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剑台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挂剑台原文

仗剑适千里,安可暂离身。

即使徐君求,亦将此义陈。

徐君知季子,季子知徐君。

不道使车回,乃作泉下人。

解剑挂树间,牢骚难具论。

但谓践信义,未识吴王孙。

诗词问答

问:挂剑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挂剑台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四

参考注释

仗剑

持剑。《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 , 信 仗剑从之。” 唐 韩偓 《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诗:“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 清 戴名世 《窦成传》:“ 成 仗剑从军,为小卒,无所知名。”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离身

(1).离开身体。《庄子·渔父》:“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唐 张籍 《寄宋景》诗:“詔发官兵取乱臣,将军弓箭不离身。”

(2).传说中之国名。《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离身 、 反踵 之君, 髽首 贯胸 之长。” 李善 注:“《周书》曰:‘ 离身 、 染齿 之国,以龙角神龟为献。’《尔雅》曰:‘北方有比肩人焉,迭食而迭望。’ 郭璞 曰:‘此即半体之人,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脚,亦犹鱼鼠之相合尔。’” 张铣 注:“ 离身 、 反踵 、 髽首 、 贯胷 ,四海国名。”

即使

——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在正句里常用“也”呼应,说出结论

即使败了一阵又如何?全局还没有失尽

季子

〈方〉∶约两三月的一段时间

他家里有病人,花了不少钱,这季子难买牛了

不道

(1)

不料

不道 * 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的罪名。——鲁迅《“友邦惊诧”论》

(2)

无道

大逆不道

使车

狩猎时驱赶禽兽以就田猎范围之车。因职在使役,故称。《周礼·夏官·驭夫》:“掌驭贰车、从车、使车。” 郑玄 注:“使车,驱逆之车也。”

使者所乘之车。《汉书·萧育传》:“拜 育 为 南郡 太守。上以 育 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 载 育入殿中受策。”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使车,三公奉使之车,若安车也。” 唐 岑参 《青门歌》:“ 青门 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下人

(1).百姓;人民。《墨子·尚同中》:“天之降罸也,将以罸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后汉书·朱晖传》:“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皇武》:“ 度 拜稽首,皇祐下人。”

(2).婢仆。《宋书·二凶传·刘劭》:“ 临贺公主 南第先有一下人欲嫁,又闻此下人养他人奴为儿,而汝用为队主,抽拔何乃速。”《红楼梦》第八八回:“下人在背地里便生出许多议论来。” 曹禺 《雷雨》第二幕:“哼,让大家说吧, 周 家大少爷看上他家里面的女下人,怕什么,我喜欢她。”

(3).指下属。 明 于谦 《宣府军务疏》:“其参将 扬能 説称,尚书比时挑选军士,止是出于己见,不令询问下人,一时挑选不精。”

(4).才能庸劣或行为卑下的人。《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曾孙体近,下人,乃关内侯,可妻也。” 颜师古 注:“言曾孙之身於帝为近亲,纵其人材下劣,尚作关内侯。”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凡此诸行,了无一然,而不躋善人之迹者,下人也。” 明 王世贞 《凤洲杂编·书与太师也先》:“比先朝廷与太师处皆因下人之言,彼此都动军马。”

居于人之后;对人谦让。《易·繫辞上》:“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孔颖达 疏:“能以有功卑下於人者也。”《汉书·司马迁传》:“僕观其为人……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四句诗,奉劝世人虚己下人,勿得自满。” 黄远庸 《外交总长宅中之茶会》:“ 陆君 恂恂下人,出言有章,盖一绝好欧西绅士风度。”

解剑

(1).《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 君冢树而去。”后以“解剑”为不违心诺之典。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清 魏耕 《历历白榆行》:“解剑空心许,抚躬徒自吁。”

(2).指卸官。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解剑北宫朝,息驾南川涘。”

牢骚

指抑郁不满的情绪或言语;忧愁哀怨

牢骚太甚防肠断

具论

详细讨论。 唐 孔颖达 《周易论·论谁加经字》:“但纬文鄙伪不可全信。其八卦方位之所,六爻上下之次,七八九六之数,内外承乘之象,入经别释,此未具论也。” 宋 秦观 《寄题傅钦之草堂》诗:“出处士所重,其微难具论。”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文具於前而略於后例》:“《荀子》此文,传写旧有错误,余作《诸子平议》已订正之,兹不具论。”

信义

信用和道义

王孙

(1) 王爵的子孙

(2) 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王孙公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