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愚谷

作者:释善珍 朝代:宋代

祭愚谷原文

前春还闽,得道公病。
聪明忽痴,医不识证。
石门迎见,悲喜深省。
莫年客土,相依为命。
太白残月,同光共影。
吾曹恢疎,世路机穽。
身犹弃遗,奚顾堕甑。
古琴绝弦,缺铛折柄。
二子谈禅,时隐几听。
退士献书,阿婆窥镜。
鬼笑揶揄,人笑齿冷。
少日与公,讲明素定。
丹心如铁,空橐如罄。
千载意长,百年俄顷。
一死一生,遇此衰境。
姜盐鬻茶,油葱浇饼。
唤公不应,老泪泉迸。

诗词问答

问:祭愚谷的作者是谁?答:释善珍
问:祭愚谷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善珍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善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得道

(1) 指符合正义

得道多助

(2) 指道教、佛教修行达到非凡的境界

聪明

(1)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聪明人

(2) 听觉和视觉灵敏

耳目聪明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石门

(1). 春秋 鲁 城外门。《论语·宪问》:“ 子路 宿於 石门 。晨门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2).借指贤者。 汉 焦赣 《易林·革之旅》:“ 石门 晨开,荷蕢疾贫,遁世隐居,竟不逢时。”《后汉书·蔡邕传》:“是故天地否闭,圣哲潜形, 石门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灵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门,以遏渠口,水盛则通注,津耗则輟流。”

(4).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拜为牙门将,属 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旧传》:“ 羌 於要厄作石门,於门上施牀,积石於其上,过者下石槌击之,无不糜烂。”

(5).古道路名。(1) 隋 唐 时自 四川盆地 通向 云贵高原 的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 四川省 高县 境内的 石门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宾 ,南抵 云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处。 唐 与 南诏 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陕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东汉 的《石门颂》、 北魏 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迎见

(1).迎面遇见。 宋 曾巩 《亡妻宜兴县君文柔晁氏墓志铭》:“为人聪明,于事迎见立解,无不尽其理。”《水浒传》第二五回:“且説 武大 挑着担儿,出到 紫石街 巷口,迎见 鄆哥 提着篮儿在那里张望。”

(2).犹预见。 宋 陆游 《上执政书》:“﹝某﹞虽才识浅暗,不能如古人迎见逆决,然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

(3).迎接拜见。 明 孟称舜 《娇红记·赠佩》:“闻説 申郎 迎见俺爹娘于邮亭之上。”

悲喜

悲与喜。亦谓又悲又喜。《淮南子·原道训》:“乐作而喜,曲终而悲,悲喜转而相生。”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后五年,尼送 隐娘 归……一家悲喜,问其所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夫妇出视,则 宾娘 已至庭中矣,相见悲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女亦喜,即遣入府探视,则生已出狱,相见悲喜。”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只要做得像,也仍然能够为它悲喜,于是这出戏就做下去了。”

深省

深深地觉醒

发人深省的教训

客土

(1) 从外地移来的土

(2) 外地;异乡

侨居客土

相依为命

(1) 互相依靠着度日

小人无恒产,与相依为命,不愿售也。——《聊斋志异·王成》

(2) 亦作“相倚为命”

太白

(1) 星名,即金星,又称“长庚”、“启明”

察日行以处位太白。——《史记·天官书》

(2) 山名,位于陕西省眉县东南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 峨眉巅。—— 李白《蜀道难》

(3)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原)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直刺0.5—1寸。灸 3—5分钟

残月

清晨出现的弯月;残缺不圆的弯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同光

(1).同放光辉。《淮南子·俶真训》:“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唐 钱珝 《册淑妃为皇后文》:“处大伦而克正,与元化而同光。”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其胜者珠剑同光,而失者泥沙并下。”

(2). 同治 ( 清穆宗 年号)与 光绪 ( 清德宗 年号)的并称。 钱锺书 《围城》三:“不须上溯 康 乾 世,回首 同 光 已惘然。”

吾曹

犹我辈;我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曹何爱不为公。”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 宋 杨万里 《次主簿叔乞米韵》:“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吾曹市语,举大数以为言,五金盖五十金云。” 郭沫若 《在欢送志愿军大会上》诗:“海洋深情逾骨肉,永恒胜利属吾曹。”

恢疎

见“ 恢疏 ”。

世路

指人世的经历

世路风波

机穽

(1).设有机关的捕兽陷阱。《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有一穷鸟,戢翼原野。罼网加上,机穽在下。” 李贤 注:“机,捕兽机槛也。穽,穿地陷兽。”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逸麟逍遥大荒之表,故无机穽之祸。” 宋 秦观 《盗贼上》:“故捕虎之术,必先设机穽,旁置网罟。”

(2).比喻险境或坑害人的圈套。 宋 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世间机穽知难避,往者图书可自箴。” 明 杨珽 《龙膏记·修郄》:“生平笑里藏机穽,么么小辈敢相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夫人心叵测,险於山川;机穽万端,由斯隐伏。”

弃遗

遗弃,抛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山川道阻,冻馁艰辛,一言忤意,遂见弃遗。” 宋 苏辙 《齐州祈雨雪祝文》:“蒙神之休,常以有年,云兴肤寸,实雨天下,矧伊我邦,而或弃遗。”

堕甑

《后汉书·孟敏传》:“﹝ 孟敏 ﹞客居 太原 。荷甑墯地,不顾而去。 林宗 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后因以“堕甑”比喻事已过去,无法挽回,不必再作无益的回顾。 宋 陆游 《三月十六日作》诗:“功名堕甑谁能问,羞作饥鹰夜掣韛。” 吴恭亨 《感时二首寄君复钝庵》诗:“游山歷歷诗堪霸,堕甑沉沉口不谈。”

古琴

指传世久远的七弦琴。多为梧桐木料制成,初五弦,后增为七弦。 北周 庾信 《幽居值春》诗:“短歌吹细笛,低声泛古琴。”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琴》:“古琴漆色,歷年既久,漆光退尽,惟黯黯如海舶所货乌木,此最奇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古琴名》:“古琴名:冰清,春雷,玉振,黄鵠,秋啸,鸣玉。”

谈禅

谈说佛教教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谈禅》:“《宝林》曰:佛湼槃时,告 迦叶 曰:‘吾清浄法服以付汝。’ 迦叶 传 阿难 ,二十八代至 达摩 。 梁 普通 中,自 南天竺 泛海至 广州 ,后止 崇山 ,住 少林寺 ,传 惠可 ,中国谈禪自此始也。” 元 成廷珪 《夏日过万蓬庵》诗:“捉麈谈禪知独往,买鱼沽酒待重来。”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因为闲着无事,便也如大人先生们一下野,就要吃素谈禅一样,正在看佛经。”

隐几

(1).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孟子·公孙丑下》:“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成玄英 疏:“隐,凭也。 子綦 凭几坐忘,凝神遐想。” 宋 陆游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世事无端自纠纷, 放翁 隐几对炉熏。”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漏鼓三交,且自隐几而卧。”

(2).几案。 南朝 齐 谢朓 有《乌皮隐几》诗。《南齐书·孔稚珪传》:“﹝ 太祖 ﹞餉 灵产 白羽扇素隐几。”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会稽记》: 上虞 兰室山 葛玄 所隐之处,有隐几,化为鹿。”

退士

隐退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子之所论,出人之计也;吾之所守,退士之志也。” 宋 陆游 《晚兴》诗:“白布帬襦退士装,短篱幽径独相羊。”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家居》:“当官枉顾者,必闭门不纳,此高人退士所尚;若曾任显职者,则不尽然。”

献书

(1).进献书籍。多指民间进献佚书。《国语·周语上》:“瞽献曲,史献书。” 韦昭 注:“《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隋书·牛弘传》:“ 弘 以典籍遗逸,上表请开献书之路。”《宋史·艺文志一》:“﹝ 高宗 ﹞乃建祕书省於国史院之右,搜访遗闕,屡优献书之赏。”

(2).指把自己著的书题献给别人。 钱锺书 《<围城>序》:“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

(3).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及七国献书,诡丽辐輳; 汉 来笔札,辞气纷紜。” 范文澜 注:“﹝献书﹞若 乐毅 《报燕惠书》…… 张仪 《与楚相书》皆是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守门诣闕,献书言计,率多空薄。”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献书謁皇帝,志已清风尘。”

阿婆

(1) 祖母。敬称老年妇人

(2) 称丈夫的母亲

窥镜

(1) 管道或罐(槽)壁上的透明部分,以便给出液面或液体流动的目视指示亦称“窥视孔”、“观察孔”

(2) 安装并密接在炉子边上的一块耐高温透明材料(如云母),通过它可以看到炉内情况

鬼笑

《南史·刘损传》:“ 损 同郡宗人有 刘伯龙 者,少而贫薄,及长,歷位尚书左丞、少府、 武陵 太守,贫寠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营十一之方,忽见一鬼在傍抚掌大笑。 伯龙 叹曰:‘贫穷固有命,乃復为鬼所笑也。’遂止。”后因以“鬼笑”为士人贫困、生计窘迫之典。 宋 陆游 《碌碌》诗:“安贫无鬼笑,守道有天知。” 清 丘逢甲 《重阳前数日风雨忽集慨然有悲秋之意》诗:“ 伯龙 鬼笑谋何拙,洗马人言意始愁。”亦作“ 鬼笑人 ”、“ 鬼笑穷 ”。 宋 陆游 《苦贫》诗:“熟思岂是天贫我,妄计还忧鬼笑人。” 宋 陆游 《书幸》诗:“破屋頽垣鬼笑穷,暗中调护赖天公。”

揶揄

戏弄,侮辱

市人皆大笑,举手揶揄之。——《东观汉记·王霸传》

齿冷

露齿笑人,久之觉冷,极言讥笑嘲讽之甚

人笑褚公,至今齿冷。——《南史·乐预传》

少日

不多日;数日。《太平广记》卷三一八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甄冲》:“至家少日而染病,遂亡。”《南史·褚彦回传》:“悉与亲游噉,少日便尽。”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兢 ( 李兢 )至 湖南 ,少日遂卒。”

年少之时。 宋 辛弃疾 《定风波·暮春漫兴》词:“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金 元好问 《出山》诗:“少日漫思为世用,中年直欲伴僧閒。” 清 纳兰性德 《湘灵鼓瑟》词:“忆少日清狂,花间马上,软风斜照。”

讲明

解释,说明

讲明意义

素定

犹宿定。预先确定。《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法度素定也。”《后汉书·吕布传》:“ 布 时兵有三千,马四百匹,惧其不敌,谓 陈珪 曰:‘今致 术 军,卿之由也,为之奈何?’ 珪 曰:‘ 暹 奉 与 术 ,卒合之师耳。谋无素定,不能相维。’” 宋 苏辙 《次韵毛君上书求归未报》:“此心素定谁能劝,秪有丁寧詔莫违。”

丹心

(1) 忠诚之心

一片丹心

(2) 又叫“丹寸”、“丹魄”、“丹襟”、“丹诚”、“丹慊”、“丹恳”、“丹愚”、“丹款”、“丹悃”、“丹抱”、“丹府”、“丹衷”、“丹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俄顷

片刻;一会儿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泪泉

亦作“泪泉”。指眼泪。 叶圣陶 《倪焕之》三十:“老太太的泪泉差不多枯竭了,凄然的老眼疑惑地望着媳妇。” 叶圣陶 《未厌集·夜》:“老妇人的眼睛重重地闭了两闭;她的泪泉差不多枯竭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