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赵祖文画西湖图,名曰总相宜)

作者:杨无咎 朝代:宋代

原文

西湖天下应如是。
谁唤作、真西子。
云凝山秀,日增波媚,宜晴宜雨。
况是深秋,更当遥夜,月华如水。
记词人解道,丹青妙手,应难写、真奇语。
往事输他范蠡。
泛扁舟、仍携佳丽。
毫端幻出,淡妆浓抹,可人风味。
和靖幽居,老坡遗迹,也应堪记。
更凭君画我,追随二老,游千家寺。

诗词问答

问:《水龙吟(赵祖文画西湖图,名曰总相宜)》的作者是谁?答:杨无咎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杨无咎的名句有哪些?答:杨无咎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杨无咎水龙吟(赵祖文画西湖图,名曰总相宜)书法作品欣赏
水龙吟(赵祖文画西湖图,名曰总相宜)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如是

如此这么;像这样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 刘开《问说》

唤作

叫做,称做。 唐 寒山 《诗》之二二四:“将他《儒行》篇,唤作贼盗律。” 宋 杨万里 《听雨》诗:“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茅盾 《子夜》一:“过了北 河南路 口的上海总商会以西的一段,俗名唤作‘ 铁马路 ’,是行驶内河的小火轮的汇集处。”

西子

西施 。《孟子·离娄下》:“ 西子 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宋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 西湖 比 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明 王錂 《春芜记·构衅》:“东邻 季小姐 , 姮娥 月貌, 西子 花容,下官十分在意。”参见“ 西施 ”。

深秋

秋季的末期

遥夜

长夜。《楚辞·九辩》:“靚杪秋之遥夜兮,心繚悷而有哀。” 南朝 宋 谢灵运 《燕歌行》:“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 唐 白居易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遥夜凉风 楚 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之一》:“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月华

(1) 月光;月色

夜久无云天练净,月华如水正三更。——《秦併六国平话》

(2) 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

词人

(1).擅长文辞的人。指骚、赋作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汉 初词人,顺流而作, 陆贾 扣其端, 贾谊 振其绪。”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卜居》、《渔父》,述 屈原 既放,与卜者及渔人问答之辞,亦云自製,然或后人取故事仿作之,而其设为问难,履韵偶句之法,则颇为词人则效。”

(2).擅长文辞的人。指诗人。 唐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诗:“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兴诗》:“予读 陈子昂 《感遇词》,爱其词旨幽邃,音节豪宕,非当世词人所及。” 金 赵秉文 《答李天英书》:“ 太白 、 杜陵 、 东坡 ,词人之文也。吾师其词,不师其意。”

(3).擅长文辞的人。指填词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这一首词乃是 宋 绍兴 年间词人 康伯可 所作。” 清 阮元 《王竹所词序》:“词人之作小令,以 五代 、 十国 为宗。守其派者,有 晏 氏父子、 欧阳公 、 张先 、 秦观 、 贺铸 、 毛滂 诸人。”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不用说这里丝毫也没有旧式词人的那种靡靡之音,而使 苏东坡 、 辛弃疾 的豪气也望尘却步。”

解道

(1).懂得;知道。 唐 张籍 《凉州词》:“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 凉州 。” 宋 陈师道 《老柏》诗之二:“解道庭前柏,何曾识 赵州 。” 清 纳兰性德 《如梦令》词:“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啊‘澄江净如练’,这种妙处谁能解道?”

(2).犹能吟,会吟。 唐 李白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 谢玄暉 。” 宋 杨万里 《谢谭德称国正惠诗》:“君不见 李 家 謫仙 吟掉头,解道 蛾眉 山月半轮秋。”

(3).讲述,诉说。 郭沫若 《瓶》诗之二九:“这无限的焦情向谁解道?”

丹青妙手

丹青:原指丹砂和青欔两种作颜料的矿物,后泛指颜料。多指国画大师。

应难

(1).应付危难。《管子·重令》:“臣下不顺,上令难行,则应难不捷。”

(2).答难。 汉 扬雄 《法言·重黎》:“请问‘盖天’。曰:‘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 汪荣宝 义疏:“ 子云 有难盖天八事……彼时盖天家必有强辞夺理以应之者,故曰应难未几也。”

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范蠡

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出身微贱。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他与文种协助勾践着手重建国家。经过长期准备,逐步为灭吴作好准备。前484年,吴王已杀谋臣伍子胥,勾践欲发兵攻吴,为他劝止。次年,吴王夫差率国精锐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国争霸,只留老弱残兵与太子在国看守,他认为是进攻吴国良机,便与勾践率师伐吴,大获全胜。后游齐国。至陶,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晚年放情太湖山水,爱好养鱼。著《计然篇》、《养鱼经》。其言论还见于《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等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佳丽

(1) 美丽

(2) 美貌的女子

(3) 美好

毫端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淡妆浓抹

见“ 淡粧浓抹 ”。

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宋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 西湖 比 西子 ,淡粧浓抹总相宜。”亦作“ 淡妆浓抹 ”。《黑籍冤魂》第十八回:“衣裳着得也俏,淡妆浓抹,总称他的高兴。”

可人风味

可:适合。令人满意而又有特色的风光或事物。

幽居

(1) 隐居,很少与外界往来(他已幽居十年了)

(2) 宁静的住所

老坡

指 宋 苏轼 。 轼 别号 东坡居士 ,故称。 宋 范成大 《寄题永新张教授无尽藏》诗:“快诵 老坡 《秋望赋》,大千风月一毫端。”

遗迹

前人留下的痕迹

瞻顾遗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追随

(1)

(2) 仿效前人的事迹

(3) 跟随

经常追随着他的记者们

二老

对父母双亲的尊称

游千

即秋千。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张金龙 瞧见院里有一棵槐树,就和 李六子 高高的爬到树上,把绳子一头拴住树干,一头拴住 李六子 的腰, 李六子 就吊在空中了; 张金龙 把他推着打游千,游了两下, 李六子 就扒住高房,翻上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