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六首

作者:释宗杲 朝代:宋代

颂古六首原文

三千威仪都不修,八万细行全不顾。
只因闹市里等人,被人唤作破落户。
兜率内院久抛离,纵归忘却来时路。
稽首弥勒世尊,得与麽宽肠大肚。

诗词问答

问:颂古六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宗杲
问:颂古六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宗杲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宗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三千威仪

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五灯会元·六祖下一世·永嘉真觉禅师》:“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不修

(1).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

(2).不修缮。 汉 班彪 《北征赋》:“过 泥阳 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

(3).不学习;不讲究。《汉书·高帝纪下》:“ 高祖 不脩文学,而性明达。”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公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节,见人无贵贱皆与饮酒。”

细行

(1).小节;小事。《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孔 传:“轻忽小物,积害毁大,故君子慎其微。”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 淳于棼 ﹞嗜酒使气,不守细行。” 清 赵翼 《消闲》诗:“居今敢便忘稽古,细行何能受大名。” 朱光潜 《资禀与修养》:“在甲重人格(日常的)中一个人尽管不矜细行,在乙重人格(文艺的)中他却谨严真诚。”

(2).便服出行。《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汉光武帝 ﹞在 洛阳 ,尝欲小出,车驾已御, 銚期 諫曰:‘天下未寧,臣不愿陛下细行数出。’即时还车。”

不顾

(1).不回头看。《史记·刺客列传》:“於是 荆軻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 林宗 异而问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顾?’ 叔达 曰:‘甑已破,视之无益。’”

(2).不顾念;不照顾。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楚辞·刘向<九叹·离世>》:“不顾身之卑贱兮,惜皇舆之不兴。” 王逸 注:“不敢顾念身之贫贱。”

(3).不理会。《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珞,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马周 初入京,至 灞上 逆旅,数公子饮酒,不顾 周 , 周 市斗酒濯足,众异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朱暮堂 不顾 汤富海 的意见,不满地说:‘非筛不行! 苏账房 !’”

(4).不考虑;不顾忌。《韩非子·十过》:“耽於女乐,不顾国政,则亡之祸也。”《后汉书·列女传·太原王霸妻》:“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二·帝王 * 》:“人有恣其淫性而不顾五伦,真禽兽也。”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战士们不顾一切地在钢架上爬行。”

闹市

市面繁华的街区

等人

合格的应募人员。《三国志·魏志·典韦传》:“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 韦 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元年》此引文, 胡三省 注曰:“等人者,立等以募人,及等者,谓之等人。”

唤作

叫做,称做。 唐 寒山 《诗》之二二四:“将他《儒行》篇,唤作贼盗律。” 宋 杨万里 《听雨》诗:“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茅盾 《子夜》一:“过了北 河南路 口的上海总商会以西的一段,俗名唤作‘ 铁马路 ’,是行驶内河的小火轮的汇集处。”

破落户

(1) 从原来的名门望族败落下来的人家及其子弟

(2) 无赖

咄!你是个破落户。——《水浒传》

兜率

见“ 兜率天 ”。

内院

(1).指皇宫内妃嫔所住的宫室。 唐 张籍 《赠道士宜师》诗:“旧住红楼通内院,新承墨詔赐斋钱。” 黄协埙 《锄经书舍零墨·绣花坡》:“《墨餘録》云: 顾 绣出自 上海 露香园 , 明 尚宝司丞 顾应夫 后人所为。其法得自内院,故选色配丝,独臻精妙。”

(2).佛家谓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内院名 善法堂 , 弥勒菩萨 常居此说法。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一:“古容图得否,内院去无疑。”原注:“大师行高德广,必生 弥勒 内院。”

(3).里院。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一》:“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八章:“这里算是内院,差不多的人难得进来。”

(4).指内三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满 蒙 诸王、贝勒、贝子、公、内院大学士和学士、六部从政等都进入大清门,在大政殿前排班肃立。”参见“ 内三院 ”。

抛离

丢下而离去,离开;丢弃

抛离骨肉

却来

亦作“却来”。归来。 唐 李白 《东鲁见狄博通》诗:“谓言掛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四:“万里却来日,一庵仍独居。”

时路

(1).世路,世俗。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五:“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2).当代。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一:“光曜邦族,名驰时路。”

(3).即玉路。天子所乘之车。路,同“ 輅 ”。《宋书·乐志四》:“时路建大麾,云旗翳紫虚。”参见“ 玉路 ”。

稽首

(1)

(2)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晋语》

孟明稽首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国演义》

(3) 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神仙见 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 * 》

弥勒

梵语Maitreya音译,意译“慈氏”。著名的未来佛。我国的 弥勒 塑像胸腹坦露,面带笑容。传说 五代 时 布袋和尚 是其化身。《弥勒下生经》:“将来久远, 弥勒 出现,至真等正觉。” 唐 窥基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又念 弥陀 、 弥勒 ,功德无有差别。” 宋 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九:“形模弥勒一 布袋 ,文字江河万古流。” 陈世宜 《醉歌》:“ 弥勒 开口作憨笑,金刚怒目将譙訶。” 鲁迅 《彷徨·示众》:“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 弥勒佛 似的更圆的胖脸。”

世尊

佛陀的尊称。《四十二章经》:“尔时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维。” 隋 慧远 《无量寿经义疏》卷上:“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世尊説法不用一方之语。”

宽肠

宽心;放心。《再生缘》第二回:“今日双生男共女,祖宗香火可宽肠。”《再生缘》第五九回:“千方百计,只得这一个法的了。 明堂 想罢略宽肠,却又恐,委实前番气坏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