爇心香 继重阳韵

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爇心香 继重阳韵原文

此个扶风。
不会祥风。
遇风仙、传得玄风。
奇哉风味,清净家风。
这一般风,风得好,屏*风。
施布仁风。
阐出祥风。
教风行、处处闻风。
知风妙趣,舍俗如风。
补破伤风,风光好,得真风。

诗词问答

问:爇心香 继重阳韵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爇心香 继重阳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爇心香 继重阳韵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此个

亦作“ 此箇 ”。这个。 宋 柳永 《甘草子》词:“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箇,单栖情绪。” 元 耶律楚材 《从圣安澄老借书》诗:“湛然寱语寄西堂,此个因缘果异常。”《武王伐纣平话》卷中:“我有心兴 周 破 紂 安天下,吾待离了此个明君,恐无似 西伯侯 有仁德。”

扶风

(1).疾风。《淮南子·览冥训》:“降扶风,杂冻雨。” 高诱 注:“扶风,疾风也。”

(2).古郡名。旧为三辅之地,多豪迈之士。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 扶风 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后以代称慷慨豪迈之士。 清 孙枝蔚 《吕生招饮城南酒家》诗:“愿得美酒如兰陵,愿得主人胜 扶风 。”

(3).指悲壮激昂之作。 南朝 陈 沉炯 《望郢州城》诗:“空忆《扶风》咏,谁见 峴山 传。”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

不会

(1).不领会;不知道。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亦恐 弘正 未详。” 宋 周邦彦 《南乡子》词:“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2).不可能。 明 康湋川 《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门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会挂心头。” 毛 *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样做,基本方向是不会错的。”

(3).谓不以时朝见天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责 尉迟恭 以 汉高 故事,或如 汉文 之责 吴 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祥风

(1).即景风。夏至后和暖的风。古代所指八风之一。《文选·班固<东都赋>》:“习习祥风,祁祁甘雨。” 李善 注引 宋均 曰:“即景风也。其来长养万物。” 南朝 梁 江淹 《曲赦丹阳等四郡诏》:“而玉烛未调,祥风尚鬱。” 唐 韩愈 《岐山下》诗之二:“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 高旭 《爱祖国歌》:“我愿为祥风兮,恣披拂扫荡而莫我遮。”

(2).预兆吉祥的风。《尚书大传》卷五:“王者德及皇天则祥风起。” 汉 班固 《 * 通·致仕》:“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鐘律调,音度施,四夷化, 越裳 贡。”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上僊公主 灵座有祥风瑞虹之应。” 明 刘基 《步虚词》之一:“太微啟灵宇,紫殿含祥风。”《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近有祥风庆云之瑞。”

玄风

(1).玄谈的风尚。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眇眇玄风,愔愔僧徒,味道閒室,寂焉神居。”《文选·沉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 晋 中兴,玄风独扇。” 张铣 注:“玄,道。”

(2).指仙道。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访道》:“ 许氏 湘娥 ,久慕玄风,千里拜访,乞尊师念弟子远来至情,俯容一见。”

(3).天子清静无为的教化。《文选·庾亮<让中书令表>》:“遂阶亲宠,累忝非服,弱冠濯缨,沐浴玄风。” 吕延济 注:“沐浴天子道教。”《宋书·礼志一》:“今皇恩遐震……将洒玄风于四区,导斯民于至德。”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我君六叶继圣,熙乎玄风。” 王琦 注:“玄风,清静之风也。” 唐 袁朗 《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玄风叶黎庶,德泽浸区宇。”

(4).道教谓玄天之风。《云笈七籤》卷九八:“玄风转飞盖,紫气汎仙车。”

风味

风格、特征与趣味、味道

风味小吃

一台地方风味的文艺晚会

清净

(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一般

(1) 一样,同样

(2) 一种;一番

别有一般滋味

(3) 普通;通常

一般常识

(4) 总体上;概括地

一般说来

施布

传布;散布。《释名·释采帛》:“女工之始,始於是,施布其法,使民尽用之也。”《后汉书·郎顗传》:“未见仁德有所施布,但闻罪罚考掠之声。”《文选·宋玉<高唐赋>》“东西施翼” 唐 李善 注:“东西施翼者,谓树枝四向施布,如鸟翼然。”

仁风

(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 晋 统天,仁风遐扬。”《后汉书·章帝纪》:“功烈光於四海,仁风行於千载。” 清 方文 《李明府祈雨有应镌诗于壁属予和之》:“况有诗题石,仁风扇薜萝。”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太傅 谢安 赏 宏 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 东阳郡 ,乃祖之於 冶亭 ,时贤皆集。 安 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 宏 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器物》:“扇曰仁风。”参阅《晋书·文苑传·袁宏》。

风行

(1) 盛行,普遍流行。通常是短时期的习惯、用法或式样

风行一时

(2) 形容迅速

雷厉风行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闻风

(1).听到音讯或传闻。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筯,天子受贺登高楼。”《前汉书平话》卷上:“灭 楚 以来,四海安寧,民皆快乐,万里闻风,一鼓而收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一夜之间,闻风逃遁,真真是无上的耻辱。”

(2).探听消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五:“ 老孙头 也闻风来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四章:“ 马斋 是从小河边上来,也是到处闻风的。”

知风

闻风,听到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却见房门关好,推动不开,晓得是儿子知风,老大没趣。”《水浒后传》第十八回:“ 安道全 知风潜避。”

妙趣

(1).精微的旨趣。 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赞》:“俱济流沙,同归妙趣。”《云笈七籤》卷九:“微旨幽邃,妙趣难详。”

(2).美妙的情趣。 南朝 梁 沉约 《七贤论》:“故於野泽衔杯举樽之致,寰中妙趣,固冥然不覩矣。” 清 钮琇 《觚賸·首尾限字体》:“诗审博,惟博故冥搜广引,妙趣纷披。” 蒋光慈 《鸭绿江上》:“这森林真是一个欣赏自然妙趣的所在啊!”

破伤风

病名。又名伤痉、金疮痉。一种急性传染病,因破伤风杆菌从创口侵入体内而引起

风光好

(1).词牌名。 宋 陶穀 使 南唐 ,自恃为上国使者,辞色毅然不可犯。 韩熙载 乃命妓 秦弱兰 佯为驿卒女, 穀 与相昵,并作《风光好》词赠之。后 穀 于 后主 席上辞色如前,乃命 弱兰 歌此词, 穀 即日窘归。见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参阅 宋 沉辽 《云巢编》。 穀 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2).曲牌名。属南曲羽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

真风

淳朴的风俗。亦指淳朴的风范。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劝一 柳下惠 ,而千万人立真风矣。” 唐 鲍溶 《题吴徵君岩居》诗:“ 尧 泽润天下, 许由 心不知,真风存绵緜,常与达者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陶渊明祠堂记》:“不藉琴以为雅,故无絃亦可;不因酒以为达,故把菊自足。真风所播,直扫 魏 晋 浇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