物谁能悟指马。

当前佳景资幽探,欲命唐岱重摹写。

诗词问答

问:风雨归舟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风雨归舟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九

参考注释

雨丝

如丝的小雨

天上挂满雨丝

作阵

排成阵势。亦形容均匀密布。 宋 梅尧臣 《和道损喜雪》诗:“作阵从天落,何功得地均?暂欣供一赏,惜逐马蹄尘。”

霏霏

(1).雨雪盛貌。《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楚辞·王逸<九思·怨上>》:“雷霆兮硠礚,雹霰兮霏霏。”原注:“霏霏,集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清 唐孙华 《柳絮》诗之一:“搅天晴雪日霏霏,忽漫成团密又稀。”

(2).泛指浓密盛多。《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晋书·胡毋辅之传》:“ 澄 ( 王澄 )尝与人书曰:‘ 彦国 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絶,诚为后进领袖也。’” 唐 欧阳詹 《回鸾赋》:“鬱霏霏以葳蕤,辉熠熠以严顒。”《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阴风惨惨,杀气霏霏。” 清 孙枝蔚 《杂咏》:“渺渺春江孤雁去,霏霏古树暗香来。”

(3).飘洒,飞扬。 晋 潘岳 《西征赋》:“雍人缕切,鸞刀若飞,应刃若俎,靃靃霏霏。” 唐 贾至 《铜雀台》诗:“抚弦心断絶,听管泪霏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梦》:“俄梦朱衣道人,长丈餘,特以青灰落衣襟霏霏然。”

(4).纷乱貌。 汉 王粲 《羽猎赋》:“鹰犬竞逐,弈弈霏霏。” 唐 韦应物 《赠别河南李功曹》诗:“忽復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兰舟

木兰木制造的船。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船的美称

消夏

避暑;用消遣方式度过夏季

鸥波

鸥鸟生活的水面。比喻悠闲自在的退隐生活。 宋 陆游 《杂兴》诗:“得意鸥波外,忘归雁浦边。” 元 王逢 《松府行乡饮礼宗倅致书使枉招不果赴为寄一首》诗:“浦暖鸥波灧,园 * 草肥。”

漭泱

广大貌。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之一:“浑沌自太古,漭泱开 吴 天。” 清 方文 《从黄俞邰借<宋遗民录>感旧》诗之一:“乾坤正漭泱,梨枣合重鐫。” 清 魏源 《湖北堤防议》:“盖 大江 出峡,至 江陵 始漭泱横恣。”

轻烟

亦作“ 轻烟 ”。1.轻淡的烟雾。 南朝 梁元帝 《咏雾》:“乍若轻烟散,时如佳气新。” 元 白朴 《天净沙·秋》套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许地山 《缀网劳蛛·海世间》:“割不断的轻烟,缕缕丝丝从烟筒里舒放出来,慢慢地往后延展。”

(2). 明 初 金陵 妓楼名。 明 祝允明 《野记》:“国初於京师建妓馆六楼于 聚寳门 外,以安远人,故名曰 来賔 ,曰 重译 ,曰 轻烟 ,曰 淡粉 ,曰 梅妍 ,曰 柳翠 。”《西湖二集·巧妓佐夫成名》:“我国初 洪武爷 时也有官妓,共建十六楼于 南京 :…… 轻烟 、 淡粉 、 梅妍 、 翠柳 、 南市 , 北市 。”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一:“ 淡粉 轻烟 佳丽名,开天营建记都城。”

(3).梅花品名之一。 宋 张镃 《梅品·花宜称二十六条》:“为澹云,为晓日,为薄寒,为细雨,为轻烟,为佳月,为夕阳。”

见“ 轻烟 ”。

忘机

指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

陶然忘机

霄雿

清寂幽深貌。《淮南子·原道训》:“上游於霄雿之野,下出於无垠之门。”《淮南子·俶真训》:“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 明 黄佐 《乾清宫赋》:“湫漻霄雿之中,於以敬陟降而崇缉熙,建休号以貽燕谋,盖亦已百有餘朞矣。”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油云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后诗文中因以“油云”指浓云。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谷风拂脩薄,油云翳高岑。”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送神》:“跪拜临坛结空想,年年应节候油云。” 宋 陆游 《叶相最高亭》诗:“肤寸油云泽天下,大千沙界纳胸中。” 林百举 《梦作诗数首醒记三句足成二绝》之一:“油云幕幕雨丝丝,正近江城梅落时。”

天幕

(1) 笼罩大地的天空

(2) 舞台后面悬挂的大布幔,演出时配合灯光以表现天空景象

(3) 帐篷

游猎民族的天幕、小舍,完全为避风雨起见,还没有美术的形式。——蔡元培《美术的起源》

傥来

(1).意外得来,偶然得到。《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来,寄者也。” 成玄英 疏:“儻者,意外忽来者耳。”《晋书·王坦之传》:“帝曰:‘天下,儻来之运,卿何所有!’” 唐 张九龄 《南还湘水言怀》诗:“归去田园老,儻来轩冕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生得意自詡,告以秋捷,意主必喜。女愀然曰:‘乌用是儻来者为!无足荣辱,止折人寿数耳。’”如:无义钱财汤泼雪,傥来田地水推沙。参见“ 儻来物 ”。

(2).自来。 宋 王安石 《游章义寺》诗:“阴岭有佳客,儻来不须招。”

飞瀑

即瀑布。因其势飞流而下,故称。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典雅》:“眼琴緑阴,上有飞瀑。” 清 林则徐 《即目》诗:“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刘大白 《丁宁(二)》诗:“这是你心里的飞瀑,琤琤瑽瑽的不滴的泉声。”

漫空

谓浮泛不切实际。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二四》:“若只漫空想去,则落释氏‘本来面目’一种狂解。”

崖溜

从山崖上垂直下落的小股水流。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铭》:“涧风长泻,崖溜悬抽,花臺似雪,夏室疑秋。” 宋 赵师秀 《石门僧》诗:“山蜂成苦蜜,崖溜结空冰。”

不分

(1).不服气;不平。《南齐书·王僧虔传》:“ 庾征西 翼 书,少时与 右军 齐名, 右军 后进, 庾 犹不分。” 宋 梅尧臣 《龙柏》诗:“苦练不分颜色近,紫荆未甘开谢迟。” 古直 《杂感寄楚伧一厂》诗:“蓴鱸不分因秋起,块垒生憎借酒浇。”

(2).不料。 唐 陈陶 《水调词》之二:“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天下事,鬢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 杜 ,清时醉梦 扬州 。” 清 朱彝尊 《咏古》诗之一:“ 汉皇 将将屈群雄,心许 淮阴 国士风。不分后来输 绛 , 灌 ,名高一十八元功。”

(1).不分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作传奇者,能以头绪忌繁四字,刻刻关心,则思路不分,文情专一。”

(2).不分别,不分辨。 和谷岩 《茶花艳》八:“不要一出事就不分青红皂白的狠抓,那样难免会出问题的。”

珠玑

(1) 宝珠;珠宝

(2) 比喻优美的诗文或词藻

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淮南子·人间训》

空中

(1) 作为飞机活动的场所

空中优势

(2) 中间是空的

空,使动用法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万籁

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响声;一切声音

万籁有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

吹嘘

(1)

(2) 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他的运气没有什么可以吹嘘的

(3) 口出气;嘘气

(4) 过分夸奖

这辆轿车并不像销售商所吹嘘的那样好

(5) 对人或事过分吹捧

新闻发布人员必须注意不夸大,不吹嘘

宫箫

精致的箫。 宋 吕渭老 《鼓笛慢》词:“正 秦 筝续谱,宫簫定拍,候来冬按。”

雨衣

用不透水或抗水材料做的外衣,供雨中穿着

黄头

(1).指水军。《汉书·枚乘传》:“ 汉 知 吴 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 江 而下。”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羽林黄头郎,习水战者也。”《梁书·元帝纪》:“羽林黄头之士,虎賁緹骑之夫,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 嵩 华 倒拔。”参见“ 黄头郎 ”。

(2).船夫。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命黄头之千奴,卷 震泽 而与俱还。” 明 李东阳 《蒋御医黄头月桂图》诗:“君不见,江花欲落江水深,凭仗黄头过江去。” 清 厉鹗 《湖船录·浮海槛》:“ 黄贞父 仪部,用巨竹为泭,浮湖中……两黄头刺之而行。”参见“ 黄头郎 ”。

(3).童仆。 唐 戎昱 《赠别张驸马》诗:“华堂金屋别赐人,细眼黄头总何在?”《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 唐 薛渔思 《河东记·独孤遐叔》:“復有公子女郎共十数辈,青衣黄头亦十数人,步月徐来,言笑宴宴。”

(4).指年轻人。 唐 陈子昂 《堂弟孜墓志铭》:“黄头之子白服人,嗟尔黄头兮勿伤神。” 明 袁宏道 《叙咼氏家绳集》:“昔 陶氏 五男,不好纸笔,而 遂溪 之后,云蔚霞起,岂黄头歷齿所敢望哉!”参见“ 黄头小儿 ”。

(5). 黄头女真 的省称。 宋 陆游 《长歌行》:“ 黄头 汝小丑,污我《王会篇》。” 宋 陆游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之二:“当时《王会图》,岂数汝 黄头 。”自注:“所谓 黄头女真 。”

(6).犹黄冠。指道士。 清 钱谦益 《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惩黄头之左道,礼白足於耆年。” 清 钱谦益 《王兆吉六十序》:“继之以黄头之邪宗, 紫姑 之厠鬼,蛇神狐妖,更互梟乱。”

(7).鸟名,体似麻雀,羽色黄润,趾爪刚强,善斗。人或饲之为斗鸟。 宋 王质 《林泉结契·黄头儿》:“身全黄,足白或黑,腹白,夏多闻,秋稍息,鏖战至死不声,以作声为负。” 明 文震亨 《长物志·百舌画眉鸜鹆》:“更有小鸟名黄头,好鬭,形既不雅,尤属无谓。”

匆忙

匆促;忙碌

触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景况

事物的各种情况;状况;光景

她家的景况越来越好了

诗情

(1).作诗的情绪、兴致。 唐 刘禹锡 《秋词》之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宋 陆游 《瀼西》诗:“亦知忧吏责,未忍废诗情。” 清 王夫之 《东阁梅》诗:“香国 扬州 锦阵豪,诗情偏向峭寒高。”

(2).诗一般的美妙意境。 郭小川 《春歌》之一:“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

濛濛

1.迷茫貌。《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汉 郑玄 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汉 严忌 《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师老 《鸳鸯》诗:“江岛濛濛烟靄微,緑芜深处刷毛衣。” 明 陈恭尹 《登祝融峰》诗:“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冰心 《最后的安息》:“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

2.纷杂貌。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羽盖繇起,被以红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贾岛 《送神邈法师》诗:“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清 陈维崧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词:“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黄鹂低鸣,飞絮濛濛。”

3.浓盛貌。 唐 张籍 《惜花》诗:“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愁云靄靄,杀气濛濛。”

濯濯

清新;明净

春阳潜沮洳, 濯濯吐深秀。——韩愈《南山》

娇姹

亦作“ 娇奼 ”。娇媚,艳丽。 宋 梅尧臣 《听文都知 * 》诗:“吾妻闺中闻不闻?稚女扳帘笑娇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乌云軃,玉簪斜插,好娇姹。” 元 商衟 《梁州第七·戏三英》套曲:“玉人,娇姹。爱 云英 辨利 絳英 天然俊,共联臂同把。” 清 遯庐 《童子军·逼狱》:“莫不是花朝月夜,悔不 吴郎 嫁,孤负这青春娇奼。”

秧针

谓初生的稻秧。 宋 赵师侠 《小重山·农人以夜雨昼晴为夜春》词:“积水满春塍,緑波翻鬱鬱,露秧针。” 明 杨慎 《出郊》诗:“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鷺忽飞来,点破秧针緑。”《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汪梅湖 诗:“田田垄水白,秧针日已高。”

一心

(1) 全心全意地;专心;一心一意

一心为革命

(2) 齐心;同心

万众一心

忧喜

优愁与欢喜。《史记·淮阴侯列传》:“贵贱在於骨法,忧喜在於容色,成败在於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得失以道》:“何必与夫时俗之人同得失忧喜而动乎心?”《水浒传》第三五回:“ 宋江 听罢,纳头便拜太公,忧喜相伴。”

齐物

(1). 春秋 、 战国 时 老庄 学派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都应当同等看待。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 庄子 的《齐物论》中。 晋 刘琨 《答卢谌诗一首并书》:“远慕 老 庄 之齐物,近嘉 阮生 之放旷。” 宋 王安石 《季子》:“昔 庄周 丧其妻,鼓盆而歌; 东门吴 丧其子,比於未有。此弃人齐物之道,吾儒之罪人也。”

(2).使万物生长齐整。《汉书·律历志上》:“中吕,言微阴始起未成,著於其中旅助姑洗宣气齐物也。”

指马

(1). 战国 时名家 公孙龙 提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白马非马”等命题,讨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庄子·齐物论》则谓“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谓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应各任自然,不分彼此、是非、长短、多少。后遂以“指马”为争辩是非、差别的代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自兹厥后,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諭,未知孰是。”

(2).见“ 指鹿为马 ”。

当前

目前;现在

人的职责就在于完成当前的任务

佳景

美景;胜景。 唐 元稹 《寄乐天》诗:“老逢佳景惟惆悵,两地各伤何限神。” 宋 柳永 《法曲献仙音》词:“遇佳景,临风对月,事须时恁相忆。”

幽探

(1).谓探求幽胜之境。 唐 张籍 《和李仆射西园》:“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 宋 苏轼 《凤翔八观·东湖》诗:“新荷纳晚凉,轻棹极幽探。” 清 黄景仁 《除夕述怀》诗:“ 吴 山及 越 水,到处工幽探。”

(2).深入寻求。

摹写

(1) 照原作誊写或临摹

(2) 泛指用文字描述;描写

摹写人物情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